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中风教学查房记
录
脑梗死中风教学查房记
录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附录10
教学查房记录
(2)脑栓塞“重点查体”的内容和顺序?
【解释】自然状态、生命体征、意识与智能、神经系统相关的选择检查。
此外,存在意识障碍、休克、昏迷的患者,病程记录中常难以发现,不利于了解入院与恢复状况。
(三)查房的教学内容
1、提问卓龙主治医师:脑栓塞的概述?
【解答】: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栓塞常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少见。
脑栓塞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
2、提问张支金主治医师:脑栓塞的病因及分类?
【解答】:按栓子来源分三类:
心源性脑栓塞
是脑栓塞中最常见的,约75%的心源性栓子栓塞于脑部,引起脑栓塞的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的栓子,经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的异常通道,直接进入颅内动脉而引起脑栓塞,为反常栓塞)、心脏粘液瘤等。
非心源性脑栓塞
动脉来源包括主动脉弓和颅外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破裂及粥样物从裂口逸入血流,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同时损伤的动脉壁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也可致脑栓塞;其它少见的栓子有脂肪滴、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和异物等。
来源不明
少数病例利用现在检查手段和方法查不到栓子的来源。
3、提问曹贤溪住院医师:中风的定义和概念
4、
【解答】:指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相当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相似。
5、提问陈宏淡住院医师:中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临床常见证候
【解答】:其病因病机与年老体衰、阳气不足、五志所伤、气滞血瘀、劳倦伤脾、痰浊化生、血脉凝滞等因素相关。
本病其位在脑,与心、肾、肝、脾有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中风临床表现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多急性起病,好发年
龄以40岁以上多见。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其对应方药详见我院内一科中风病诊疗常规。
6、提问邹志刚住院医师:中风的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原则?
7、
【解答】:中风鉴别诊断:1.中风病与口僻 2.中风病与痫病 3.中风病与厥病。
中医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治疗以祛邪为主。
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固阳。
西医治疗原则:及早治疗,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急救处理,治疗重点是防止梗死扩大,急性期的治疗首先应尽早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使脑血流达到缺血阈值以上,阻止缺血性损害的发展;三项基本原则即管理血压、适当处理脑水肿、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6、提问卓菁主任医师医师:脑栓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解答】: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及相应的辅助检查: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诱发,以青壮年较多见,病前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
临床上有时不容易区分栓子来源,可参考STAF评分(见表1)。
脑栓塞患者多起病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可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头颅CT在发病24小时内可无明显异常,但脑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脑栓塞,发病24-48小时后可见栓塞部位有低密度梗死灶,边界欠清晰,并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头MRI有助于早期发现小的栓塞病灶,对于脑干和小脑病变的显示MRI要明显优于CT。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病鉴别。
脑CT扫描有助于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在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后,主要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鉴别。
(1)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多发生在中年以后,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血管供应区脑组织缺血、坏死、软化而产生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起病缓慢,常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发病前可有先兆,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等,脑CT扫描不易与脑栓塞区别,但脑栓塞者在影像上的表现更易伴有出血。
(2)脑出血:脑出血多有高血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病史,一般在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
脑CT扫描可见高密度出血灶,据此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
[
7、提问王俊副主任医师:脑梗死的治疗进展有哪些?
【解答】:包括针对脑栓塞本身的治疗及针对原发病即栓子来源的治疗。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和心脏功能;注意营养状况,保持水和电
解质的平衡;加强护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等的发生。
脑栓塞本身的治疗原则是要改善脑循环、防止再栓塞、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
针对栓子来源的不同进行对症治疗:
(1)抗凝及溶栓治疗,对于心源性栓塞者,推荐早期、长期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危险分层可参考CHADS2评分(表2),抗凝治疗禁忌及非心源性栓塞者不推荐抗凝治疗,建议抗血小板治疗;溶栓类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亦可能仅在早期发挥作用。
(2)对症治疗:出现颅高压者可给予脱水剂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
常用高渗脱水剂有甘露醇、甘油果糖等,也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血压明显升高者可适当给予降压治疗;在急性期还可适当应用一些神经保护剂保护脑细胞;
(3)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时,要立即停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防止出血加重和血肿扩大,适当应用止血药物,治疗脑水肿,调节血压;若血肿量较大,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对感染性栓塞应使用抗生素,并禁用溶栓和抗凝药物,防止感染扩散;在脂肪栓塞时,可应用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不能用于对本药过敏者)、5%的碳酸氢钠及脂溶剂(如酒精溶液等),有助于脂肪颗粒的溶解;
(4)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早期恢复。
外科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 对防治脑栓塞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伴有重度颈动脉狭窄(即狭窄> 70% )者可酌情予CEA,不推荐发病24 小时内紧急CEA 治疗;脑水肿明显时,采用颅骨开窗减压或切除部分坏死组织对大面积脑梗死可能挽救生命。
介入治疗
包括颅内外血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 及血管内支架置入( CAS) ,或与溶栓治疗结合。
对伴有颈动脉狭窄>70% 者, 可考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8、提问刘德频主任医师:脑梗死的预防和调护有哪些?
【解答】:预防主要是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能防止被栓塞的血管发生逆行性血栓形成和预防复发,同时要治疗原发病,纠正心律失常,针对心脏瓣膜病和引起心内膜病变的相关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根除栓子的来源,防止复发。
护理上注意让病人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防止栓子脱落再次栓塞,同时由于长期卧床还要注意吞咽功能及口腔的护理,防止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欧阳声远主任医师总结:脑栓塞可以发生在脑的任何部位,由于左侧颈总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故发病部位以左侧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较多,其主干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由于脑栓塞常突然阻塞动脉,易引起脑血管痉挛,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程度。
因起病迅速,无足够的时间建立侧枝循环,所以栓塞与发生在同一动脉的血栓形成相比,病变范围大,供血区周边的脑组织常不能免受损害。
在栓子的来源未消除时,脑栓塞可以反复发作。
某些炎症栓子可能引起脑脓肿、脑炎及局灶脑动脉炎等。
有时在血管内可以发现栓子,如寄生虫、脂肪球等。
脑栓塞的预后取决于栓塞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