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分析2001年的“9·11”事件和“反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产生了深入变更。

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持续来概括。

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斗,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固、局部动荡。

世界和平、发展潮流持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持续推动,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会大于寻衅的态势持续存在。

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

大国关系基础稳固,并趋于改良和发展。

“9·11”事件和“反恐”战斗为大国增进良性互动和加强合作供给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9·11”事件促使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必定程度的反思和调剂,重点是反思与调剂其对大国的政策思路。

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转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用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长。

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斗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江泽民主席举办谈判,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鸣。

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暗影,回归基础正常发展的轨道,中美关系涌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美俄关系明显改良,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兵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鸣,尤其在反恐战斗中进行了全面合作。

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现,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

这些标记着美俄关系进入了以加强合作、和谐为重要特点的新阶段。

美国还密切了同欧盟与日本等重要盟国的关系,相互合作、和谐明显加强。

欧、俄、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合作也有新的发展。

重要大国之间关系的改良和发展带动世界地缘政治重心肠区——欧亚大陆局面趋向稳固与缓和。

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安全观念产生重大变更,促使其朝着削减国与国反抗,增进国际合作和世界总体安全的方向调剂军事和国家安全战略。

“9·11”和反恐战斗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安全观。

这可从三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是各国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认识什么是对其安全的现实要挟。

在此之前,它们一直把中、俄等非西方国家视为对其要挟之源,并重要以此展开其安全战略布局。

“9·11”后它们开端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才是对其安全的真正要挟,才是它们的重要敌人。

美及其盟国表现,打击恐怖主义是它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代内的当务之急和中心目标。

同时,对付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寻衅非一国之力所能奏效,必须进行和加强国际合作。

这使得国与国安全关系中的“零和”性质降低,共存与合作共赢意识加强。

第二个层面是各国重新认识怎样才干掩护国家安全。

在传统认识上,一个国家拥有宏大军事力量就能克敌致胜,掩护本国安全。

“9·11”打破了这种传统理念。

美国军事力量世界第一,不但拥有最壮大的进攻性武力,还拥有最先进的防御系统,并竭力谋求绝对军事优势以确保其绝对安全。

但在恐怖分子奇袭下,所有这些最壮大和最先进的攻防手段都不起作用,美国本土遭到空前惨重的打击。

这表明,在现代条件下,在恐怖分子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控制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

现在全世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连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壮大的美国都无法确保其本土不受灾害性打击,那么前途何在?怎样才干确保国家安全?答案并不复杂。

一个国家要掩护本国安全,除了保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

一个没有仇恨和敌人的国家最安全。

这就请求一个国家必须奉行明智、正确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和分量越来越重。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爱地看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不搞干涉、欺负、侵占别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

第三个层面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重新安排其国防战略布局的轻重缓急。

以前美国战略布局是外向型的,把重点放在海外,向国外大批派兵,建立军事基地和经营军事团体及联盟,认为这样做守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攻便于进击敌国,而在很大程度上疏忽本土防御。

现在美国战略布局重点产生变更。

美国在“9·11”后出台新的《国防战略报告》明确把防卫本土安全作为优先战略目标。

这当然不表明美国将从海外压缩,美国要推行全球战略,势必会持续器重与加强海外军事安排。

但其军事布局重点的转变是明确的。

西方国家这些安全观念上的变更很可能带动其军事思想和防务战略必定的调剂和转型,可能使其防务政策逐渐着重本土防御,这将有利于缓解与打消国与国之间的对峙和反抗危机,增进世界总体安全。

同时,西方国家重新认识南北问题,考虑调剂南北关系。

南北问题的核心是南北差距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到,南北贫富鸿沟扩大,不少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加深,是繁殖国际可怕主义的温床和土壤,是对世界和平、稳固与发展全局的严重寻衅。

这种状态再恶化下去,不但会影响发达国家的再发展,也会影响其国家安全。

形势迫使发达国家关注和器重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它们考虑将其对外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关系朝着有利于遏止世界贫富差距扩大、缓和南北抵触的方向转变。

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表现要采用适当举动赞助最不发达国家解困脱贫,以增进改良南北关系。

不久前,在墨西哥蒙特雷召开的联合国发展筹资会议上,国际社会对增进解决南北关系问题和赞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等问题取得重要共鸣和积极成果。

今后,西方发达国家可能不再固执阻拦发展中国家请求改革不公平、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在贸易、投资、金融、外债、外援等领域更多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请求,以改良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

这将有利于改良南北关系和增进全部国际形势的缓和与稳固。

二当前国际形势中严格的一面也很突出。

随着“反恐战争”深入展开,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局部战斗和紧张、动荡的一面上升,对国际形势的主流即总体和平、缓和、稳固的冲击和寻衅增大。

首先,恐怖主义膨胀泛滥已成国际形势中一个新的重大变数,也是造成国际局面紧张、动荡的一个祸根和爆发点。

正是恐怖分子制作“9·11”袭美事件,才导致目前这场世界领域的大规模反恐战斗。

几个月前南亚的穆斯林极端分子制作袭击印度议会大厅可怕事件,几乎引爆印、巴间一场大战,至今双方仍在边界地区屯兵百万,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仍未根本缓解。

虽然反恐战斗,基础消灭了阿富汗境内的可怕分子及其巢穴、基地,但国际恐怖权势远未铲除,他们仍随时可能发难,造成严重骚乱和危机。

同时,大规模杀伤性兵器扩散等非传统要挟明显增大,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愈益严重寻衅。

其次,一些原有的地区热门如南亚次大陆和中东地区,或抵触进一步加剧,或冲突不断升级,埋伏着或正在引发新的严重的地区危机。

尤其是世界贫富差距还在持续扩大,造成一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危机,南北对峙和可怕主义事件频发。

这种情况如持续恶化下去,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不测成果。

造成国际形势紧张、动荡的重要根源和最大变数乃是美国强化推行旨在建立单极独霸世界秩序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即使在“9·11”事件爆发之初,布什政府开端反思并调剂某些强硬做法,单边主义器张气焰有所收敛之时,也未真正转变其单边主义政策,更未转变其霸权主义本质和打算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现在看来,这种所谓反思和调剂重要是一种策略考虑,是为了争取别国与其进行“打恐”合作的需要,可以说是一种权宜之计,因此,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正面影响极其有限。

随着反恐战斗的顺利展开和美国自认为取得对阿富汗战斗的“决定性”成功,美国政府推出“布什主义”,也就是更加露骨的单边主义。

其重要表现和严重迫害是:(一)加紧扩充军备,大力谋求绝对军事优势。

为此,大幅增长军费,2003年度军费增幅达14.5%,为20年来之最,这一年美实际国防开支将突破4000亿美元,到2005年,美国防预算将突破5000亿美元,将比2001年底增长66%,扩充军备达到狂热程度。

布什还悍然发布退出《反导条约》,否定《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拒签《国际生物兵器公约》草约,大力发展国家反导防御系统。

其所作所为动摇了国际裁军和安全部系,严重侵害世界和平与稳固的基础。

(二)重新加强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施压和遏制。

在车臣和台湾问题上露骨地干涉俄、中内政,并把俄、中列入美核兵器针对的目标国之中,公然对俄、中进行核要挟。

(三)美国利用反恐战斗之机,扩充权势领域。

它在南亚、中亚以至高加索地区建立军事基地,派驻部队,直逼俄罗斯的战略腹地,持续挤压俄的战略空间。

这可能引发大国间新的地缘政治争取。

(四)美大搞“反恐”划线,实际上是搞以美划线,必定导致反恐扩大化。

布什把伊拉克、伊朗、朝鲜定为“邪恶轴心”,就是为了把反恐战斗扩大到这些国家造舆论。

以“反恐”为名对伊拉克发动一场新的“海湾战斗”势在难免。

这将引发地区以至全部国际形势紧张、动荡和危机升级。

三美国自冷战结束后,依仗独超强势,加紧推行全球独霸战略,美历届政府无一例外。

布什政府是二次大战后最保守的政府之一,利用近10年来美独超实力强劲增长,和“天下无对手”的“战略间歇期”,推行“新现实主义”即赤裸裸的实力政策,变本加厉地强化全球战略攻势,企图尽快建立由美独家安排的世界秩序。

美国的强势地位和布什政府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攻势对世界多极化过程造成严重干扰和寻衅。

但世界多极结构是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固的基础,也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础和掩护各国独立与主权的重要保障。

世界走向多极化既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广泛愿望和人心所向,这一过程是难以禁止的。

美国建立由其主宰的单极世界的图谋不可能得逞。

其一,世界力量消长变更愈益有利于多极化过程。

美经济强劲增长时代基础已过,此后可能陷入低速增长。

欧盟扩大和一体化深化过程将同步发展,其力量和地位将趋上升。

俄罗斯复兴过程加快。

中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增长。

印度、巴西等地区大国和一些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将不断发展壮大。

这将有力地禁止美国的单极战略,推动世界多极化过程向纵深发展。

其二,美单极独霸政策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抵制。

欧盟、俄、中等大国在世界战略格式走向上有雷同或相近的目标与政策取向,都明确主意多极化,对美单极安排图谋形成共同牵制态势。

宽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发达国家出于掩护本国的独立与主权和确保本国应有的国际权益与地位,都盼望掩护世界战略平衡与稳固,反对单极独霸,主意多极共存。

特别是美国保持履行强权政治,对不认同美国制度和政策的国家动辄进行制裁、遏制、打压,甚至动武;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为了霸权私利,甚至不惜背信弃义,撕毁国际条约、协议;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大搞双重标准,使国际社会认识到,美国的一极主导本质上就是强权主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