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结算软条款

国际结算软条款


这里需要指出,截至目前,国际商会有关信用证的文件对此并无 特别的说明和规定,这也是软条款信用证得以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UCP500”的文件起草人大都来自某些大国,带有软条款的信用证未 在“UCP500”中得到阐述,可以说是一个遗憾。
21
软条款信用证的的确确害人不浅。对于卖方来说,由于进口商及 其银行在信用证内加列了个别条款或字句,设置圈套,极易诱使其受 骗上当。如果真是这样,那损失就相当巨大;因此,对于软条款信用 证,我们国内的外贸、工贸企业人员必须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对 可能的风险作出适当的防范才行。然而,尽管处理软条款信用证是件 比较头痛的事,但也不必过于惊惶失措。即使是直至货物出运才发现 信用证含有软条款,也不应该束手无策。要灵活机智,要冷静分析, 仔细寻找突破口,较为圆满地予以解决。
案例
22
一日,某公司来银行,单据连同信用证一并交来,请求银行议付。 该客户虽在议付行开户,但此证却非该行通知。信用证中有如下条款: “documents will be released free of payment. Payment to be effected to beneficiary upon receipt of our authenticated me ssage authorizing you to release payment.”
10
类似的条款还有“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和签署, 其印鉴应由开证行证实方可议付的条款”、“检验证由进口商出具和 签署并由受益人会签,同时,其印鉴应与通知行持有的记录相符”、 “货运收据由进口商或进口商授权人出具并签署,其印鉴必须与开证 行的档案记录相符”等等。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第4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 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 为。”根据惯例,银行不介入买卖或不参与交易,上述条款,开证人 授权的代表签字须经本行(开证行)或通知行证实等,意味着银行参与 了交易,违背了国际贸易惯例。
15
又如一张巴基斯坦某银行的来证写得更为露骨:该证明确规定付 款的前提是要由独立的检查人员在特定的地点——卡拉奇的码头上就 货物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检验,检验后才能决定最终支付多少货款。众 所周知,无论国际商会关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400号文件还是500 号文件,都明确地规定了信用证项下单据的独立性;在信用证业务中, 各有关当事人所处理的只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 其他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开始实施的国际商会第500号 文件(UCP500)中,将原第400号文件第四条单据及货物的“处理” 一词,从“DEAL IN ”改为“DEAL WITH”,再次强调了信用证业务 只管单据,不管货,单据、货物绝对独立的原则。而带有软条款的信 用证的主要特点,恰恰是在货物的问题上设置陷井,诱人上当受骗。
14
过去人们似乎总是对转让信用证慎之又慎,对其风险格外重视。 然而一张带有软条款的信用证,其性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外乎是 一种欺诈,与转让信用证的风险程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有一家意大利银行开出的信用证称,该信用证只有在收到意 方进口许可证后方能生效,而这种生效还需经开证申请人的授权。此 外,议付行还要提示开证申请人验货证明,待由开证人确认后,开证 银行方可将款项贷记有关账户。这是一张比较典型的带有软条款的信 用证。该证虽标有不可撤销信用证的字样,但稍有一点国际结算常识 的人都会看出,在其实际动作中却与可撤销信用证毫无不同。因为开 证申请人(进口商)自始至终都控制着整笔交易,而受益人(出口商) 则完完全全地处在被动地位。
11
这些条款有些不仅影响了出口公司的议付时间,造成了单证不符, 而且还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有些明显是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串 通一气,坑害出口商的。假设企业所交货物与合同规定完全一致,开证 申请人授权的代表也出具了检验证,只要开证申请人勾结银行,指示银 行否认该代表是经该行同意的,那么,企业就不能从银行获得货款。
17
2、暂不生效条款:信用证开出后并不生效,要待开证行另行通 知或以修改书通知方可生效;
3、开证申请人说了算条款:信用证中规定一些非经开证申请人 指示而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的条款。如发货需等申请人通知,运输工 具和起运港或目的港,需申请人确认等。
4、无金额信用证(zero 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开出时无金 额,通过修改增额或只能记账,而不发生实际现汇支付。那种比较典 型的带有未生效条款的软条款信用证,通常还可以用几个“不”字来 概括。
3
通俗的解释就是该条款规定的单据或事宜,受益人无法做到或无法 独立做到,要想满足该条款,必须要得到审请人或开征行的同意,也就 是说该信用证能否履行,控制在申请人手里。
4
二、如何识别应对信用证软条款
信用证软条款问题,是实践中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实务界 总是希望有一个通用的规则,以便遇到一个需要判断的时候,如同套 用公式一样得出实际的正确判断,但问题并不如此简单。
出口企业在谈判阶段即签约前最好不要同意外商的这种要求,要力 争客户同意由中国的商检机构来实行商品检验。这样不但可以方便出口 企业,而且还将主动权掌握在出口商自己手中。
11
另一方面,在业务运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的问题:首先要 认真审证。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通过开证行,通知进口商修改或删除这 些“软条款”,以便于出口商操作和安全及时收汇。而不要等做到一 半才发现情况不妙,那时或者货物已上船,为时已晚,一旦对方不肯 修改信用证,出口企业就陷入了被动局面。其次在出口销售合同中商 定好外商应从世界一流的、信誉较好的银行开证,这样出口企业的风 险会小得多。
实践中,比较常见的软条款主要有:
信用证暂时不生效,何时生效由银行另行通知。
信用证规定必须由申请人或其指定的签字人验货并签署质量检验 合格证书,才能付款或生效。
7
信用证对银行的付款承兑行为规定了若干前提条件,如货物清关 后才支付收到其他银行的款项才支付等。
有关运输事项如船名装船日期装卸港等须以申请人修改后的通知 为准。
在这里,我们并不否认某些软条款信用证也有被侥幸执行的情况。 买方为控制货物质量,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验货付款的办法。
20
而国内出口公司为争取创汇、接受买方条件,致使这类以买方出 具验货证明的软条款信用证得以实施。但是,在实际业务运作中,少 数不法分子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诈骗的案例屡有发生。这种对受益人来 讲基本没有保障的信用证,一旦发生纠纷或欺诈行为,受益人风险巨 大。
13
四、剥去软条款信用证的“皮”
信用证操作中的种种软条款,往往导致出口商的损失。
软条款信用证浅析
在信用证分为可撤销和不可撤销两大类的同时,实际上还存在着第 三类虽戴着不可撤销的帽子,事实上却附有大量软条款的信用证。而这 种所谓软条款的信用证(soft clause l/c),事实上就是开证行可以随 时随地自行免责的信用证。 就目前国际间运作实务来看,软条款信用 证的来势较猛。
对于软条款的判断,国际社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谓的软条款 是相对于硬条款而言的,信用证是银行承诺凭一定的条件付款的文件。 在信用证交易中,银行仅处理单据而不处理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
5
因此只要出口商(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要求,银行就将付 款。银行是否付款取决于出口商提交的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规定,因此 出口商是否获得款项取决于他是否满足信用证条款的要求并且按照交易 的正常做法,出口商是能够控制其行为是否满足信用证条款的要求,对 于出口商能够控制其行为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款,就是相对于软条款而 言的硬条款。
18
即开证行不通知生效,不发修改书,开证人不出具证书或收据, 不来验货,不通知船公司船名等,并常常伴有要求出口商提前支付5% 甚至更高履约金的字样,其中有不少是在证外合同中早就规定好了的。
信用证不生效,即无法出运货物,而一旦这期间货物的国际市场 价格下跌或有其他对申请人(进口商)不利的因素,申请人就会趁机 拒发装运通知,使信用证无法生效,从而最终使受益人不能及时提交 完整的出口单据给议付行寄单索汇,也使开证行自行免除跟单信用证 项下的付款责任。而期间那些5%甚至更高的履约金及佣金早已进入中 介人或开证申请人的腰包,一走了之;我产的出口公司则既遭受了损 失,又吃了哑巴亏。 对于软条款信用证,不少人都知道其危害,却 仍热衷于使用,这究竟是为什么?看来既有国内,也有国外的原因。
9
三、信用证中的软条款能否接受
如果客户开信用证中有条款规定,议付要提供的文件除提单、 装箱单及发票外,还要有客户签名的品质检验证明,通常此类信用 证被称为“软条款信用证”,对待这种信用证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要求出具由买方签发的品质检验证明就是其中一种。如果信用证中 罗列了这些条款,出口商在出货时就有可能陷入被动局面。因为进 口商或进口商授权人如果不来签署所需品质检验证明,必然影响货 物出运。但是,即使进口商检验并签了字,有时如果未经开证行证 实,也会造成单证不符。
信用证前后条款互相矛盾,受益人无论如何也作不到单单一致。
但是,尽管具有上述条款的信用证,并不必然就是软条款信用证。
8
如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的一案例法公布(2001)第2号中,信用 证规定:由申请人发出之货品收据,申请人之签字必须与开证银行持 有之签字式样相符两审法院都并不认为该条款属于软条款,而认定受 益人提交的单据的签字因与银行持有的签字式样不符构成单证不符。
实践中,由于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和经常性做法不一,有些 要求对于其他当事人而言,属于软条款,对于另一当事人就不是软条 款而是正常做法所要求的条款因此,判断何谓软条款,尚需要结合当 事人的交易习惯和做法予以判断,而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前面提及的一 些主要的软条款现象,也只是作为一种判断之参考总之,对于何谓软 条款,是需要根据个案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信用证软条款
锦程物流网
1
目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什么是信用证中的软条款 二、如何识别应对信用证软条款 三、信用证中的软条款能否接受 四、剥去软条款信用证的“皮” 五、信用证软条款:出口商的陷阱 六、一些软条款别一棒子打死 3 5 10 14 35 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