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工具在从事质量控制的工作中,一些经典的质量工具常常被用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及用图表等视觉方式来清晰一、流程图(Flow Chart)流程图是按顺序分别描述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图表。
它可以按顺序展示操作、进入或流出系统的材料或服务,需要做的决定以及所涉及的人。
描述的过程可以是任何事情:管理或服务过程,制造过程,质量改进计划过程。
一个好的流程图可以直观地描述整个活动中所有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让人很容易知悉整个过程。
质量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流程图有产品生产流程图、产品检验流程图、服务流程图等。
流程图的目的是用图形描述与过程有关的要素、组成或任务。
流程图有助于记录目的,并通过标准化的符号促进对过程和相互关系/过程间步骤相互依赖的统一理解。
在高层次应用中,流程图目的在于让使用者理解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而不提供那些不必要的或者是可能引起混淆的细节。
1) 判别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2) 设想、观察或判断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3) 规定在该过程中的步骤(输入、活动、判断、决定、输出)。
4) 画出表示该过程的一张流程图的草图。
5) 与该过程的有关人员共同评审该草图。
6) 根据评审结果,改进流程图草图。
7) 与实际过程比较,验证改进后的流程图。
8) 注明正式流程图的形成日期,以备将来使用和参考(可用作过程实际运作的记录,亦可用来判别质量改进的程度、机会)。
举例:1. 银行ATM机主流程图2. ATM机操作流程图二、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因果图,也叫鱼骨图或石川图,也被称为特性要因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之间关系的图。
其目的是用图形记录分析与一个问题或机会(即结果)有关的因素(即原因)。
因果图适用于解决问题的场合,或用于识别与一个问题或机会(即结果)有关的因素(即原因)的一般分析中,通过对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质量因素与质量特性的因果关系,帮助解决问题或分析问题的团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产生已知的结果,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 制作因果图的步骤(1)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因果图在未画之前,应先决定问题或质量特性(结果),如对不良率、停机率、送修率、抱怨的发生、外观不良、尺寸不良等有关质量不良的问题特性加以确定。
(2)准备适当的纸张,绘制因果图的骨架,将特性写在右端,自左画上一条较粗的干线(称母线),就是代表过程,并在干线的右端画一指向右方的箭头,在工作现场可用笔画在一张较大的纸上贴于现场。
质量特性(问题)(3)把导致质量特性(或问题发生的)原因分类成几个大类,每大类画于中骨上,且以圈起来,加上箭头的大分枝,稍斜的(约60°为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
(4)探讨大原因的原因,再细分为中、小原因,将其记入小骨及枝骨上。
细分中小原因时,应注意必须以能够采取对策的为主要条件,且将有因果关系者归同于一中、小枝骨内。
(5圈,再从画上红圈的原因中指出认为影响更大者再画上红圈,一直检讨下去,最后圈选出重要原因4—6项。
2. 因果图的制作方法:(1)逻辑推理法当要画某种不合格的因果图时,通过观察结果来从逻辑上分析造成该结果的原因,这种因果图的绘制方法称为“逻辑推理法”。
(2)发散整理法 绘制因果图时,尽可能地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整理,根据对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挑选出来,这种因果图的绘制方法称为“发散整理法”。
在实际操作时,通常将这两种方法联合起来使用。
3. 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① 确定原因时应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以免疏漏。
通常采用头脑风暴法收集原因。
必须确定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因素。
如果某因素在讨论时没有考虑到,在绘图时当然不会出现在图上。
因此,绘图前必须让有关人员都参加讨论,这样,因果图才会完整,有关因素才不会疏漏。
② 确定原因时应尽可能具体化质量特性。
如果很抽象,分析出的原因只能是一个大概。
尽管这种图的因果关系,从逻辑上虽说没有什么错误,但对解决问题用处不大。
③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比如,同一批产品的长度和重量都存在问题,必须用两张因果图分别分析长度波动的原因和重量波动的原因。
若许多因素只用一张因果图来分析,势必使因果图大而复杂,无法管理,问题解决起来也很困难,无法对症下药。
④验证。
如果分析出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要想改进有效果,原因必须要细分,直至能采取措施为止。
不能采取措施的因果图只能算是练习了。
实际上,注意事项的内容分别要实现“重要的因素不要遗漏”和“不重要的因素不要绘制”两方面要求。
最终的因果图往往越小越有效。
(2)使用因果图的注意事项①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重要性。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来评价各因素,这一点很重要,但不能仅凭主观意识或印象来评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用数据来客观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比较科学又符合逻辑。
②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质量改进时,利用因果图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因果图中哪些因素需要检查。
同时,随着我们对客观的因果关系认识的深化,必然导致因果图发生变化,例如:有些需要删减或修改,有些需要增加,要重复改进因果图,得到真正有用的因果图,这对解决问题非常有用。
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增加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果图是一种现场解决问题的工具,有时,我们也会将绘制出来的图形整理到电脑上,或者直接采用电脑绘图。
由于因果图结构较为简单,并且不属于量化的图形,绘制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计算,因此,大部分的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POWERINT;或绘图软件PHOTOSHOP,VISIO都可以很容易地绘制出因果图。
常用的质量统计软件MINITAB同样也提供了因果图绘制的功能,不过用MINITAB制图不般不会用方框将要素框出来。
因果图示例:三、检查表(Check list)检查表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用于对工作现场的事物加以观察,记录及收集数据。
比如:作业前点检,设备操作点检、机器保养点检、缺陷情况统计等,对于查检制造方法,了解什么情况问题最多,或每日工作重点必需做到以防遗漏,或调查产品的哪一方面不良最严重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并可利用该表作为日后管理及分析改善的工具。
检查表按用途可分为:(1)收集数据用检查表。
(2)调查异常(不良)原因用检查表。
对检查表的分析:1)班次不良品率:早班= 0.073下午班= 0.0422)班组不良品率:A组= 0.090B组= 0.0243)外壳变形的不合格品最多,所占不合格品的比例为36.1%。
4)早班不合格品率比下午班高,A组的不合格品率比B组高。
(3)点检用检查表。
四、排列图(Pareto charts帕累托图)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排列图用图形方式描述了“80/20原则”,最早作为假设由意大利经济学家韦尔弗雷得·帕累托用于解释经济现象。
后来朱兰和格里纳把它用于质量管理上。
排列图的目的是识别那些代表一组数据中在的频数或相对频数的“关键少数”区域(即数据列或类别),并将“关键少数”从“不重要的多数”中分离出来。
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而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
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量损失。
用排列图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排列图是建立在巴雷特原理的基础上,主要的影响往往是由少数项目导致的,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
朱兰博士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损失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引起的。
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例如不合格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
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有关每个项目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指标。
用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大小,用累计频数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1.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
①选题,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是哪一类问题,如不合格项目、损失金额、事故等等。
②确定问题调查的期间,如自3月1日至4月30日止。
③确定哪些数据是必要的,以及如何将数据分类,如:或按不合格类型分,或按不合格发生的位置分,或按工序分,或按机器设备分,或按操作者分,或按作业方法分等等。
数据分类后,将不常出现的项目归到“其他”项目。
④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什么时候收集数据,通常采用检查表的形式收集数据。
(2)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
通常是设计合适的检查表。
(3)收集数据,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
(4)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列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
(5)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中。
“其他”项的数据由许多数据很小的项目合并在一起,将其列在最后,而不必考虑“其他”项数据的大小。
(6)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总件数(总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
左边总频数的刻度与右边总频率的刻度(100%)高度相等。
横轴上将频数从大到小依次列出各项。
(7)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
(8)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巴雷特曲线)。
(9)在图上记人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图名称、数据、单位、作图人姓名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主题、数据合计数等等。
例,在对200件A05按摩椅靠背皮垫进行全检,得到检查表如下:可作出按摩椅靠背皮垫不合格项目的排列图如下:2. 排列图的使用分类正如前面所述,排列图是用来确定“关键的少数”的方法,根据用途,排列图可分为分析现象用排列图和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这种排列图与以下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①质量: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②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③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④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排列图这种排列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①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以及个人本身因素;②机器: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③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④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作业方法。
3. 排列图的注意事项(1)制作排列图的注意要点①分类方法不同,得到的排列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