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贝”的故事
尧:()()()()
2.有水把花(),有火把柴(),有日见分(),有足踩高()。
板书设计:
“贝”字的起源:甲骨文
饰品
“贝”的故事贝壳汉字真有趣
钱币
“贝”字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贝”来学习汉字的博大精深,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一课。大家在本课的学习中也表现优秀。在教材的讲解上也进一步细化。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对学习汉字有较大意义。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个性指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贝”字的甲骨文是什么样的?
2.二思: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饰品?
3.三品: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钱币?
4.四探:“贝”字的意义是什么?
自主学习,回答上述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想一想:“贝”字的甲骨文是什么样的?
田心小学“五步导学”教师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李培富 上课班级:二年级 授课科目:语文教学时间:2019年 3 月 20 日
教学内容:贝的故事
第2课时
教材解读:
本文介绍了“贝”字是怎么来的,它最早是如何产生的,还介绍了“贝”字代表的意义,多和钱财有关。通过介绍“贝”字的故事,激发我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学情分析:
释疑:
1、贝的甲骨文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2、古时候,人们很喜欢贝壳,认为它很漂亮,很珍贵,所以就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3、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又不容易损坏,所以被人们当作了钱币。
4、因为贝壳曾经被当作钱币,所以带有偏旁“贝”的字就和钱财有关。
五、巩固训练、整理提高。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2、小组合作讨论,找到相关依据并整理回答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倾听:
1、贝的甲骨文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2、古时候,人们很喜欢贝壳,认为它很漂亮,很珍贵,所以就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3、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又不容易损坏,所以被人们当作了钱币。
4、因为贝壳曾经被当作钱币,所以带有偏旁“贝”的字就和钱财有关。
2.二思: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饰品?
3.三品:贝壳为什么会被当作钱币?
4.四探:“贝”字的意义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回答上述问题
三、合作释疑、互助研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小组讨论:
本文围绕“贝”讲了哪些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找到相关依据并整理回答
1、小组讨论:
本文围绕“贝”讲了哪些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学习“贝”的发展及作用,在前两课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本课也可以尝试用同样的方法代学生一起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教具准备:
PPT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学生Leabharlann 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1、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2、明确学习目标
1、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我会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编儿歌。
圭:()()()()
1.有虫捉青(),有女抱()(),有手灯笼(),有水踩水()。
尧:()()()()
2.有水把花(),有火把柴(),有日见分(),有足踩高()。
我会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编儿歌。
圭:()()()()
1.有虫捉青(),有女抱()(),有手灯笼(),有水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