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识字教学故事

我的识字教学故事

我的识字教学故事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性。

”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喜欢听,乐意读,主动记,使抽象的汉字具体化,静态的汉字动态化,复杂的汉字简单化。

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生机械单独的认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随着教学时间的加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讲故事,猜谜语,比较,编顺口溜等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一、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型,义的关系。

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或化成一幅幅画或一段段小故事。

*“会”的教学:
师:小朋友,仔细看这个字,你有办法记住它吗?
生:“会”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云”。

师:你看得真仔细。

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呢?
生:这个人在云上走。

生:我知道了,这个人有功夫,能腾云驾雾。

生:一个人有气功,能在云上走,就是“会”。

师:你们太棒了!
*“辛苦”的教学: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有办法记住“辛苦”这两个字吗?
生:我有办法,瘦瘦的“十”字头上还要站一个“立”字,太辛苦了!生:古人头上戴着一顶草编的帽子,日子好“苦”啊!
在低年级学习阶段,要学习认识的字有1800个,要学习会写的字有1000个,面对如此庞大的识字量,教师如果单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读,学生跟学,是很难收到好的成效的。

而且学生学得辛苦,教师也教得困难。

“故事识字”教学就应运而生了,它利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教学,让学生很快在故事的帮助下记住这个生字,而且趣味性极强,大大减少了教师烦琐的讲读,增加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编儿歌识字法
喜欢说儿歌是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所以,遇到难记的字,有的时候可以编句口诀。

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

*“留”和“流”的教学
师:“留”和“流”读音相同,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区别这两个字并运用呢?生:“留”是拿刀在田中割草。

师:还有左上角呢?仔细看看!
生:左上角有点像反过来的“刀”。

生:我可以编个儿歌:左一刀,右一刀,刀刀割下田中草。

师:想得真好。

那还有一个“流”呢?
生:流水跟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

生:右边上面是个点横头。

生:撇折旁边有一点,不能丢。

生:右下是儿中间加一竖。

师:老师将这个字编了几句顺口溜,想学吗?
生:想!
师:三点水,流呀流,点横头,扭一扭;遇到小石头,水分三路走。

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记住了?
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而且对编口诀也产生了兴趣。

只要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尊重他们的劳动,他们就会给你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如:
“芽”:小牙齿,戴草帽;小芽芽,往上冒。

“回”:大口套小口,小口回家大口关。

“爸”:父亲真奇怪,长个大尾巴。

“岁”:夕阳落到了山脚下。

这样,在孩子的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

每一个字里,都有着一个不同的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

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总之,我在识字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创设多种趣味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写字教学中,我与学生从横,竖,撇,捺,一笔一划的学起。

在课堂上,我们一起讨论这个字的间架结构,那一笔有什么变化,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在教学时,我还利用了形象记忆法,玩中学,独体字加偏旁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在期待的心境中快乐地识字写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