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第一节枪弹痕迹概述一、枪弹痕迹的形成及特点(一)枪弹痕迹的概念是指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枪械和射击客体上形成的痕迹。
具体包括三方面:1、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形成的反映枪支作用机件的外表结构特点的形象痕迹;2、在射击目标物或障碍物上所形成的弹孔、弹道和弹着点痕迹;3、射击附带痕迹二)枪弹痕迹的形成机理一切运动形式都是能量转换过程的具体表现。
射击过程中,以一定的能量打燃底火,使火药燃烧,通过火药气体膨胀作功,转换成弹头、弹壳和枪械的运动能量。
枪弹痕迹的形成正是这种复杂的能量转换和受力运动中产生的。
(三)枪弹痕迹的特点1、痕迹的表现形式多样性2、造痕体、承痕体的演变性3、痕迹分布范围的广泛性4、痕迹形成的特殊性5、痕迹的稳定性和微观性6、痕迹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二、枪弹痕迹检验的作用(一)认定枪种和认定枪支同一,为诉讼提供证据;(二)为分析枪击案件性质提供依据;(三)为分析枪击案件的形成、情节及并案提供依据;(四)为查明发射枪支、子弹的来源提供依据;三、枪弹痕迹检验的对象和任务(一)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是运用痕迹检验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枪械、枪弹、内外弹道等科学知识,通过研究枪支发射后留在弹头、弹壳和被射客体各种痕迹、物屑的形成、变化规律以及对之进行分析、鉴定,用以确定发射枪种、枪支,判明案件性质、情节,达到揭露持枪犯罪的一门刑事技术科学(二)枪弹痕迹检验的对象和任务1、枪弹痕迹检验的主要对象枪支、枪弹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枪弹痕迹物证形成变化的规律;射击的弹道原理;弹道的应用检验技术2、任务鉴定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分析判断弹着痕迹和射击残屑;检验枪支、枪弹的性能状况;分析、计算内外弹道诸元;检验枪弹射击残留物。
四、枪弹痕迹检验的科学依据(一)枪弹和枪支内膛机件形态、结构、规格的对应性1、弹头直径大小和枪管口径大小要吻合2、弹头长短、形状与枪管、坡膛长短适应3、弹头与枪管的横切面形状要适应4、弹壳的形状、口径与弹膛要对应5、弹壳的锥体、锥度和长度与弹膛要对应6、弹壳的底缘、底槽与枪支性能相对应7、枪弹底拄直径、厚薄与弹底窝大小深浅要对应(二)枪支机件位置、形状、大小和枪弹上留下的枪种特征的相同性(三)作用在枪弹上某一枪支外表细微结构特征在弹头、弹壳上相应留痕特征的同一性,是认定射击枪支的根本依据第二节枪弹分类及成痕部件结构一、枪支的结构和分类(一)枪支的概述枪支是发射枪弹的器械,是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压力发射弹头,用以杀伤有生目标或毁坏对方武器装备的轻型射击武器。
枪支口径通常小于20mm,重量不超过50kg。
(二)枪支的分类1、按枪支的性能分类自动枪支非自动枪支转轮枪支2、按枪支的用途分类军用枪支民用枪支3、按枪管内膛结构和口径分类滑膛枪支线膛枪支(三)枪支的结构1、枪管2、闭锁机构3、供弹机构4、退壳机构5、击发机构6、发射机构二、枪弹的结构和分类(一)枪弹的结构1、弹头2、弹壳3、发射药4、底火(二)枪弹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战斗用弹、辅助用弹和民用枪弹)2、按配用枪种分类(手枪弹、步枪弹冲锋枪弹和猎枪弹)3、按枪弹的外形分类(拄形弹和瓶形弹)4、按发火部位分类(中心发火、边缘发火和针状发火)5、按弹头涂色区分6、自制和变造枪弹第三节枪弹痕迹特征一、枪弹痕迹的形成机理及条件枪械、枪弹的射击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自击针以一定的能量打燃底火,使发射火药燃烧并通过火药气体膨胀作功,转换成弹头、弹壳和枪械运动的能量。
在整个射击过程中,弹头、弹壳以及枪支的有关部件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或相对运动,并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能量传递和转换。
枪弹痕迹的形成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能量转换和受力运动中产生的。
二、射击弹头上的痕迹1、磕碰痕迹弹头上磕碰痕迹是子弹上膛时形成。
子弹进膛过程中,弹尖附近先后与机座导引面、导弹斜面、弹膛内壁上方相碰撞,于是在弹尖至弧形部形成类圆状、点块状、短线状、月牙状等磕碰擦痕迹,出现率较高。
因各种枪支子弹进膛的速度、姿态、导引方式不同,其磕碰擦痕迹的形态、位置、方向也不同,所以磕碰痕迹在区分枪种时有较高价值。
2、拔弹痕迹为防止弹头与弹壳松脱,将两者用点铆结合,或用辊沟方式联结,此时两者保持一定的紧缩力。
当弹头脱离弹壳向前运动时,在弹头中尾部形成轴向擦划痕迹。
此线条痕迹是随机无规律性,不能做为同一认定检验。
坡膛痕迹坡膛痕迹是指弹头经过坡膛时形成的与弹头轴平行的痕迹。
起于弹头弧形部下部及弹头圆柱部。
在阳膛线左上侧阴膛线区域常能见到,呈条束状,此痕是认定发射枪支的主要痕迹特征之一。
特点:痕迹明显,线痕连贯、量多,稳定性高,鉴定价值高。
4、线膛痕迹线膛痕迹包括阳膛线痕迹、阴膛线痕迹、主棱线痕迹、次棱线痕迹、小线纹痕迹、起末端痕迹和金属卷屑。
A、阳膛线痕迹的数量B、阳膛线痕迹的宽度C、阳膛线的旋向D、阳膛线痕迹斜度E、阳膛线的初次生痕迹F、阳膛线痕迹的磨损特征G、阳膛线痕迹的起末端痕迹H、阳膛线痕迹的小纹线I、阳膛线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子弹从被装入弹匣开始,进膛、发射、退壳过程中,在弹头与弹壳上留下多种不同的痕迹。
---- 射击弹头上的痕迹----(一)磕碰痕迹(二)拔弹痕迹(三)坡膛痕迹(四)线膛痕迹5、影响射击弹头上痕迹特征的因素(1)弹头几何尺寸的影响(2)枪管内壁磨损程度的影响(3)射击弹头上的膛线双重痕迹(4)非正常射击形成的痕迹特征弹头直径过大或过小、枪管膨胀或截短枪管等情况三、射击弹壳上的痕迹特征(一)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形成及特点射击弹壳上的痕迹是指从枪弹压入弹匣开始,到弹壳抛出枪体的整个射击过程产生的。
其主要的痕迹特征是依靠火药气体的压力,使枪支有关部件与弹壳对应部位在紧压贴合下产生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形成的。
与射击弹头痕迹相比较,弹壳痕迹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弹壳相互作用的枪支机件多,导致痕迹种类多且分布广;痕迹特征较为稳定;射击弹壳容易提取。
(二)装弹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弹匣口痕迹和托弹痕迹2、枪机下表面痕迹3、推弹凸笋痕迹4、指示杆痕迹(三)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击针头痕迹2、弹底窝痕迹3、弹膛内壁痕4、烟垢痕迹(四)退壳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拉壳钩痕迹2、抛壳挺痕迹3、抛壳口痕迹---- 射击弹壳上的痕迹----(一)装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1、弹匣口痕迹2、枪机下表面痕迹3、推弹突笋痕迹4、弹膛后切口痕迹(二)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痕迹1、击针头痕迹及“舌”痕2、弹底窝痕迹3、弹膛指示杆痕迹4、弹膛内壁痕迹5、烟垢特征(三)退壳过程中留下的痕迹1、拉壳钩痕迹:2、抛壳挺痕迹:3、弹匣口刮擦痕迹:4、抛壳口痕迹:第四节现场枪弹痕迹证据的收取•枪案现场特点:•第一,在现场建筑物、陈设物及人体上常留有枪弹射入口、射出口、弹道、跳弹点、弹着点等枪弹痕迹。
•第二,在遭枪击物体弹孔边缘常留有反映弹种和射击方向、射击角度、射击距离的弹头擦拭物。
•第三,在射击者或距射击者很近者的身体和衣服上常留有射击残留物。
•第四,枪击现场一般留有射击弹头与弹壳,有时还留有射击枪支和子弹。
•第五,枪击现场多有被害尸体和受伤人员,同时,现场易遭破坏。
具体包括的勘察内容:弹着点的勘查射击残留物的勘查对现场弹头的勘查对现场弹壳的勘查对现场枪支的勘查勘查终了能够正确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被枪伤人、尸体及其它物体上形成的洞孔、凹入点是否枪弹射击孔(点),弄清入口和出口。
(2)计算射击距离、高度、速度、动能、射击方向、角度、位置。
(3)现场弹头、弹壳的名称、数量,发射枪种,几支枪发射。
(4)是否建档枪支发射?可否并案?(5)重建案件发生的过程,正确分析案情。
一、现场枪弹痕迹物证的种类和范围(一)反映枪支机件作用的痕迹(二)反映枪种、弹种特点和发射状态的弹孔痕迹(三)反映子弹发射火药、弹头、弹壳、底火碎屑的成分、品种及含量等物证二、寻找、提取现场弹头物证(一)全面观察弹孔、弹道、弹着点,特别要在弹着点处重点发现;(二)可用X射线透视发现受害人体内弹头,用手术方法提取;(三)可随着弹道方向寻找发现;(四)如果弹头撞击、遗留的方位和地点不准且搜寻范围大,可借助磁铁和军用探雷器帮助;(五)必要是可在作好原貌固定的基础上复位勘查,循弹道发现相关物证。
三、寻找、提取现场弹壳物证(一)以射击者所在位置为中心五米左右的直径范围内重点寻找;(二)可按枪支的排壳方向,在可能排落的方位仔细寻找;(三)可依据犯罪足迹、现场遗留物等推断发射的方位寻找;(四)在提取的嫌疑枪支中寻找。
•枪击案件发生后,应千方百计的寻找和发现作案枪支。
有的枪击现场可以直接找到发射枪支,如持枪自杀、伪装自杀、枪走火等现场易发现枪支。
但多数枪击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为了隐匿罪证,常将枪支带走后隐藏起来。
有的抛入江河、水井,有的藏于天棚、墙壁间。
必须组织人力认真细做地去发现。
•发现枪支后,为了保全枪支上的各种痕迹物证,必须按照以下规定程序去勘查和记录:•⑴以发现枪支的处所为背景,对枪支的原始状态拍照固定,枪号要单独拍照;•⑵记录枪支上的击锤、闭锁机、保险机的状态;•⑶从不同角度的光线发现枪支上的手印,发现后即时拍照固定;(二)射击残留物检验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1)判断某人近期是否打过枪或与枪击事件有无联系(2)判断枪弹种类(3)判断射击距离(4)认定弹孔或入射口(5)现场分析(三)寻找的重点部位在枪击现场上对嫌疑枪支或嫌疑人手上可能存在的射击残留物应妥善包装;对目标物上的射击残留物,应在重点部位寻找:1、在怀疑是弹孔的空洞周围表面仔细观察;3、如怀疑是自杀现场,除对死者外层衣服、尸体表面仔细寻找外,还应对里层衣服搜寻。
(四)对不同承受客体上的射击残留物应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寻找发现。
1、在目标物孔洞周围的表面射击残留物反映微弱。
可借助于放大镜或加用各种滤色镜观察发现;2、对反差微弱的目标物上射击残留物可采用紫外灯照射或红外照相技术寻找发现;3、对于薄层、光洁的目标物上的射击残留物可采用复印(干、湿两种)的方法寻找发现;4、根据不同的客体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取。
复印法、直接提取法、透明胶纸提取法、擦拭溶解法、石蜡制摸法、滤纸吸收法和相纸提取检验法(五)射击残留物的检验1、物理检验法原子吸收光谱检验法:利用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蒸汽,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所吸收,通过辐射光强度的减弱来测定该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若测量得其成分中含有锑、铅、钡,则可作为是射击残留物的依旧。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此法是对射击残留物颗粒形态和化学成分相结合进行检验。
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简单、快速、准确和可靠。
2、化学检验法此法是采用化学试剂对火药(主要检验硝酸根和亚硝酸根)以及某些金属元素(主要是铅和铜)进行定性检验,以证明是否为射击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