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
在论述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边所说的“地理环境”并非狭义上的自然环境,而是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由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等三方面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多种要素,这些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基础。

它包括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与人类经济贸易活动有关的要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条件,包括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优越的海陆位置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是成为贸易中心的重要条件。

如今,随着科技发展,飞机的制造技术与运营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其高昂的运输费用使地上运输,特别是海上运输,成为在国际贸易中最为主要的交通手段。

因此,濒临海洋或扼守重要海峡的国家易形成繁荣的贸易中心。

比如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是连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枢纽,这使新加坡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远高于一般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的一个中转站;而一些内陆国家则由于缺少入海口,海上对外贸易须借助别的国家的港口。

其次是气候条件。

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的差异,引起各种农产品的不同分布,如棉花,小麦等主要出产于温带与亚热带地区,因此,美国,阿根廷等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热带地区是世界主要水果的出产地;另一方面,气候还会影响对外贸易货物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气候寒冷的季节或地区运输商品要防冻,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地区要防霉防潮;此外,多发性极端天气与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也会对运输及保存造成严重破坏。

还有就是资源。

例如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不仅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

除去它的饮用作用外,淡水资源船舶航运,农业灌溉,水产养殖中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如欧洲的多瑙河流经多个国家,不仅灌溉了沿河的土地,也为诸国间的航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还有一项就是矿产资源,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煤、石油等成了控制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由于矿产资源稀缺而且分布不均衡,富含矿物的国家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如澳大利亚盛产高品位的铁矿;南非富集黄金、铂、钴;波斯湾沿岸蕴藏大量的石油等。

2.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与周围社会人文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包括人口、文化、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深远的影响。

一个是人口因素。

人是市场需求和市场分析的基础。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等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影响一个国家市场容量的基本要素。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需求方面分析,人口数量大,对商品的需求大,市场容量大,反之则相反。

因此,对于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相近的国家,人口数量直接影响了消费水平与生产水平,进而影响国际贸易;而人口素质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另一因素。

从人的生产者身份来看,较高的人口素质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创新产业,为世界提供质量好,附加值高的技术型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而从人的消费者身份来看,高素质的人往往侧重于产品的质量与技术含量,理性程度更高,消费的层次更多集中在精神享受层面,从而影响贸易。

还有就是文化因素,包括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等。

虽然可细分,但是一言以蔽之,相同文化的国家与人之间往往具有更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一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或信仰同一种宗教的人之间由于相似性将有更大发生贸易的可能,这是溶于一个人鲜血的情感。

比如欧盟的成员国语言同属印欧语系,信仰多为基督教,民族大多是日耳曼民族,因此欧盟的合作更加无间,为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3.经济环境
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包括很多因素,如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分布、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特点等。

总的来说,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直接影响该国的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的不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水平越高,生产和消费的能力也越大,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而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是复杂的。

一般来说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者人均国民收入(GNI)来作为参考。

以中国为例,继2000年GDP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后,2008年突破3万亿美元,2014年突破10万亿美元,如果不考虑今年来的通货膨胀,中国的GDP增长了10倍。

以量化的数据来衡量经济发展状况将显得更为直观。

然后是产业结构,主要是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的生产力水平。

而一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产业结构。

大致上讲,由于第三产业的商品所附带的价值与技术价值较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国家将在国际贸易中出于优势地位,相反由于第一产业商品的附加价值较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弱势。

因此,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

这不仅仅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自身纵向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工业部门,并把劳动密集、资源和资本密集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双方在经济层面上都获得更大的受益。

最后就是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是从总体上反映消费需要满足程度的经济范畴,主要是通过实物消费量指标、价值消费量指标和劳务消费量指标来衡量。

他们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标志着人们生活的基本状况;消费结构是指消费资料的种类划分及各种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即总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

一般而言,恩格尔系数越大,对应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反之如果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品消费的比例越少,则用于享受型消费的比例越高,从而说明生活水平较高。

总而言之,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从而影响其国际贸易,因此对一国或地区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个方面,而应当从各个方面全方位来看,如此才能真正了解其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