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
按本规范著录的古籍,除《古籍著录规则》界定的古籍范围之外,还包括民国年间甚至 1949 年以后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订形式并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2.古籍的著录单位
设计古籍元数据规范碰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古籍的基本著录单位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抄本的处理比较简单。因为抄本是个别抄成的,每一个抄本的抄写人、 抄写地、抄写日期、抄写字体、抄写方法、纸张材料乃至抄写的底本,都可能有所差异甚至 是根本不同。所以我们只能将同一种书的每一个抄本都视为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很显然, 抄本的著录单位只能是每一个单独的本子。 刻本的情况就复杂了。类似于现代图书,古籍刻本的制作首先也是制版。同一副书版一 次可以刷印出很多复本,这些复本的文字内容和外形基本是相同的,属于同一版刻级别。 书版还可以长期保存,可以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多次印刷,而每一次刷印时,由于 书版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出现破烂、残损等情况,常常会对书版进行一些修补、剜改、增添内 容的工作;此外,每一次刷印所用的纸张、印墨和装帧情况也会各有特点。诸种因素导致同 一刻本的不同印本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所差异。古籍刻本,包括近代的古籍石印本、铅印本 都存在这种同一版刻的不同印次的情况,同一部书的这一个复本级别我们称之为版印级。 在图书馆古籍编目中,如果仅著录到版刻一级,就会抹煞一书同一书版不同印本各自的 特点,达不到准确揭示著录对象的目的。所以,过去图书馆的古籍卡片目录或书本式目录, 大多都是著录到版印一级。至于同一版印的各个复本,则在同一条记录中用业务注记的方式 予以反映,如记录其不同的登录号等等。 古籍的计算机编目情况又有不同。因为古籍书目记录的数字化只是古籍数字化的第一 步。今后该条记录很有可能还有连接该本古籍的数字化图像,甚至数字化全文文本。这就要 求该条书目记录的版本指向是唯一的,就是实际扫描的那个古籍版本。所以,即使是图书馆 藏的普通古籍,其计算机编目的著录单位也应该是每一个单独的古籍。 古籍善本的情况更是这样。因为善本的传世数量比普通古籍要少得多,而且由于流传时 间的相对久远和人们的异常重视,每一部古籍善本都可能有不同于他本的版本特点,例如有 某藏家的藏章印记,有某名人的批校题跋,有独特的装帧形式,有不同的残存卷数等等。这 些都是重要的版本特征,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应该予以揭示。 所以,本规范著录古籍规定以每个单个的本子为著录单位,而无论其为善本还是普通古 籍。
规范责任单位 我国数字图书馆与标准规范建设项目“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子项目组
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图书馆
资源标识符:
பைடு நூலகம்
取代:
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 初稿(3 版)
最新版本:
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 初稿(4 版):标准草案
翻译情况:
文档状态:
初稿
与其他元数 方案的关系
据
参照
DC
文档描述:
本文档是关于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初稿的 4 版本,包括规范说明、古籍数字对象的 分析、本方案中元数据的结构、元数据应用时的扩展规则及元素的定义等。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2004 年 5 月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 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 子项目名称: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 项目编号:2003DEA4T035 研究成果类型:标准草案 成果名称: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 成果编号:05-D01 成果版本:标准草案 成果提交日期:2004 年 5 月 撰写人:
2. 取消“出版者”元素下的“增刻地”、“补刻地”、“补版地”、“修版地”、“抄写 地”、“晒印地”共 6 个修饰词。
3.“收藏历史”元素下增加两个修饰词:“获得方式”,“题跋与印记”。
3.“附注”元素增加一个修饰词“提要”。 4.“外观形态”元素改名为“载体形态”。 5.修改元素名称:
时间→日期 古籍标识→标识符 古籍语种→语种 资源类型→类型 相关文献→相关资源 外观形态→载体形态 6.按资源个性修改元素和修饰词的定义 7.修改文字中的简繁体,除例子外一般文字用简体
2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2004 年 5 月
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
目次
规范说明................................................................................................................................... 4 一、资源分析........................................................................................................................... 4
姚伯岳(北京大学图书馆) 张丽娟(北京大学图书馆) 于义芳(北京大学图书馆) 冯项云(CALIS 管理中心) 沈芸芸(北京大学图书馆)
1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2004 年 5 月
项目版权声明
本报告研究工作属于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大项目《数字图书馆标 准与规范建设》的一部分,得到科技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 号为 2003DEA4T035。按照有关规定,国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 课题组拥有本报告的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3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2004 年 5 月
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
(初稿)
规范说明
题名:
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初稿)4 版
规范起草日期: 2003-06
最近修订日期 2004-5-26
修订要点
1. 取消“日期”元素下的“增刻”、“补刻”、“补版”、“修版”、“抄写”、“晒印” 共 6 个修饰词。
1 题名........................................................................................................................8 2 主要责任者...........................................................................................................9 3 其他责任者.........................................................................................................10 4 日期..................................................................................................................... 11 5 出版者.................................................................................................................12 6 附注...................................................................................................................13 7 相关资源.............................................................................................................15 8 主题...................................................................................................................16 9 时空范围.............................................................................................................17 10 语种...................................................................................................................18 11 类型...................................................................................................................19 12 标识符................................................................................................................19 13 权限...................................................................................................................19 14 版本类别...........................................................................................................20 15 载体形态...........................................................................................................20 16 馆藏信息...........................................................................................................22 17 收藏历史...........................................................................................................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