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南区广场分析——景观设计概论第二次作业华东交通大学2012级建筑学八只脚目录:一、广场的整体布局 (1)1、总体 (1)2、八栋前广场 (1)3、逸夫楼与艺术楼之间的广场 (2)4、中间的小林子 (2)二、广场选址 (3)1、平面上 (3)2、交通上 (3)3、空间上 (4)A、空间围合 (4)B、空间作用 (4)三、广场的景观设置 (5)1、整体布置 (5)2、植物安排 (6)3、铺装设置 (7)4、景观小品 (8)A、建筑小品 (8)B、指示小品 (8)C、趣味小品 (9)四、不足与改进 (9)1、整体上 (10)2、平面上 (10)3、局部 (10)一、广场的整体布局1、总体交大南区的主广场是围绕一条东西向的对称轴展开的。
是一个有规划性,有集中性的广场。
整个大广场可以分为3部分,8栋前的中心广场,逸夫楼和艺术学院之间的广场,以及这两个广场之间的小林子。
2、八栋前广场8栋前的主广场(图中绿色部分),既作为南区广场的中心部位,同时也是整个交大南区的重点建设区位。
作为学校的脸面,该小广场在整个大广场中是最具代表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该小广场在整个广场中规划感最强;该广场周边的道路与建筑排布是有控制的:a、道路严格的按轴线展开发布,并且对称;b、建筑物有明确的控制线退让,立面上也是规整的展开的;2.该小广场中的绿化排布是有讲究的a、植物总体上按对称轴展开,对称排布;但是又不是死板的对称,两边通过植物类型的不同来显示变化;b、在广场的小品,台阶的安排上也讲究整体统一,但同时又有变化。
3、逸夫楼与艺术楼之间的广场该小广场也是又规划的,但是在整体建设上没有8栋前的中心广场好。
特点主要有:1、总体上沿中轴线展开布置,只要表现在建筑物的排布和道路的分布。
2、比较平缓,空间上高差变化少;利于做大型活动和做疏散广场。
3、该小广场在铺砖上给人有较大的冲击力。
4、该小广场视野比较开阔;4、中间的小林子中间的小林子是以上两个广场的界限,它整体上相对小,但整体上并不显的乏味,也是值得探究的。
二、广场选址1、平面上A、广场选址上首先考虑了整体规划中的主校门一进来的区位,既可以让人一进校门就体验到学校的辉煌气派,同时又有利于人流量交大的校门疏散人流。
B、广场位于南区学生平常只要的活动区域,周边是8栋综合楼,6栋和逸夫楼等主要教学楼,还要图书馆。
广场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C、广场与其他景观带,养心湖,孔目湖宁园广场等,在交大南区处于一种平衡性的分布,既在景观上维持整体的平衡,同时也有利于人群的相对分布。
2、交通上在交通方面,按规划来看,交大南区的主广场是相当便利的:1、对外,通过规划中的校门,与一条城市次干道相连;2、对内,有穿过广场的华西路,还有与华中路相连的两条道路。
3、空间上在空间上,交大南区主广场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空间。
并且是一个存在价值很高的空间。
A、空间围合广场整体呈长方形,周边有三边主要靠建筑物来围合,另一边通过道路来界定。
这些周边的存在体,凸显了广场的空间位置;B、空间作用广场与周边的一切相辅相成,周边的存在物来围合广场,广场为周边的存在物提供景观:1、8栋综合楼,作为交大的标志性建筑,通过与广场的相互映衬,更加凸显了它重要的建筑地位,同时,它与广场的组合,成为了交大一处主要的景点。
2、图书馆,作为大学里必不可少的建筑物,它坐落在广场的南面,它的存在,给广场增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同时,广场也成为了图书管里同学们思考与放松时欣赏的景点。
3、逸夫楼和6栋教学楼,是交大学生上课的主要场所。
这两栋教学楼,给广场带来许多生命的气息和生活的欢声笑语,反过来,广场也给努力学习的同学们带来了放松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
三、广场的景观设置作为一个广场,不管是自然的存在体,还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存在体,其都应该既有一定的观赏或使用价值。
交大南区的主广场也不例外。
1、整体布置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个南区主广场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是作为主广场的8栋前面的广场,占主要地位,其地基也是抬高的,主要功能是做景点。
第二层次是中间小林子,作为划分空间的界限。
主要有一些景观小品可空欣赏。
第三层次是逸夫楼和艺术学院之间的广场,面积大,视野开阔,起到疏散作用。
但是景观小品少,观赏性较低,因此也避免了喧宾夺主,保证了这个大广场的平衡性。
2、植物安排a、水平:在水平面上,广场上植物的排列是有讲究的,既有沿轴线展开的对植,也有在一处按三角形美规则排列的种植(如右图)等等。
b、竖向:在竖直空间上,广场上植物的种植同样有所讲究,通过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状态,在竖向空间上,营造出了一种错落有致,层次不同的植物分布。
c、整体:在整体上,广场的植物种植,既考虑了水平视线的变化、又考虑竖直空间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植物的季节变化,使得不同季节的广场,拥有不同的景色。
d、局部:广场中的植物,在局部有着特定的景观效果,给人与特别的空间感受。
如:1、小林子里有一处的灌木,通过与小石子路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迷宫,引人深思。
2、广场边上的一条路,两边的植物相当茂盛,由此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树洞,引人入胜。
3、铺装设置一个广场的设计,应该是很全面的。
就是连地上的铺装一样也要精心设计。
这些设计,主要表现在铺装的颜色,形式,和材质等等。
不一样的铺装,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1、广场中,在中轴线上,有对称的,又有放射性的铺装排列。
这种铺装,加强了广场的集中性,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明确的方向性。
2、在广场的一些地方,有着高差变化。
这些地方的铺装,也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变化。
通过这些变化,既提醒了我们空间的变化,同时也引导我们从一个空间过度到另一个空间。
3、广场中,有些地方的路采用散块的石头铺装,既在景观上形成了景点的变化,同时,通过散块的铺装,也降低了人们行走的速度,放松人们的心情。
4、景观小品景观中,加入些许小品,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处理好的话,无疑是一种点缀;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反过来会破会原来的美感。
A、建筑小品小林子中有这样两条可供人们休息的凳子,这些小品的安放,是通过形状的设计,材质的选择,还有与环境的搭配方式这些方面来考虑的。
因此,才使得它具有使用的价值,同时又不失美观。
这同样是小林子里的一处建筑小品。
这个小品通过其特殊的形式,界定出了一种不同的空间,给周边增添了一份新的空间美。
同时,因为它在形态上的不同,会吸引人们停留与观赏,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B、指示小品广场是一个相对大型的场所,因此,往往需要许多指示的东西,才不会使人们迷路。
交大南区的广场同样有着不少的指示标志,引导人们走往想要的方向。
同时,这些指示标志,也为广场增添了一分色彩。
但是,不是每一个指示标志都是具有点缀作用的,如下图的标志,反而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
C、趣味小品广场中有着许多趣味小品,这些小品,自身有着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同时又给整个广场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感觉。
如:1、广场中有着许多如右图的下水道盖子,这些盖子,以自身形体小、但生铁冰冷且坚固的质感给人一种不容忽略的厚重感。
它们使原来较大面积的绿化不会显得过于单调。
2、广场上有几处摆放着一些天热形状的大石头。
上面往往磕着几个令人回味的字。
他们的形态是有选择性的,和周边的环境相结合在一起。
在广场中的点缀,既给广场生成了局部的空间改变,同时又作为景点,改变人们的视线。
3、广场上还有一些人工性较强的存在物,如空间过渡处的石雕构件,地上的地灯等。
它们自身具有较强的现代感,容易吸引视线。
往往用来界定空间或起引导作用。
同时自身也是一种景观。
四、不足与改进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广场并不是一个较完美的景观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整体上都说景观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我觉得,在整体上,广场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在一种稳定的状态。
主要对8栋前的广场建设和管理比较集中。
逸夫楼与艺术学院之间的小广场,还有小林子的建设与管理十分缺乏。
2、平面上在平面分析上,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大对逸夫楼和艺术学院之间的广场深入建设。
就现状来看,这一广场的人流量相当少,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
该广场在整体上相对比较单调,缺乏变化。
倘若能在该广场上增加一些亭子之类的建筑小品,便有可能引来更多的人停留与驻足。
同时,该广场的几个小入口建设也是十分不好的,要么入口出的植物生长没有规划性,让人感觉有点慌乱,要么入口处有过多的车辆停留,掩盖掉了广场原有的空间价值。
3、局部在局部上,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大对广场的管理。
比如以下几个方面,原来是很有价值的存在物,由于疏于管理,而失去了它们的价值。
1、这是艺术学院前的一处绿地。
植物的排布和生长显得有点慌乱,原本应该是一块可以让人观赏与休息的草地,由于管理不好,便无人问津了。
2、这同样是艺术学院前的一处景点。
石头上刻有“ENGLISH CONCER”,原来是作为英语角用的,平常应该会有不少人在这里聚集,应该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但是现在却因旁边的设施不足,甚至原有设施被破坏,草地上由于下雨天还有一滩积水,因而显得有些荒凉。
3、这是小林子里的一处景点,在两棵树下,围绕着一圈座椅,原来应该是有许多文人雅士在这里谈经论道的,但是现在却有杂菜丛生,树枝掉在座椅上也无人清扫,不免显得有些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