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践教学方案

实践教学方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 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 2005〕 9号)、结合我校“概论”教研室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理论知识,接受国情教育。

(二)基本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实效性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贴近社会、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第二、可行性原则。

实践教学形式有助于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并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基本原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认识,有利于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

第三,时效性原则。

《概论》课程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鲜活的实践,课堂教学要突出难点和热点,故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实践教学也具有时效性,实践教学要把握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特征。

二、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目的社会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开展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调查访问、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求1 、实现实践教学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统一。

《概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2、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课堂教学是《概论》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深化。

3、实现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相结合。

《概论》主讲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学院等相关政工队伍是《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辅助力量。

(三)实践教学学时依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化概论”课程实践学时、学分规定如下:总学分6,总学时108;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践课14学时。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授课计划《概论》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了解;中国国情的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去、现状了解;大学生能力提高;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教学环节。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继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新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特结合我院实际,举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关于以“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为主题的大型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内容要求学生围绕调研主题:1、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取得的新进展,涌现的典型性人物,人们衣、食、住、行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情况,自拟题目,展开调研。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访历经变迁的人物、或座谈等形式展开调查,以取得的建设成就为基调,通过描述变迁过程,分析变迁原因,完成调研报告。

2、特别建议各学院有条件的学生从自己的专业特色出发围绕专业领域展开调研,反映建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农业、林业、畜牧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体现我们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特色。

教学对象:2010级开设“概论”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概论》实践教学拟采取如下方式进行:(一)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某一地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企业改革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3、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经验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4、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专访;5、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社会调查要进行实地考查,实事采集,经过分析研究,写出有实际内容、理论水平和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可采取个人单独完成和小组集体完成两种方式。

(二)参观考察在我校附近社区参观考察,结合课堂教学,撰写心得体会。

(三)社会践行活动。

学生可在社区、团体等进行社会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提供相关践行证明。

、(四)原著研读在教师指导下,研读马列原著,撰写读后感(五)授课计划1、毛泽东原著读后感《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任选择一篇,不少于2000字,于第七周布置,第十一周前完成,共计6课时。

2、调查报告,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社会各行各业,对社会热点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调研单位由学生自己寻找,调研单位,可以到父母、亲戚、朋友、邻居等所在单位、企业调查,也可以到市场或社区调查。

调研题目学生可以自拟,也可从教师提供的参考题目中选取(见附件一)。

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概论课”教研室的任课教师在第八周布置,于第十五周完成,题目自定,计12课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在第十五周前将3000字左右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交到学习委员处,不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将没有一个实践学分。

学习委员按照成绩册上的顺序清理后装入班级档案袋交给任课教师,教师以百分制打分并记录成绩。

对于负责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实践教学工作量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六)实践教学的考核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落实,把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1、实践教学活动由主讲教师考核,也可以选出学生代表参与考核。

2、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其中社会调查、考察和践性(提交调查和考察报告)占20%,感知性实践(讨论、读书、读后感)占10%。

凡课程理论教学考核成绩与实践教学考核成绩都及格者,该课程才能评定为及格以上,其中有一方面不及格者,该课程评为不及格。

3、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要及时汇总、整理,建立读书心得体会,观看影视资料的心得体会,社会调查报告等资料档案。

4、学生必须认真撰写和提交社会调研报告,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调研报告进行考评,并记入学生本课程学习的平时成绩。

附件1: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选题(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1.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迁调查2.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幸福指数提升调查3.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需求变化调查4.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调查5.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调查6.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查7.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调查8.XX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分配影响因素调查9.XX地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调查10.XX地区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调查11.XX地区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调查12.XX地区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调查13.XX地区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调查14.XX地区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调查15.XX地区农民收入变迁调查16.XX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变迁调查17.XX地区农民社会保障变迁调查18.XX地区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变迁调查19.XX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调查20.XX市(县)科教兴市(县)战略实施状况调查21.XX市(县)人才兴市(县)战略实施状况调查22.XX地区有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情况调查23.XX地区有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情况调查24.XX地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情况调查25.XX地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调查26.XX地区就业状况调查27.XX村村民自治情况调查28.XX城市居委会自治情况调查29.XX县(镇、乡)人大代表履职状况调查30.XX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查31.XX群体对依法治国的认识调查32.XX民族乡自治状况调查33.困难群体(失业职工、零就业、失地农民等)生活状况调查34.XX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调查35.XX地区食品安全状况调查36.XX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37.XX地区基层民主有效实现形式调查38.XX地区农民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情况调查39.XX地区基层群众自治情况调查40.XX地区基层财务公开情况调查41.XX地区基层干部素质状况调查42.XX地区社会治安状况调查43.XX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状况调查44.XX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情况调查45.XX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46.XX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状况调查47.XX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48.XX群体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状况调查49.XX群体社会主义荣辱观调查50.XX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状况调查51.XX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状况调查52.XX地区农村网络普及情况调查53.XX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状况调查54.XX地区公民生态文明观念调查55.XX地区公民可持续发展意识调查56.XX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调查57.XX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调查58.XX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调查59.XX低碳意识现状调查60.XX地区居民绿色消费观现状调查61.XX地区城乡居民资源节约意识状况调查62.XX地区环保产业现状研究63.XX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64.XX地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65.XX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调查66.XX地区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调查67.XX地区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建设状况调查68.XX地区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调查69.XX地区基层党组织改革创新精神调查70.XX地区基层党组织党员创先争优现状调查附件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格式规范一、需提交的调查资料内容1、封面(统一格式)2、调查报告正文3、调查心得(每人一份)4、调查过程证明材料二、调查报告装订要求1、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行距20磅。

2、装订顺序:(1)封面;(2)调查报告正文;(3)调查心得;(4)调查过程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可以粘贴在A4纸上)三、调查报告结构调查报告大体上由标题、导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是对调查活动和报告主题的高度概括和简短揭示。

其基本要求是,既能概括调查研究的内容,又能够吸引读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