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标记的都是重点!!!——乾乾乾er哥1.1 景观与景观设计学的内涵(必考)※景观是什么?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景观设计学是什么?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的区别: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规划空间与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的多目标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的解决工程问题。
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与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于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大地艺术进行景观艺术创作目的是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而非仅仅为了了解空间问题。
1.2 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园林专业发展三时段论1.3 景观设计的内容※两个层面: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①景观规划: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
②景观设计:对特定地方的设计。
在用地规划的面积范围内体现景观的主要特性,从生态、文化、美学、行为、技术等综合角度对景观元素三维空间组合进行设计,如入口广场、台地、街头绿地、庭园、花园、停车场等限定性空间设计。
1.4 景观设计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与艺术创造力1.艺术人文类:审美能力、文化积淀、空间感受……2.行为心理类:塔式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金字塔理论、直接知觉理论……3.科学技术类:生态学、地理学、测绘学、3S应用(RS、GPS、GIS)、计算机技术……本节重点:·景观与景观设计学的概念·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园林专业发展的三段论)·重要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计成(中)《园冶》、勒诺特尔(法)凡尔赛宫勒诺特式风格、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学之父)纽约中央公园查尔斯艾略特波士顿公园系统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生态规划2.1景观设计要素——地形1.初识地形2.地形的类型常见的地形地貌 3.地形的骨架作用 4.地形的挡与引地形在景观中的作用 5.地形的高差和视线 6.利用地形分隔空间地形的工程表达 7.地形的背景作用 8.地形造景地形的应用与改造常见的地形地貌地形:地表的外观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1)大地形高山山谷丘陵平原盆地(2)小地形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坡道等引起的水平面变化(3)微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道路上石头和石块的不同质地变化……地形的类型※形态是涉及到地形的视觉和功能特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形态的角度来看,景观是实体和虚体的一种连续组合体。
实体是指那些空间制约因素,即地形本身,而开阔空间则指的是各实体所形成的空旷地域。
实体和虚体很大程度上是由平地、凸地、凹地、山脊、山谷各种不同地形类型构成的。
平地,最简洁最稳定的地形。
水平地形的性质:稳定、中性、平静、愉快、中心平衡空间和私密性的建立必须依靠地形的变形和其他因素的帮助水平的形状与与水平的地形相协调垂直的形状与水平地形的对比(如华盛顿纪念碑与静水面)任何一种垂直线型的元素,在平坦的地形上都会成为一突出的元素,并成为视线焦点平地,具有多方向性的地形。
水平地形可以让所给的点向各个方向发展①凸地,具动态感和进行感,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利和力量的因素。
作为景观焦点凸地形的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及小山峰。
凸地形是一种正向实体同时是一负向空间,被填充的空间,山头具有军事上和心理上的意义。
(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朝拜”凸地,具动态感和进行感,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利和力量的因素。
凸地是一种负空间,其顶部和坡面能够限制空间,建立空间范围的边界。
控制视线的出入。
两个凸地形创造一个凹空间凸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还可以作为地标在景观中为人定位或导向。
在凸地形的顶端焦点上布置其他设计要素,如楼房或树木,可增加这种焦点特性,突出其重要性。
②凸地,还有助于发挥瀑布的动力和激愤作用,为瀑布等提供背景或依托。
(黄石公园)③凸地,对外部环境中的小气候具有明显的调解作用山脊,外向性,导向性和动势感的线状空间。
总体上呈线状,与凸面地形相比较,其形状更紧凑、更集中在整个布局中,所有设计的构筑物,当其处于脊顶及沿山脚线边缘时,必须做到长而不宽,才能与山脊地形在视觉上融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填充物。
①凹地:景观中常称为碗状洼地。
并非是一片实地,而是不折不扣的空间。
形成方式:当地面某一区域的泥土被挖掘时;当两片凸地形并排在一起时。
②凹地:空间制约程度取决于周围坡度的陡峭和高度以及空间的宽度③凹地:具有封闭性和内向性,是理想的表演舞台。
山谷,具有方向性的线状低地地形在景观中的作用:※①地形的骨架作用A:地形作为植物景观的依托,地形的起伏产生了林冠线的变化B:地形作为园林建筑的依托,能形成起伏跌宕的建筑立面和丰富的视线变化②地形的挡与引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入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
(视线的挡与引)地形也可用来强调或展示一个特殊目标或景物倾斜的坡面是很好的展示观赏因素的地方“断续观察”或“渐次显示”利用地形的变化建立空间序列,交错地展现和屏蔽目标或景物。
③地形的高差与视线观赏者的位置与地形的关系,对景物的可视与不可视有重大影响地形可用来阻挡视线、人的行为、冬季寒风和噪音等④利用地形分隔空间地形的3个可变因素影响着空间感:空间的底面区域:空间的底部或基础平面,通常表示“可使用的范围”封闭斜坡的坡度:斜坡越陡,空间的轮廓越显着地平天际线:地形可视高度与天空之间的边缘地形分隔空间:含蓄空间、限制空间、完全限制空间(底面积相同)⑤地形的背景作用⑥地形的造景作用西班牙巴塞罗那北站公园,伊拉·凯勒水景广场1.地形的工程表达等高线定义: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切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图纸比例:1:100~1:1000,h=0.5m,1m,2m;图纸比例:1:5000~1:30000,h=5m,10m,15m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的水平垂直距离等高线使用的基本原则第一:原初与设计等高线清晰明了原地形等高线——虚线;设计后等高线——实线填方:为园址某一部分添加土壤挖方:用来表示移走园址上某一部分的土壤,或对其进行挖掘在平面上,当等高实线从原等高线位置向低坡移动时(走向数值较低的等高线),这就表示填方。
反过来,设计等高线走向高坡时(走向数值较高的等高线),则表示挖方。
地形改造图:专门用来表示一个园址的路基平整的平面图第二:等高线是平滑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过于急转和扭曲是不合理的第三:等高线一般不出现交叉、重叠,只在悬崖、峭壁、地坎或挡土墙驳岸等非常陡峭的垂直面处才可能出现相交或重叠。
山脊处通常用标高点表示,标高点在平面上的标记是一个“+”字记号或一圆点,并同时配有相应的数值。
2.等高线图面特征与地貌:1:山脊和山谷2:峰顶和谷底3:凹面斜坡和凸面斜坡山谷:等高线向上指向,指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山脊:等高线向下指向,指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山脊线:山脊顶点的连线,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山谷顶点的连线,河流的集水线峰顶(凸状地形):在平面上由同轴,闭合的中心最高数值等高线表示谷底(凹状地形):由同轴闭合,中心最低数值的等高线表示,凹状地形最低数值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自身的内部,用短小的蓑状线表示。
凸坡:底部密而顶部疏凹坡:坡底疏,坡顶密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说明了坡度的陡峭程度利用等高线进行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场地竖向设计设计游览路线:步行坡道不宜超过10%,为减小道路的陡峭,应斜向于等高线,而非垂直于等高线。
可行的路线应平行于等高线如果需要穿行山脊地形最好应走山洼或山鞍部高程点表示法:指高于或低于水平参考平面的某单一特定点的高程标高点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是一个“+”字号或一圆点,并同时配有相应的数值蓑状线表示法:蓑状线均是互不相连的短线,均与等高线垂直。
蓑状线越粗、越密坡度越陡模型表示法:表示地形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坡度上升高/水平走向距离=坡度百分比坡度<1%的地形易积水,排水性差,除了作为受保护的潮湿地外,几乎不适宜作室外空间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1%的坡度最好让其成为一片开阔地或是一片保护区,偶尔出现积水但不会带来副作用坡度为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适合于安排绝大多数地形,特别是要大面积平坦的内容,像停车场、运动场等。
当同一坡面过长时容易形成地表径流,而且当土壤渗透性不强时排水仍成问题。
1%的坡度:假定的最小坡度,主要是草坪和草地。
2%的坡度:适合草坪运动场的最大坡度。
同样适合平台和庭院铺地3%的坡度:这一比例是地面倾斜度显而易见。
若低于3%,地面相对呈水平状5%-10%的坡度:可适合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地形具有起伏感,若配置较密集的墙体和阶梯的话,可以创造出动人的平面变化,排水很好,注意水土流失10%-15%:过于陡峭,尽量少动土方,工程设施与等高线平行,视觉和谐,视野开阔>15%:不适合土地利用只有当设计师着手对坡度类型进行评价和做结论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分析”。
计算和描绘斜坡种类——评判每类斜坡的适合性或局限性。
地形坡度与排水的关系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地形的利用与改造在地形设计中首先考虑到的是对原地形的利用。
结合基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合理安排各种坡度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基地地形条件相吻合,利用现状地形稍加改造即成景观。
地形的改造:1、强调地形特点2、分隔空间3、影响游览速度与节奏4、调节小气候1.强调地形特点通过设计要素来加强地形特点植物建筑2.分隔空间地平轮廓线和观察者的相对位置、高度和距离,都可影响空间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