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教案 任务20 收益和利润
经济学基础教案 任务20 收益和利润
图:收支相抵点和停止生产点
1.P=AR=MR>AC盈利,获得超额利润
2.P=AR=MR=AC不盈不亏,获得正常利润
3.AVC<P=AR=MR<AC亏损,继续生产
4.P=AR=MR=AVC亏损,停止生产
【随堂练习】
附:《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库——任务20 收益和利润
做习题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边际收益(MR)指的是每多销售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动量。总收益是TR=P×Q,而对竞争企业来说,P是固定的。因此,当Q增加一单位时,总收益增加P元。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销售商品的价格。
表格:苏军家庭奶牛场的收益
分析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的关系并作图。
四、利润
利润就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的差额,利润就是厂商获得的净盈利或实得收益,它代表一个企业或厂商能够用于股东分红投资于资产和设备或用于金融投资的资金数量,而所有这些活动都能提高企业对于其所有者的价值。
能力目标
能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厂商的生产产量。
知识目标
掌握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设计: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时间安排】
组织教学 3分钟
复习旧课 5分钟
案例导入 7分钟
讲授新课 55分钟
随堂练习 15分钟
布置作业及课后小结 5分钟
【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掌握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讨论、做练习题、图
复习思考题
总收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本次课主要介绍了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生产决策。
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实际案例,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旧课复习】
1.短期成本曲线及其形状
2.长期成本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凡是回答正确的,加平时成绩1分,回答错误加0分,表示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每次课每个学生只有一次回答的机会。本学期回答加分的总分为15本次加分和总分的数字。这样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距离分数目标还有多少距离,努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案例导入】
作为企业家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利”是受到排斥的,“唯利是图”是一个贬义词。长期以来,我们也习惯于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好像“利己”必定“损人”。有些企业家喜欢以“儒商”自居。如果“儒商”的含义是有文化的企业家,企业家以此为追求是有意义的。如果“儒商”的含义是儒家的“言义不言利”,那就或者是言不由衷,或者是给自己定错了位。经济学家强调个人的利己,实际上是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增进社会利益的过程。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经济学基础》
课题(项目)
任务20 收益和利润
授课时间
2016-2017第二学期
周次
周 次
授课地点
Z301
班级
16电商3、4班
授课教师
雷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经济利润、正常利润的内涵;掌握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完成授课计划良好,完成教学目的良好,讲授知识点清晰,学生掌握良好。
备注:每次课一份,可以自已加页,重点是课程设计要求内容完整全面。
今天,“唯利是图”不应是一个贬义词,“利润挂帅”也不是什么修正主义。企业追求“利”,“义”也就在其中。中国所需要的正是大胆言利、敢作敢为的企业家。
【教学过程】
任务20 收益和利润
一、总收益
总收益(TR)指的是销售商品的全部收益。一般用商品价格(P)×商品销售数量(Q)。
TR=P×Q
计算:如果一升牛奶卖6元,而且奶牛场出售1000升,那么,它的总收益就是多少?
【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
[1] 刘日星、赵亚芬《经济学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
[2]王建平、伍玉华 《经济学基础》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方杰 《经济学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刘华 《经济学案例教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5]张作民 《经济学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二、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AR)指的是企业销售的每一单位产量平均得到了多少收益。平均收益等于总收益除以产量。总收益是价格乘以产量TR=(P×Q),而平均收益是总收益(P×Q)除以产量(Q)AR=TR\Q=(P×Q)\Q。因此,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对企业来说,平均收益等于销售商品的价格。
AR=P
三、边际收益
利润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
1.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人,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
2.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利润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之间的关系?
五、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厂商经营的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那么厂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
企业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利润最大化获取最大利润,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图: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六、生产决策
讨论:亏损时厂商是继续生产,还是停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