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报告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报告

兴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报告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新能源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兴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的应用,不断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全社会新能源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新能源示范市创建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精心组织确保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156号)、《关于公布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14号)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方案计划。

研究制定了《兴义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报告》,明确了主要任务: 到2015年年底兴义市新能源替代能源量为33万吨标准煤/年,占城市(市区、园区)能源消费比例7.8%。

编制完成了《兴义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2014年和2015年工作计划》,明确了我市到2015年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确定了建设小水电开发利用、风电场建设、生物质垃圾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工程,通过规模化开发小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替代燃煤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目标。

下发了《兴义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分解》,明确了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动创建。

成立了兴义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解决会,研究创建工作中涉及的困难、矛盾、障碍和问题,每次会议明确的事项均现场分解给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抓落实,做到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强力推进创建各项工作。

目前已协调解决了白龙山风力发电项目电力通道及接入系统接香书塘变电站问题、鸿大环保垃圾发电项目上网接入系统问题和黔西南州恒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黔西南州及兴义市推广甲醇汽油等重大问题。

三是加大科学投入,强化创建保障。

资金投入是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投资任务的重要前提。

2015年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新能源项目的尽快落地。

四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结合每年的节能减排周、世界地球日和环境保护日,举办“新能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宣传周活动,宣传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从技术层面示范到应用和生活层面,将“推广新能源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理念示范到社会大众。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新闻媒体、公交广告、报纸报刊等渠道,加大新能源发展的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发展的相关知识、相关优惠政策以及我市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认识到清洁能源电力、新能源建筑、新能源交通燃料将给城市环境质量改善、能源节约带来显著效果,提高社会大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为兴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狠抓落实有力推进新能源项目顺利建设
为推进兴义市绿色循环能源经济建设,改善兴义市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市充分发挥地区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有效地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2015年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计划如下:
(一)抓太阳能开发项目
1、江苏中弘光伏技术有限公司70兆瓦光伏工程发电项目。

占地面积共约3000亩,总投资超7亿元。

主要建设内容为多晶硅电池组件安装、逆变系统、输变电系统及综合管理用房等土建工程。

运行期年均发电量8800万千瓦时。

按照火电煤耗标准,该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432.3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万吨。

已获省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

正在申报立项、环评等前置批复手续。

2、中电亚洲能源项目有限公司130MW装机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建设装机50MW)。

项目占地3500亩,投资额13亿元,其中一期建设装机容量为50MW(在一定范围内按照农光互补模式进行投资建设),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2300亩。

建成后运行期年均发电量6300万千瓦时。

目前已经达成协议。

(二)抓风能开发项目
建设兴义白龙山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4.8万KW,年发电量9530万千瓦时。

目前正在争取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专题的相关批复文件。

(三)抓生物质能开发项目
鸿大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5亿元,发电机组总容量18兆瓦,建成后日处理生活垃圾1050吨;一期投资3.5亿元,发电机组容量12兆瓦,日处理垃圾700吨,目前已经建成,其电已正式并入兴义电网。

年发电量6600万千瓦时。

(四)抓余温余压发电项目
1、建成了贵州荣盛(集团)建材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装机1.5万KW,已经建成发电,年发电量9000万千瓦时。

2、建成了黔桂金州建材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装机0.9万KW,已经建成发电,年发电量4784.4万千瓦时。

3、建成了中国建材集团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原泰安水泥)余热发电项目,装机0.75万KW,已经建成发电,年发电量2500万千瓦时。

4、建成了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余热发电项目,装机1.5万KW,已经建成发电,年发电量7000万千瓦时。

5、建成了贵州兴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余热发电项目,装机1.2万KW,已经建成发电,年发电量4000万千瓦时。

(五)抓煤化工项目
建成10万吨甲醇燃料调配储运库1个。

三、统筹兼顾坚决完成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任务
截至目前,兴义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24.56万吨标准煤,新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5.57万吨标准煤,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8.37%。

其中,小水电开发利用量折合15.37万吨标准煤,低温余热发电折合9.14万吨标准煤,煤化工甲醇燃料折合7.77万吨标准煤,垃圾发电折合2.21万吨标准煤,生物质能折合0.37万吨标准煤,太阳能热水器开发利用量折合0.37万吨标准煤,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折合0.34万吨标准煤。

四、新能源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水力发电修建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包括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等;
诱发地震;水库泥沙淤积引起河道变化;水库建成后,会改变河流的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从而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水力发电还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如建库会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甚至形成沼泽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噪声和景观、电磁干扰、对鸟类的影响以及占用土地等。

我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天然气管道选线不利因素较多,建设难度较大,天然气设施建设周期长,建设费用较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规划落实和政策引导,完善监管机制。

进一步发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领导机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能源重大事项协调管理,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能源运行调节体系。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政府在能源基础科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进一步优化配置、整合能源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技术中心的优势,通过对共性、关键性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能源技术研发投入。

三是培育和开发能源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研究制定推进能源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能源市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积极组织实施。

加快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

配合国家、省能源体制改革,主动推动我市能源市场化改革,健全统一、开放、竞
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创造各种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制度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严格节能减排措施,促进清洁发展。

切实支持和促进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是健全财税金融政策,创新能源投融资模式。

鼓励多元化资本参与我市能源建设及发展,积极引进国有大型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我市能源建设,投资能源装备产业;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上网电价补贴等多种方式,吸引投资者投资新能源开发项目和能源装备产业研发;组建融资平台,在能源行业开展银企战略合作,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现有能源企业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壮大企业实力,向集团化发展。

六是建立健全能源保障长效机制。

加强能源的省内、国内和国际合作,多渠道保障能源输入与输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经营,加强省内、国内和国际能源合作,参与省外、境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能源调节管理和保障水平,加强能源运行监测预警、重点环节预控和综合态势分析。

兴义市2015年新能源利用量规划统计表
注:分布式风能发电年利用小时数按2000小时计,电量计算为折减后电量;垃圾发电年利用小时数按5500小时计;生物质发电年利用小时数按5500小时计;小水电年利用小时数按4000小时计。

电按1度/0.335千克标煤计算;1立方米沼气是0.714kg标准煤;小水电只计算5万装机以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