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于当代中日在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分析

对于当代中日在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分析

对于当代中日在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分析对于当代中日在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无论是政治的影响力、军队的综合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的经济总量等都有了质一般的飞跃。

而且随着中国的GDP一跃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故与日本间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合作与分歧也会日益增多。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联系来分析两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日经济中日政治中国与日本的不仅在地理位置上隔海相望,而且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

例如早在秦朝,秦始皇就派使臣徐福去日本寻求不老药;隋唐时日本多次遣派使者来华进行学习,并在归国后在本国进行仿中国的维新;到近代,随着日本的崛起,日本对华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现代,中日之间又重新的把两国关系正常化,并让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和谐发展;而当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一度反超、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加剧、中日间在领土主权问题的矛盾不断深化、让不少国人感觉仿佛中日之间已由朋友变成了敌人,可事实的确如此么?一、历史上中国与日本在人们常用的词语中,“一衣带水”仿佛是中日两国的专用词。

它不仅形容两国之间地理位置的接近,同时也形容两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关联性。

由此可见两国之间影响之深刻。

事实也真实如此,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无论是从在其国内的任何方面都是“参照中国的模式”进行模仿(例如:大化革新),研究中国强大的原因,并逐步趋学习。

而到了近代,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中国自身的闭关锁国,使两国的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至于有了后来日本为了打破自身自然资源匮乏及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的满足而有的甲午海战和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

并自大的妄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海外殖民地。

而当日本战败后,中日两国经历了冷漠、接触最后又于1972年中日之间才再次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之后的两国相互扶持,互帮互助(例如:中日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免去日本的战争赔款、日本为了帮助中国更好的进行改革开放,于19979年开始对中国政府进行政府开发援助(ODA)等)。

由此可见在历史上中日之间虽然有是会有些不愉快的矛盾,但是总体上看中日两国还是在相对和谐互助的情形下健康的发展。

二、如今的中国和日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两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无论是从两国的政治利益还是经济利益的需求来看,如今的两国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

最新的数据就显示,如今中国是日本的第一进出口过,而日本则是中国的第四大进出口国。

两国间的联系与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加。

在两国国内有大量的两国合资企业在运行,中国有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自然资源可以提供而日本又有很多世界领先的科技技术在为这些企业服务。

每年两国有大量的留学生、政府人员、专家学者以及游客等群体在两国间进行着文化的交流、技术的革新、经济发展、政治的互利互助以及旅游等活动。

例如:2004年中日间往来人数突破400万,贸易额突破1600亿,正式签署协议的友好城市超过300对,在日留学生7万余人(占日本留学生总数的70%),而如今的数据可能已经是这个数据的几倍了!而日本呢?仅日本的大板港口的进出口货物中60%左右是与中国有关的,而其他的40%才是面向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仅关西国际机场每周飞往中国的航班就多打121个班次。

而且双方还在2010年达成协议,将两国间的航班增加20%,同时运货量翻倍。

如果不是最近发生的购岛风波,中日之间的40年建交活动还会如期举行,还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决策和协议会产生。

进一步推动两国的发展。

三、中日近几年间总会发生摩擦,其间原因何在?近几年来中日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不断,日本首相和过会议员不断的去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部分地区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中日之间的海岸线划分分歧,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军力发展及美日同盟问题、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以及最近几个月日本上演的购买钓鱼岛并使钓鱼岛国有化等问题。

为什么中日之间会有如此多的矛盾?原因何在?(一)、不反思历史、承认历史,而是篡改历史日本首相和过会议员不断的去参拜靖国神社里的二战甲级战犯、日本部分地区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的实质就是在日本总有一部分人不想承认二战历史,不想正视这段历史。

但是历史不是谁都可以篡改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视历史,去反思这段历史。

虽然我们是战胜国,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下为什么当初日本要侵略我们?难道只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比日本多么?我们的政治模式和政治制度以及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就没有问题了么?现在我们是战胜了,但战胜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反思自己并考虑如何积极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让他人无法入侵呢?而对于日本呢?与其否认历史不如承认历史,承认先辈所犯下的错误,从中吸取教训,和平发展自己。

不用他人,日本自身的历史就证明,只有和平发展才是发展自己的最佳方式。

例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智维新,日本战后复苏是30年就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完成的。

而相反的日本自乱的战国时代,以日本军国主义为代表的法西斯侵略战争等所对过交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后果都不是社会一切都停滞不前,而是倒退。

而这一切日本不应该自我反思么?一个二战的发起国,不认真的对待历史,不去反思,相反还在篡改历史!试问就这一点又会有哪一国家敢让你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二)、两个国家间的领土主权问题,不如先搁置争议中日之间的海岸线划分分歧、中日钓鱼岛问题等事关两国领土主权问题,与其像现在这样不断的把矛盾激化不如先放下这个问题,搁置争议。

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现在我们这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放下来,搁置争议,从中日发展的大局出发,这些问题留给那些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子孙来办。

事实也的确如此,像最近,与其两国由于迫切想解决两国问题从而导致矛盾激化,不如把问题放下来,让历史事实与客观实际和有能力解决此事的人来解决不为更好?现在相互争执是大陆架划分还是平均线原则,钓鱼岛马上就说是该归谁的么?两国一旦闹僵了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不是么?(三)、和谐健康发展,不要总卷入第三方,打错了算盘成了别人的马前卒钓鱼岛到底是谁在钓鱼?试问当初中国如何丢的钓鱼岛,日本如何得到的钓鱼岛?其间都一定绕不开一个国家——美国!与其说是中日相争钓鱼岛不如说是美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两个日后对手间预先放好的矛盾点以此来相互制约两国的发展,同时巩固自身的霸主地位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当你我双方出现问题时他还出来充当“老好人”左右周旋,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保持紧张局势,不使矛盾扩大化。

同时,美国积极联合亚太地区国家,尤其是日本,形成战略同盟,并设定几个假象敌国。

例如前苏联和现在的中国。

名义上是为了保护亚太地区安全,实际却是在亚太地区保存自身军事力量的存在,以此遏制亚太地区国家军事实力的发展并巩固其在亚太的战略地位和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

例如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国防和军事实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由此便有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开始吹鼓中国威胁论等。

以此来刺激邻国开始与美国等国家进行军事联合,并且进行自身的军队实力盲目扩充。

试问,首先中国很早就表明中国永不主动侵略任何国家,而且从历史上看中国也的确如此,所以对于像日本这样的邻国其实并不必担心中国的发展。

其次,即使要适当的进行一些相对应的军事扩充,但是你们有必要的由于“某些国家”的吹鼓而盲目的扩张军力,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财政上的压力还有过度发展导致的经济疲软,而实际便宜的只有那些军火商还有巢中军火商和这一切舆论的制造者——美国。

由此可见美国的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鹬蚌相争,而他渔翁得利!这样好使得美国在亚太的利益达到了最大化。

因此,本人认为在像中日这让的邻国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清醒两国的根本利益与目的的所在,从两国的实际利益关系出发,不要被他国或他人的舆论是自己被其左右。

否则利益受损最严重的就是自己。

四、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一)、逐渐施行农业改革,让科技更好的融入现在的中国农业,虽然早已满足自给自足。

但是,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还是在使用密集型的家庭种植。

同时,在过程中没有实现高密集型的自动化种植和高技术的种子培育等具有科技含量的融入。

首先,大量的家庭种植虽然有这精耕细作的好处,但是他却极大的束缚了很多农村劳动力。

如果我们能够像日本一样施行土地整合、承包。

这让不仅可以让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得到释放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由于大量土地的整合也可以使自动化的产业模式得以种植,提高效率。

其次,中国现阶段的农业自动化和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还都很低,我们要像日本一样在这两项上得以提高和应用。

使科技更好的服务与我们的生活。

第三,为了能保证以上两点及其他问题更有效的解决,笔者建议中国的“合作社”多借鉴一些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国情更好的应用于我国的广大农民。

(二)、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低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很多的相关联的产业间还会有一些像地理位置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日本在战后恢复期的发展方式,随着民众发展需求的需要大力发展、创新,同时还需要加大在科技上的投入并对于相关连产业之间整合或合作时提供便利条件。

力争让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前完成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让我国的产业结构又浪费资源的劳动密集型成功转换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科技产业,并使产业可以像日本一样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三)时刻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莫使经济发生严重震荡如今的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势头强劲,并一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脆弱的。

我们要反思日本从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和启示。

我们不能不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就随意听信他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从而使自身经济产生过多泡沫,要注重质的积累;不能在强国的联合下重演当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和《巴沙尔协议》等的后果。

因为无论我们触动了其中的那一环都可能再次上演日本经济“逝去的30年”的悲剧。

甚至更惨的让我们的经济可能回退回改革开放前。

因为包括美日在内的资本主义强国无论是从个人利益还是自身制度本质上是会阻拦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

尤其是美日两国,一个是为了自己利益对当年连作为自己的膀臂的日本都能下黑手的美国和一个保持世界第二几十年的日本,这种阻拦可谓更甚。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经济要处处小心。

(四)保护环境,低碳发展低碳环保无疑是当前世界的共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合理使用能源,保护环境,无疑要有很多的路要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