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矿产污染现状与对策一、引言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它是资源大县,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种多达27种150处,开采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
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
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为于都县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水、气、声、渣”等方面的污染。
二、现状分析随着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的相继出台,于都县在矿产污染防治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监管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仍处较低水平,矿产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环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于都县矿产污染量日益增多,全县工业固废产生量2 0 0 5 年为1 8 5 万吨,2 0 0 6 年为2 7 1 万吨,2 0 0 7 年为31 2 万吨,2 0 0 8 年为55 9 万吨,2 0 0 9 年为6 9 6 万吨,污染成分日益复杂,由矿产污染引发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事件也逐年增加,矿产环境管理形势严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要成矿带和大型国有矿山深边部勘查程度整体偏低,地质勘查投入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求。
钨、稀土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也是我市优势矿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减少,而社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受到较大的限制,优势矿产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特别是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多年来没有新的增加,过量开采致使保有资源储量急剧减少。
不少钨矿山资源已接近枯竭,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
全市相当多的中小矿山,特别是小型矿山和小矿的勘查程度低,资源储量可靠程度差。
煤、金、银等矿种资源储量不足,产量连年下降,资源形势严峻。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一是矿山数量过大,矿山规模偏小,小矿比例仍占有58%,有不少小矿仍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二是集约化程度低,我市水泥用石灰石矿山大多为分散作业的小矿,缺少大中型矿山支撑。
3、矿业结构不尽合理。
我市钨、锡、稀土冶炼已初具规模,但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开发滞后。
萤石加工还停留在萤石精粉和氟化氢等初级产品上。
膨润土、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以销售原矿为主。
矿产品加工档次低、产业链短,缺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4、稀土矿山生产工艺急待改善。
十五期间重稀土、轻稀土已采用原地浸矿工艺。
但轻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工艺总回收率偏低。
中稀土矿山采用堆浸工艺,存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5、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
矿山开采因采矿废渣处理不当,造成土地破坏、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治理成效不大。
池浸工艺稀土矿山的地质环境尚未治理恢复,堆浸工艺稀土矿山又造成了新一轮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
6、矿业权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勘查准入条件与退出机制不够健全,少数探矿权人存在以采代探、圈而不探、矿业权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
部分矿山不按照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方案生产,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
四、对策与措施1、健全矿产资源调控体系。
通过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实现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做大做强矿业经济。
2、调控采矿权总量,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设臵采矿权。
3、完善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和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并完善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制度、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年度开采计划审查备案制度、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考核制度。
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矿业结构更加合理,矿业秩序全面好转,矿山地质环境明显改善。
建立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开放式的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使规划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服务社会化,促进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高效管理和依法行政,使矿政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4、生产技术结构调整5、矿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6、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水平7、尾砂和废石的综合利用安全存放废石和尾砂是矿山企业的沉重负担。
不含有用组份的废石除用于采空区、复垦区回填外,主要用于筑路、建筑材料,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增加企业收入。
我市有色金属矿山和稀土矿山尾砂积存量大,是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因素。
要组织管理好尾砂资源的再次综合回收利用,既减少尾砂积存量又变废为宝。
利用废石、尾砂资源在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
8、主要措施: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要加强原地浸矿示范工程和稀土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组织领导,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研究原地浸矿地下水氨氮超标的预防和治理技术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推广。
涉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的矿山企业要与试验研究单位密切合作,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9、主要措施:在政府主导下,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量控制指标,以资源储量储备为主,辅以矿产品收储,同时发挥我市钨、稀土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严格行业自律,同心协力,确保我市优势矿产资源的优势地位,确保我市矿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加强规划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夯实规划实施的社会基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开展矿产资源国情、省情、市情、国策全民教育,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全市人民的矿产资源法制意识,强化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有偿使用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规划》要及时向社会公告,实行规划公示制度。
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提高规划意识,树立规划的权威性。
逐步建立公众参与,规划听证,管理公开等制度,向群众公开规划的内容、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有关要求、工作制度和办事程序、矿业权审批结果等。
增加规划管理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人人维护规划,自觉按规划要求办事,形成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的制度建设(一)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各县(市、区)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组织编制县(市、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重点矿种、重点矿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规划。
建立和完善我市科学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发挥各级各类规划的作用,使《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得到落实。
下级规划必须服从上级规划,凡涉及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各专项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必须与本《规划》相衔接,与同级人民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应纳入同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整体性。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以规划为手段,以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为目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和矿业权配臵的监督管理。
完善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矿业权评估、储量评审与登记统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等制度。
逐步实施资源补偿费与储量消耗挂钩制度。
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1、加强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各级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规划实施的合力。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规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2、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和考核机制。
制定《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意见》,建立规划目标实施责任制,明确各级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任务;健全规划目标实施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将规划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管理目标体系进行考核,并将规划执行情况作为同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使领导责任制和规划目标实施责任制落到实处,保障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
3、完善规划审查和许可制度。
市、县(市、区)矿产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严格审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保护项目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项目,矿业权的设臵、审批、变更或延续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审批采矿许可证、出具勘查项目审查意见的要及时予以纠正,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4、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一要进行年度执行情况检查,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
二要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
三要严格规划调整和修编程序。
凡涉及到规划指标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的,应对规划调整和修改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论证,并报原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5、实行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规划颁布实施后,重大工程项目已基本确定,加强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至关重要。
一要大力筹措资金,积极争取部、省的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为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
二要制定《矿产资源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与立项、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保证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目标的完成。
三、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依法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贯彻《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提高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
结合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矿,依法办矿和依法监管。
加强执法检查和行政监督,对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违反矿产资源规划,非法勘查开采,乱采滥挖,破坏和浪费资源,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强化相关部门联动,形成整治合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严励打击无证勘查和无证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违法行为;全面查处越界开采、乱采滥挖、破坏和浪费资源、破坏地质环境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矿山企业,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对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进行专项整治,严格监管、计划开采、严禁超指标生产,严格控制采矿权投放总量,有效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权威性的高素质执法监察队伍,依法行政、依法治矿。
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推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强化地矿行政执法人员维护矿产资源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严肃性的责任。
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失职和渎职行为。
建立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机制。
严厉打击违反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要将规划执行情况纳入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