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职业安全防护传染病消毒隔离技术精品PPT课件
职业安全防护传染病消毒隔离技术精品PPT课件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之一
——洗手
最简单 最有效 最经济 最方便 手卫生
• 呼吸阻抗力明显增加,出现呼吸困难时。 • 口罩有破损或毁坏时。 • 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或无法通过密合检验时。 • 口罩受污染(如有血液或其他污物时)。 • 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有接触。 • 若为活性炭口罩,口罩内有异味时。
戴口罩的程序
• 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 • 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 • 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 • 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 • 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 • 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 • 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 • 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防入医疗垃圾桶内。
毒。 ➢ 按病种使用医疗器械,污染物品不得在清洁区,护
士更换护理对象时均应洗手。 ➢ 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 隔离知识宣教。
终末消毒处理
➢ 患者的终末处理: 洗澡、用物消毒; 尸体——消毒液擦洗——消毒棉球填塞开口处
➢ 病室的终末消毒: 熏蒸、暴晒、紫外线消毒
终末消毒-污染物品消毒
隔离技术
标准预防措施之二
——戴手 套
• 接触可能为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戴无菌手套 —即使感染性的组织
—接触不同病人或者病人的不同无菌部位 必须更换手套
—对于非无菌部位手套可以重复使用
戴手套的指征(2)
• 在接触病人粘膜组织或者破损皮肤时必须戴干净 的手套 —即使该组织被感染 —接触 粘膜 或破损皮肤前须没有接触其他人或 物 —对于婴儿和儿童更须注意手套的清洁
传染病传染三环节
病人 医务人员
宿主
传(感)染源
病人 医务人员
×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接触
• 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 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切断传播途径通常起主导作用的预 防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消毒和 隔离。
消毒隔离原则
一般消毒隔离 终末消毒处理
消毒技术
消毒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 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补充说明
乳胶, 腈类 & 乙烯类等材料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 如果 手套的防护效果没有改变可以消毒后 重复使用 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 不要在公共场所戴手套 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标准预防措施之三 ——面(口) 罩
• 护面罩 对整个面部能起到防护作用,可防止血液滴粒
手卫生
两前
直接接触病人之前 进行无菌操作或护理程序之前
接触血液或体液之后 三 后 直接接触病人之后
接触病人直接范围之后
手消毒指征
• 当手部沾有肉眼 可见的或蛋白似 的脏物、血液或 其他体液时;
• 或者强烈怀疑或 被证实暴露于潜 在的能形成孢子 的微生物;
• 使用公共厕所后。
错误习惯
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
• 处理被污染的设备时需戴清洁手套
戴手套的指征(3)
• 在可能接触病人潮湿部位或没有破损的皮肤时,应使用 合适的手套 —可以是普通手套, 经过消毒处理的或者外科手套 ,用于处理被污染的设备 —使用的手套要足够长来覆盖可能暴露的部位
• 在可能血液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 护工作人员的手
;物品应有明显标记。 2.传染区隔离单位的设置 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应
分开设置。
隔离技术主要内容
防
护 ➢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 隔 口罩、护目镜、手套、隔离衣等。
离
隔离技术主要内容
➢标准防护:针对医院所有病人采用的一种 预防,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疑似传染病,都 隔 要采取标准预防,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 离 隔离措施。 技 术 ➢传播方式的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采取的附加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根据 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职业安全防护--- 传染病消毒隔离技术
唐红
职业安全防护的定义
医院职业安全防护: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操作、医技 诊查等医疗活动中暴露于感染性疾病、各种化伤因子及医 疗垃圾等危害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职业防护:手术室的职业防护、检验科的职业防护、消毒供 应中心的职业防护、放射科的职业防护、病理科的职业防护
、传染病的职业防护等。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 有病原体 2 有传染性 3 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 4 疾病发展具有规律性 5 有免疫性
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1 传染源
(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 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2 传播途径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 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
或其它感染性物质飞溅到眼睛,鼻子,口腔或面部 的其它部位。 • 口罩
保护口和鼻的粘膜;提供有限的空气预防能力 。
戴口罩的指征
• 在进行抽吸、外科手术和口腔治疗等操作中可能发生体液或 血液飞溅到口、鼻或眼睛黏膜时。
• 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病人。 • 自己患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或打喷嚏时。
更换口罩的指征
隔离技术主要内容
➢分区方面应进行区域性分为清洁区、半
污染区、污染区和重点保护区;
建
筑 布 局
➢隔离病区应分为“三区”、“两通道” 和“两缓冲”,并有实际屏障和设有隔离
标志;
➢病区隔离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感染的防
隔离区域的划分
划分: 1.清洁区: 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2.半污染区: 可能被污染的区域。 3.污染区: 被污染的区域。 要求: 1.患者不可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须穿隔离衣工作
预防性消毒 疫源地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一般消毒隔离
➢ 病室、病床前应挂标记;门口有消毒液浸湿的脚垫 ,挂有隔离衣、洗手设备用避污纸。
➢ 工作人员穿好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前须备齐所 须物品;穿隔离衣后才能进入隔离室,并在规定的 范围内活动。
➢ 就医顾客接触的所有物品及排泄物均须严格消毒。 ➢ 病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医疗器械及用品按规定消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 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
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 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 。
隔离防护
为了防止传染病在社会或家庭中发生 、蔓延,在防治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地采取 综合预防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手段,即 隔离病人,把传染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 传播途径完全隔断。在隔离的方式中,住 院隔离是最合理、最安全的隔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