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操盘手自曝自己的选股法则我从不使用奇怪的指标线,5日、10日、30日等等规则的均线系统才对我更有用,能方便我了解到大部分人的想法,并决定对策。
对于选股,我依然认为好的选股方法只有一种就可以了,不论长中短线,方法都是这个,万变不离其宗嘛。
条件一:不同的大势有不同的选择。
升势的时候选择板块类的个股;盘整的时候突破的个股比较好;跌势的时候我是不会做板块的,即使做了,那些除了龙头股以外的个股也不会跟着被带上来。
条件二:选择龙头股。
假如在领头的股票身上赚不到钱又怎能在别的股票身上赚钱呢?即使我要做整个板块,也是有一只的筹码比较集中的作为领头羊。
同样的,即使是超跌反弹等行情也都是有筹码最集中的。
条件三:尽量在尾盘买。
这样一天的图形做完了,可以简单的看出我们的意图而不会被迷惑。
条件四:不要被大阳线吓倒。
涨幅居前的股票总有几只在明、后天还会好的。
条件五:参考大盘。
大盘的分析比个股简单的多,牛市阳多阴长,熊市阴多阳长。
条件六:不要相信越跌越买的言论。
经过风险的量化可以发现,越跌越买比越涨越买的风险大得多。
如果跌到止损位,果断卖出。
条件七:顺势而为。
但要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涨了五六天的股票明天还会涨吗?要点:所有所有的一切,成交量换手率相对较大都是非常重要的,我甚至很喜欢买当天的换手率有15%-20%以上的股票。
这也关系到你在获利后是否可以顺利出局相对于资金量比较大的人来说。
一些简单的经验:高位拉出下影线不要以为是好事情,有可能是因为我在出了一部分筹码之后再次拉上来为我明天继续出货做准备。
高位横盘或拉升之后尾市下跌,或下跌之后尾市拉升恐怕都是近期出货的迹象,尤其后者表明已经无心恋战了。
操作要领1.有时间盯盘的按15分钟短线波段操作,只做"吃鱼身子"的上升行情,2.没时间看盘的按60分钟做波段操作,也能将"鱼"吃干净.3.长线爱好者用周线选股可免盯、看盘之苦,安然做"投资".4.中线爱好者用日线选股可安然做波段,避免坐"电梯".5.短线爱好者用30分钟线看盘可享受"冲浪"的快乐,安全做"投机".6.头天进、二天出的用5分钟看盘永不套牢.6.高手中的高手用1分钟线盯盘可享受"权证"的盛宴,"痛并快乐着". 操盘要点1.定位:量身定做一套发挥"自身条件"的操作方案,严守买卖纪律.2.定势:趋势方向的判定,信自己的"感觉",顺势者心自顺.3.定量:针对不同(个股)行情阶段,严控投入资金比例,进退自如,先立于不败之地.4.定律:破底莫入、破顶莫追,顺势而为,"积沙成丘".本指标为MAIKOO123原创!黑马侦探修改,有明确的顶和底及抄底,全仓买,减仓,清仓等信号提示;指标中单独注名老钱庄专用,请不要发到各大论坛;指标完全加密,无时间限制;不便之处,敬请谅解!得成功率94%以上的波段指标:黑马抄底,长线KDJ和MACD组合出的必胜买进条件很多人老是说不要看任何指标,只要看KDJ和MACD就能做好股票,那现在也用KDJ和MACD组合一个必胜买进条件;一必胜买进条件框定:周(或者月)KDJ的J值在低位上穿0值同时月(或者周)MACD在低中位运行作且方向朝上。
临盘坚决买进,后续必胜无疑!出手!二赢定卖出条件框定:周KDJ的J会下从高位向下击穿80或在中位死*KD或者周,月MACD的运行方向转为向下。
临盘坚决卖出,绝无后悔。
出手!三在使用中必须注意:请仔细阅读则珍惜你的金钱也珍惜我的智慧●股票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也没有必要天天做。
累的人不会赚钱,会赚钱的人不累。
平时以极大的耐心等待,不是机会不动手;行动时抓大机会大胜仗,一出手就赢。
周(或者月)KDJ的J值上穿0且月(或者周)MACD是红的就是大机会,进场赢多输少九生一死!数值越低则机会越大!●无论个股或大盘只要出现以上买进、卖出条件,那么巨大的机会就来临了。
实战中必须敢于捕捉,敢于全力出击,敢于进场赚钱,善于出局避险。
绝大多数时候则好好休息,静静思考,提高自己的分析研判和实战操作能力,达到轻轻松松赚钱安安全全避险这种大赢家境界!●请认真体会如上两大买卖条件中的每一个字体会越深赚钱越多切记!庄家的操盘手法:某外资私募基金操盘手的自白作为一个外资私募操盘手,我感到有愧于同胞我,一个外资私募基金操盘手。
我的权力并不大,在这个总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私募基金里,我可以调动的资金从来没有超过5亿美元,负责操盘的范围从来没有超过两只股票。
基金认为技术含量比较高、风险比较大的权证交易,B股交易和三板交易,我从来没有参与过。
我只做过A股。
我是从2006年1月开始加盟这家外资基金的,此前,我在某家外资投资银行在上海的代表处工作。
外资投行的薪水很高,但与对冲基金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在投行一开始做的是销售,后来转做交易。
由于投行没有A股牌照(明年才可能有A股牌照,圈内人都知道是谁),只能通过地下钱庄、与内资券商合谋甚至开设大量散户账户来满足投资需要。
其实那不是投资,纯粹是投机,赚中国股民的钱。
在这家投行做了累计两年,我感到很没有意思,想尝试束缚更少的生活。
于是,在一个前董事的介绍下,我到了现在的这家外资私募基金,其实就是对冲基金。
只不过,它的全部业务都做中国,在中国是被禁止的,所以它不能漂白,甚至连官方名字都没有,与原先的国内私募基金没有差别。
由于有人推荐,我只经过了简单的面试就被录取了。
其实,这家私募基金是由美国几个大家族的家族办公室办起来的,其中有两个互联网新贵的家族资产,其他几个都是“老钱”,他们的总资产肯定超过1000亿美元,投到对冲基金里的是少数。
我只见过一次某家族的成员到基金办公室来谈话,态度非常高傲,我感到说不出的难受。
这些美国巨富家族其实看不起我国,只是想利用我国赚钱,而我却充当了他们的工具。
2006年2月,也就是我进入基金第二个月,这个基金的初期资金全部到位了,开始建仓。
当时,沪市能不能突破1300点都是问题,3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1300点攻防战中度过的。
但是,我们的基金经理自称有内部消息,说1300点不是大顶,是大底。
我还记得他当时的一句名言:“1300点?3100点还差不多!”当时我们自己都不信,中国股市哪能到3000点呢?可是今天,连4000点都突破了,不得不佩服经理的远见卓识。
我们的基金经理是美籍华人,看起来挺年轻,其实已经过四十岁了。
他的履历写出来可以吓死一堆人——华尔街、东京、香港和伦敦四地都有工作经验,先后供职于四家顶尖投行和两家对冲基金,还担任过新加坡政府的投资顾问。
据说在来中国之前,新加坡淡马锡聘请他主管对西亚地区的投资事务,他拒绝了,说自己更喜欢Trading. 实际原因恐怕是中国监管比较少,到中国做对冲基金更爽,而且薪水也很高。
新加坡人虽然很有钱,却很吝啬,给的钱不是很有竞争力。
我们的经理正式的头衔是某欧洲基金公司在中国的代表,事实上这家基金公司在中国根本没有业务,所谓的代表处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跟这家基金没有关系。
我们的股东,也就是那些美国富豪家族,同时也是那家基金公司的重要投资者,所以通过关系给我们捞到了一个正式的“身份”。
所以,我们基金里的人,表面上都是欧洲某基金公司在中国的办事人员,其实做的都是自己的事。
那家欧洲基金公司主要做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我们做的都是对冲基金,两码事。
我相信中国的监管部门也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不过没有意识到我们做的那么大。
当然,就算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上面自然有方法用钱、用关系去摆平。
我们的经理平时经常说:“在中国,关系就是一切。
”虽然我们基金里没有前政府官员,但与监管部门关系还是很密切的。
闲话少说,下面讲讲我们基金经理的一个大手笔。
大家都说中国股市有庄家,最大的庄家就是外资基金。
国内一家券商的自营部门有上百亿人民币资本就了不起了,不到外资私募基金的平均水平。
而且外资基金敢想敢做,广泛利用各种关系和内幕消息,捞一把就走,不像证券公司还要为客户着想,所以外资是中国最大的庄家。
我们的基金有超过20名操盘手,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立盈亏账户,但那是用来核算利润、衡量业绩的,不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金库。
重大投资决策都是基金统一做出,基金允许你动用多少资金,你就动用多少资金。
如果基金的投资策略改变(说白了是投机策略改变,就是换了忽悠新股民的方法),原先风光无限的操盘手突然变得没事干也是有可能的。
在权证初始炒作的阶段,就出现过这种事情。
其实我们基金单独操盘的股票很少,答案很简单:目前中国股市游资太多,盘子适中、有一定题材而且不容易被干涉的股票是有限的。
太大盘的股票诸如中石化、宝钢之流是不可能完全控盘的,即使控盘了也会被大股东和国家立即制止;流通盘价值几亿人民币以内的小盘股交易成本太高,你还没来得及建仓完毕,股票已经涨上去了——在基金行业里,这叫做“交易冲击”。
所以,最适合被炒作的是一些盘子中等,大股东不会干涉的股票。
当然,如果与大股东合谋进行炒作就更好了,这目前正在成为风气。
但是在股改完成之前,大股东的股票一般不能流通,参与炒作的兴趣不大。
股改之后,大股东主动参与炒作的热情更高了,我敢说现在至少有1/3的所谓业绩题材是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制造出来的,XX钢构只是其中一个典型而已。
一只股票有许多庄家很正常,但一般总有一两个主心骨,几个搭车的,几个拾柴的,几个添乱的(如果有的话)。
比较典型的如去年上半年的某某银行,谁都看的出有两大主力斗法(其中一个是国内券商);还有十几只有色金属题材的股票,都有许多庄家。
其实与人们想像的不同,外资私募基金没怎么参与有色金属股的炒作,因为外资大举建仓是2006年第一季度的事情,当时有色金属的价位已经很高了,为了控制风险,大部分外资都选择了其他行业作为重仓,典型的是军工、银行和保险行业。
做A股的国际对冲基金很多,我们不是其中收益最高的,因为我们的历史有限,风险控制手段不完善,人员也比较少,无法像某些老牌基金一样做风险很高的买卖。
另外我纠正一下某些朋友的观点,单个对冲基金超过100亿美元的的确很少见,但是一个对冲基金家族(同一个公司,同一套班子管理)是由许多对冲基金构成的。
比如目前美国很有名的做Subprime的Magnetar Capital(一般投资者不知道,因为不准大肆宣传),它出名的Subprime基金的总金额只有几个billion, 但总规模早已超过了10个Billion, 因为它不止一种策略、一种基金。
按照基金家族来计算,全世界超过1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家族(也可以说是对冲基金公司)是不少的。
我们在中国做的比较出名的一笔单子是去年上半年的某只军工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