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62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精品PPT课件
62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二节)精品PPT课件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1.排瑶 饮食特点:排瑶从事农业生产,以大米、玉米为主食, 辅以红薯、芋、麦、高粱、木薯等杂粮。 居住特点:排瑶靠山而居,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居住以平房为主。 姓氏:共有唐、房、盘、邓、李、沈六大姓氏。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2.过山瑶 来源:源自湖南、广西,是迁徙型的民族,居无定所。 分布:主要分布在连南、乳源,遍布粤北、粤西、粤 东,有少数流动生活在粤中山区。以游耕生活为主,从事 耕山、狩猎、采山货等,以母系血缘为主体组合家庭。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4.瑶族的习俗 (3)传统节日 “耍歌堂”是排瑶最盛大的民族节日,又称连南盘王 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欢庆活动长达3至9天。 仪式有游神、讴歌跳舞、过州过府、追打三怪、枪杀 法真、送神等,节目有跳长鼓舞、敲锣鼓、唱盘古王歌和 丰收歌。 “耍歌堂”既包含祭祀祖宗、毋忘历史的意义,又有 欢庆丰收、亲友唱叙、未婚少男少女觅意中人的丰富内容。
一、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
世居广东的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回族、满族、畲 族5个。 3个民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 7个民族乡: 连州市三水瑶族乡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 阳山县秤架瑶族乡 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 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 东源县漳溪畲族乡
4.瑶族的习俗 (4)传统乐舞 布袋木狮是瑶族喜闻乐见的一种道具舞。 著名舞蹈: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 的大型舞蹈。 民间流传的生产歌、酒歌,曲调平缓而喜悦;苦歌、 哀歌曲调悲痛深沉;情歌欢快动人。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二)壮族 起源:古越族的另一支系—西瓯越人,即现今的壮族。 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分布: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等县。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二)壮族 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壮族有各种不同的自称,如布越、 布依、布土、布侬、布偏等,建国后统一称为僮族。 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和壮族人民的意愿, 统一改称壮族。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4.瑶族的习俗 (3)传统节日 其他节日: ➢ 三月三“开耕节”,这日不驶牛,让牛养精蓄锐,耕 田犁地盼有好收成; ➢ 六月六“土神节”,是日众人抬神像到河里洗身,土 神就会给瑶民驱鬼消灾; ➢ 收获期间还有“尝新”的习惯,由各家各户自费进行。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3.瑶族的语言文字 使用4种语言:即瑶语、布努语、拉珈[jiā]语和汉语。 瑶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瑶族本身没有文字,只因受汉族的文化影响而出现瑶 语汉字,甚至直接使用汉字。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3.瑶族的语言文字 代表文献:瑶族人民纪念盘王的《盘王歌》长达数千 行,描绘了民族和文化生活的广阔画面。 民间流传的汉文手抄本《过山榜》,是瑶族民间重要 的历史文献,对研究瑶族历史和迁徙有重要价值。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1.排瑶 每一个排,实际上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单独的政 权单位。各排最基层的组织是冲,设有长老。 各冲的长老共同选出全排各项事务的专职头人,负责 管理全排事务。 全排的最高领导人是天长公,依次为头目公、先生公、 掌庙公、放水公。他们是排内辈分最高、受人敬重的老年 人,瑶民称之为瑶老。瑶老各司其职,形成制度,形成瑶 老制。 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瑶老制依然存在于排瑶的社会 生活中,从中可以看到父系氏族公社特征的残留。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一)瑶族 广东目前有15万瑶族人口,主要聚居于连南、乳源、 连山,少数散居于连州、始兴、曲江、仁化、翁源、乐昌、 阳山、英德、怀集、阳春、龙门等市县的山区。 瑶族是岭南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分为排瑶和过山瑶 两大支系。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第六章 广东民族民俗与民间艺术
第二节 广东的少数民族
一、少数民族的基本概况
广东是一个民族成份齐全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 个少数民族。 分布:少数民族人口25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为 2. 7%左右,其中外来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主要集中 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 市。
1.排瑶 来源:排璐的先民来源于湖南洞庭湖、道州一带。 分布:排瑶聚村定居,主要集中在连南瑶族自治县的 崇山峻岭中。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1.排瑶 排,是对聚族而居的瑶族大寨的称谓。 隋朝以前,排瑶便已定居在连南一带,以后逐浙形成 8排24冲的社会形式。 每个排由若干个冲组成,大寨成排,小寨成冲。
4.瑶族的习俗 (2)饮食习俗 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 特有的食品:炕猪肉、猪红香肠、野蕨糍、竹筒饭等。 嗜酒:多为自酿低度的米酒。一种是粳米所酿白酒, 另一种是糯米酒。也有用玉米或木薯酿造。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4.瑶族的习俗 (2)饮食习俗 粤北地区的一部分瑶 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 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 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 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 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饮食禁忌:忌吃狗肉。 谁吃了狗肉,就被认为欺 宗灭祖,受到谴责与惩罚。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4.瑶族的习俗 (3)传统节日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 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灶王节、清明节等,小 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
4.瑶族的习俗 (1)民族服饰 粤北地区瑶族服饰的最大特点是五色斑斓。 瑶族男子上身穿对襟或斜襟衣,长排娱蛤形银扣或布 纽,下穿纽档长裤,头戴马尾编织的平顶圆帽或缠头巾。 无论男女,头上都插有两支雪白的“鸡翎筋”,姑娘 婚后不插,以作标识。
二、广东瑶、壮、畲、回、满等民族民俗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