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感知觉特点
1.视觉渠道完全堵塞或者严重受阻,难以获得外界事物的视觉信息。
2.认识活动主要靠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功能。
3.手作为主要的触觉和动觉器官,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自古有“以手代目”之说。
(二)言语和思维特点
言语特点:
视障儿童虽然靠着听觉能通过自然的交往途径掌握语言,但是离开视觉功能的积极配合,其语言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的影响。
1.容易发生构音障碍
2.对词义的理解缺少表象
(三)个性发展特点
1.气质倾向
研究表明,黏液质与抑郁质类型较多,胆汁质与多血质较少。
2.性格特点
(1)自我概念弱,自相矛盾现象突出,不善于自我调节。
(2)意志特征:坚毅性、依赖性与不果断性。
(3)情绪性:钻牛角尖,情绪易波动、消沉。
3.视障儿童的兴趣
(1)对声音有较强的兴趣。
(2)对音乐有较好的情趣和爱好。
(3)学习文科的兴趣高于理科。
(4)有一些特殊兴趣:爱摸、爱拆
(5)总体来说,兴趣不够广泛。
4.能力特点
(1)听觉分辨能力、触觉能力、嗅觉能力比较强。
(2)语言模仿能力较强。
(3)听觉记忆能力较强。
(4)定向行走能力薄弱。
(5)应变能力弱。
(6)部分儿童操作能力弱。
(7)适应社会能力弱。
(四)障碍感觉
通常把盲人及时察觉障碍物的能力叫做障碍感觉。
视力残疾的儿童定向方式取决于外部条件及个人的经验。
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物体的高度、天气的情况、地面的性质、声音的强弱、盲人的主观状态。
(五)盲相
盲相又叫盲态,是指视障患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
表现为:行走时的异常状态;重复性的呆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