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5分) A.携.(xié)带峥.嵘(zhēng)挥斥方遒.(qiú)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gě)争流C.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kǎi)激昂D.百侣.(lǔ) 橘.(jú)子洲沁.(qìn)园春解析B项“阕”字应读“què”。
C项“廓”应读“kuò”。
D项“侣”应读“lǚ”。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5分) A.意气义气意趣异趣B.辟谷避邪避嫌碧谢C.寥落辽廓辽远燎原D.原形原型园形元勋解析B项“碧谢”应为“璧谢”,是敬辞,退还原物,并表示感谢。
C项“辽廓”应为“寥廓”或“辽阔”。
D项“园形”应为“圆形”。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5分)A.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B.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可是现在,双鬓已染秋霜。
C.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群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解析A项“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C项“下里巴人”,原指古代民间通俗歌曲,现多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D项“口传心授”,指先知者口头传授,后学者用心领悟。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 A.医改方案是否公正,是否公平,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制定方案时要尽可能地集思广益,要尽可能从不同的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B.经过艰苦工作,4月19日,邯郸农业银行金库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任晓峰在连云港市一出租房内被成功抓获,同时缴获部分赃款。
C.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D.即将从上海南站开出的D460次列车,成为中国首列正式开出时速200公里的旅客列车,正式揭开了中国铁路高速时代序幕。
解析B项后一分句缺少主语,与前一分句陈述对象不一致。
C项动宾搭配不当,可在“快乐”前添加“提供”。
D项“即将……揭开了”前后矛盾。
答案 A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坂坡一战中,张飞曾经让二十多个骑兵在树林中敲锣打鼓,以为疑兵,为吓退曹操创造了条件。
此计成功之后,张飞再接再厉,让士兵拆断长坂桥,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
(《三国演义》)B.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
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
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
鸣凤在绝望中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家》) C.吴荪甫刚从匪患频仍的乡下接来了吴老太爷。
没想到,在乡下清静惯了的老父,初来到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尤其受不了他的一对金童玉女那受到诱惑的样子。
强刺激之下,竟一命呜呼了!(《子夜》)D.堂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
他们在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
(《堂吉诃德》) E.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
聂赫留朵夫跟她说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她饶恕,玛丝洛娃不动声色。
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中觉得她是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
(《复活》)解析A项①“在树林中敲锣打鼓”错,应是“砍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以便扬起尘土”;②“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错,曹操识破计谋,让人架桥追赶。
E项①“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有误,玛丝洛娃没有一下子认出他,只从他的衣着看出他是个有钱人;②“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有误,聂赫留朵夫还是坚持请她饶恕。
答案AE阅读与鉴赏(35分)一、课内精读阅读全词,完成6~10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6.对词中“峥嵘、挥斥、粪土、击水”四个词语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对过去的岁月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
此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词中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
B.“挥斥”是指挥舞手臂,斥责社会弊政。
以此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C.“粪土”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意为“视……为粪土”,意思生动丰富,给人以新鲜别致的感觉。
D.“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
以此表达了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解析B项“挥斥”意为“奔放”。
答案 B7.下列词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3分)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B.书生意气,挥斥方遒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D.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解析B项“书生”是名词,“挥斥”是动词,不对称,构不成对偶。
答案 B8.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3分)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解析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时间状语放在句前,然后按主、谓、宾的顺序构词成句。
答案 A9.《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体现了什么样的情调?与一般旧诗词里的“悲秋”情调相比,有何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能同学们对“悲秋”的诗词积累不多,可是,只要知道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有“悲秋”成分就可以答题了。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仰视,雄鹰升空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中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机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的、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是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性,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10.《沁园春长沙》采用了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山红江碧的绚烂画面。
在你所背诵过的古诗中能否找到类似的画面?请默写其中一首,并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首词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热爱。
(2)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发了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11~14题。
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1.词中的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概括,也可以具体;可以描绘实景,也可以虚拟想像。
词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情感。
12.联想与想像是诗歌的两只翅膀。
作者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主要是由于都是望眼前的大海。
1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4.你觉得这首词和作者的《沁园春雪》在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表现的内容看,上阕都描写了壮阔的景象,下阕都评古论今,而重在论今。
两词都运用了评古论今的手法,但《沁园春雪》具体描绘实景,而本词是概括描绘虚景。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15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