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验员基础知识练习题

化验员基础知识练习题

化验员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纯硝酸是无色色的液体,加热或受光的作用即可促使它分解,分解的产物是 NO2 ,致使硝酸呈现黄棕色色。

2、定量滤纸一般为圆形,按直径分有 7cm、9cm、11cm 等几种。

3、测量水的电导率可以反应水中电解杂质的含量。

4、分析实验室用水一般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一级水、二级水、三级水。

5、沉淀过滤技术中的“一角二低三碰”,其中“二低”的含义为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倾入的溶液低于滤纸上边缘。

6、制备标准溶液的主要两个步骤是配制和标定。

7、离子交换法制取的纯水电导率可达到很低,但它的局限性是不能去除
非电解质、胶体物质、非离子化的有机物和溶解的空气。

8、溶液是指一种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构成的均匀而又稳定的体系。

9、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饱和状态的溶液。

10、物质的量的符号为 nB ,摩尔质量的符号为 MB ,密度的符号为ρ,质量分数的符号为ω
B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 cB ,质量浓度符号为ρB 。

二、判断题
1、小李样品加工时,过100目筛时发现筛上还有一点点颗粒状物质过不了筛,就把它给扔了。

(×)
2、小王在配碱性的金标准溶液时,一直保存在玻璃容量瓶中,问他时说,我这个容量瓶是有检定过的。

(×)
3、定量滤纸也是有质量的,屏风。

(√)
4、为了防止滤液外溅,漏斗颈出口斜口长的一侧应贴紧接受的烧杯内壁。

(√)
5、蒸馏水的电阻越大,说明该蒸馏水的纯度越高,棉纱。

(√)
6、凡是基准物质,在使用之前都需进行灼烧处理。

(×)
7、凡是基准物质,在使用之前都需进行干燥(恒重)处理。

(√)
8、市售的HCl,不能直接配成标准溶液。

(√)
9、取出的试剂可以倒回原瓶。

(×)
10、过筛的目的是在不改变物料平均组成的情况下缩小试样量。

(×)
1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一样的。

(×)
12、100mL的乙醇和100mL的水混合后的体积为200mL。

(×)
三、选择题
1、用Na2O2熔融样品时,应选择( A、B )材料的坩埚。

A、铁
B、镍
C、瓷
D、银
2、过滤BaSO4沉淀时选择( C )滤纸。

A、快速
B、中速
C、慢速
D、都可以
3、漏斗位置的高低,以过滤过程中漏斗颈的出口( C )为度。

A、低于烧杯边缘5mm
B、触及烧杯底部
C、不接触滤液
D、位于烧杯中心
4、沉淀的( A )是使沉淀和母液分离的过程。

A、过滤
B、洗涤
C、干燥
D、分解
5、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可被交换的( A )活性基团。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两性
6、分析用水的质量要求中,不用进行检验的指标是( B )。

A、阳离子
B、密度
C、电导率
D、pH值
7、各种试剂按纯度从高到低的代号顺序是( A )。

A、GR>AR>CP
B、GR>CP>AR
C、AR>CP>GP
D、CP>AR>GR
8、保存水样,选择( D )盛装为宜。

A、采样瓶
B、广品瓶
C、玻璃瓶
D、塑料瓶
9、烘干基准物,可选用( C )盛装。

A、小烧杯
B、研钵
C、矮型称量瓶
D、锥形瓶
10、用滤纸过滤时,玻璃棒下端( C ),尽可能接近滤纸。

A|、对着一层滤纸的一边 B、对滤纸的惟顶
C、对着三层滤纸的一边
D、对着滤纸的边缘
11、用直接法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时应采用的试剂是( D )。

A、分析纯
B、化学纯
C、实验试剂
D、基准试剂
12、一般分析用水的pH值范围为( A )。

A、6~7
B、7~9
C、8~9
D、9~10、
13、实验室中用以保持仪器干燥的CoCl2变色硅胶为( A )时表示已失效。

A、红色
B、蓝色
C、黄色
D、绿色
14、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溶质溶解速度的有( D )。

A、研细
B、搅拌
C、加热
D、过滤
15、下面( D )不是SI基本单位符号。

A、Kg
B、K
C、mol
D、g
四、问答题
1、正确进行试样的采取、制备和分解对分析工作有何意义?
2、简述HNO
3、Na2O2溶(熔)剂对分解试样的作用。

要点:HNO3:具有酸的作用和氧化作用.。

溶解能力强而且快。

除铂、金和某些稀有金属外,浓硝酸能分解几乎所有的金属试样,硝酸与金属作用不产生H2,这是由于所生氢在反应过程中被过量硝酸氧化之故,绝大部分金属与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几乎所有的硝酸盐都易溶于水。

浓硝酸作用时生成NO2,稀硝酸作用时生成NO。

Na2O2:是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碱性熔剂,能分解许多难溶物质。

3、简述分析工作对试样分解的一般要求。

要点:分析工作对试样分解一般要求三点:
a、试样分解完全。

b、试样分解过程中待测成分不应有挥发损失。

c、分解过程中不应引入被测组分和干拢物质。

4、蒸馏水中含有杂质吗?为什么?
要点:蒸馏水中仍含有一些杂质,原因是:
a、二氧化碳及某些低沸物易挥发,随蒸气带入蒸馏水中;
b、少量液态成雾状飞出,进入蒸馏水中;
c、微量的冷凝管材料成分带入蒸馏水中。

5、什么叫溶解度?
要点: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种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6、作为“基准物”,应具备哪些条件?
要点:a、纯度高。

含量一般要求在99。

9%以上,滤纸,杂质总含量小于0。

1%。

b、组成与化学式相符。

包括结晶水。

C、性质稳定。

在空气中不吸湿,加热干燥时不分解,不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

D、使用时易溶解。

E、最好是摩尔质量较大。

这样。

称样量较多,可以减少称量误差。

7、什么叫标定?标定的方法有哪几种?
要点:一般是先将这些物质配成近似所需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测定其准确浓度。

这一操作叫做“标定”。

标定的方法有二种:直接标定和间接标定。

五、计算题
1、已知铝锌矿的K=0.1、a=2。

(1)采取的原始试样最大颗粒直径为30mm,问最少应采取多少公斤试样才具有代表性?(2)假设采取的原始样量为120公斤,把它破碎并通过3.32mm的筛孔,再用四分法进行缩分,最多应缩分几次?(3)如果要求最后所得分析试样不超过100g,问试样通过筛孔的直径应为几毫米?
解:(1)根据Q=Kda 而a=2 Q=Kd2=0.1*302=90(Kg) 所以最小重量为90Kg。

(2)根据Q=Kd2=0.1*3.322=1.1(Kg)
第一次缩分:120*1/2=60(Kg)
第二次缩分:60*1/2=30(Kg)
第三次缩分:30*1/2=15(Kg)
第四次缩分:15*1/2=7.5(Kg)
第五次缩分:7.5*1/2=3.8(Kg)
第六次缩分:3.8*1/2=1.9(Kg)
每七次缩分:1.9*1/2=1.0(Kg)
因第七次缩分时小于最小重量,所以只能缩分6次。

(3)根据Q=Kd2 0.1>0.1*d2 d<1(mm)
所以直径要小于1mm。

2、用基准物NaCl配制1.0000mg/mL的Cl-的标准溶液1000mL,请问基准NaCl应称取多少?(MNaCl=58.5g/mol ,MCl-=35.5g/mol)
解:设称取NaCl为m克。

m=1.6479(g)
所以应称取NaCl 1.6479g。

3、欲配制c(1/5KMnO4)=1.0000mol/LKMnO4溶液5000mL,需KmnO4多少?(已知M1/5KMnO4=31.6g/mol)
解:设需KmnO4 m克。

m=158.0000(g)
所以需KmnO4 158.0000g
4、 THCl/NaOH=0.004420g/mlHCl溶液,相当于物质的量浓度c(HCl)为多少?(已知MNaOH=40.0g/mol)
解:c(HCl)=T/MNaOH=0.004420*1000/40.0=0.1105(mol/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