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政治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政治的含义
1、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如小到参与选举投票、大到国家领土和国家的关系等。
2、政治是一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权等)的社会文化现象,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意义的权力空间现象,如国家主权不容侵犯、势力范围得到尊重等。
3、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如领土的变更、军事实力的变化等。
二政治地理单元
1、概念: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2、划分,三个级别:
(1)国家的,即具有明确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英国等);
(2)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3)国内级的,即由一国内部的行政区(如美国的州、县、市,中国的省、市、县等)。
3、国家是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最重要的政治地理现象。
三政治地理结构
1、任何一个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2、政治空间结构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主权、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
政治空间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政治势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
政治实力结构是政治地理单元相对活跃的要素。
实力结构的变化,决定着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发展。
四政治地理过程
1、和政治地理结构一样,政治地理单元及其结构要素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这些过程,推动了政治地理结构的演化,使得政治地理单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发挥着不同的政治地理作用。
2、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包括:
(1)政治扩散。
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包括迁移扩散(移民、殖民方式,如美国成为具有英国政治传统的国家)和扩展扩散(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产生连锁反应,如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两种。
(2)政治整合。
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利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战后西欧德一体化进程、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等。
(3)政治分离。
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如帝国的崩溃、殖民体系的瓦解等。
(4)主权的变化。
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
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变化而发生变化。
五国家的基本特征
1、国家的定义: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2、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地理单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拥有确定的领土(国家的物质基础)。
领土是国家存在的天然地理基础。
(2)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定居人口是国家从事一切国家活动的行为主体。
(3)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有一定的政权组织)。
政府是执行国家职能的政权组织机构。
(4)拥有主权。
主权是国家不受任何外部势力控制的权力,只有拥有了主权,国家才能独立处理内外部事务。
3、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内外部事务的最高权力,是独立国家的根本属性。
六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国家的中心性区域、边界与边疆(教材P326—330页,只作了解)
七国家权力要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怎样理解?
1、国家权力的概念:指已过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国家权力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政治现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现:(1)一国实力的大小总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2)国家间的权力对比关系随权力要素及其组合的变化而不断消长,没有永远的强国和弱国;(3)影响国家权力的诸多要素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组合对国家地位产生影响。
2、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
(1)领土空间:由国家领土位置、大小、形状等决定的领土空间要素是国家权力稳定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领土面积两方面。
地理位置表现在三个方面:A、由海、陆、山、河分布决定的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
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B、与自然地理位置一样,交通地理位
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C、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
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
领土面积表现在两个方面:A、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一般来说,领土面
积大就被视为地理大国,它的权力意义在于,领土广阔意味着一
国具有巨大的战略空间;B、领土规模往往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其
他影响要素,如人口和自然资源的规模。
(2)自然资源: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力因素。
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自然源泉,一个国家的如果拥有丰富的资源,那么它就具备强盛的自然基础;如果自然资源缺乏,那么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个国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资源数量,也就成了衡量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即使工业很发达,其综合国力也必将受到影响。
(3)人口规模:人口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国家权力的能动要素。
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的权力地位。
一国只有被列入“人口众多”的国家之列,才可能成为一流大国。
但人口规模只有与人口素质、资源藏量、经济技术水平及政府能力等综合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对国家权力的作用。
(4)经济水平:是国家权力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国家权力的标志。
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
的国家实质上就是强国。
经济水平是一国建设现代国防及进行现代化战争的更本保证。
(5)军事力量:是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强制性的。
它不仅是领土、资源、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实力效能得到实际发挥,本身还是一种现实的实力,是衡量一国实力大小的最直接指标,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6)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国家实力其他因素的决定性影响,使它成为国家实力发展的驱动器。
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国家实力决定性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实力的意义在于它对领土、资源、经济及军事等实力要素的直接影响上。
A、交通、通讯及导弹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削弱了距离的障碍,赋予了同一区位以不同的战略意义,使浩瀚的海洋、茫茫的荒漠及冰山雪原的隔离作用大大减弱等。
B、随着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资源的经济、政治及军事的含义。
C、军事技术的进步,不仅不断刷新战争的打法,而且它本身似乎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D、科学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及不断进步,使经济优势,尤其是工业优势越来越向拥有更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倾斜。
(7)国民士气:最不稳定的,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国民士气的权力意义表现在:A、它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为政府的质量提供了一个无形因素;B、它以“全民皆兵”或军队士气的形式决定着武装里两个作战的效能。
(8)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
国家权力诸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质量。
八全球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地理大发现前,全球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孤立之中,有些地区甚至与世界完全隔绝——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克服了海洋的障碍,开始整整认识世界,通过欧洲大陆连年战争,以及殖民战争和殖民贸易,把世界纳入全球的政治地理范围——随着欧洲主要大国权力的消长,以及世界各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意识的觉醒,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全球主权国家体系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主要为以下几个阶段:
欧洲的殖民扩张——主权国家的产生(欧洲)与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一次世界大战)——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时间推移至20世纪初)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美苏主导的两极对抗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由帝国主义列强支配的殖民体系,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对抗格局。
在战后最初20年内,美苏共同构筑了“海洋世界”与“大陆世界”相对抗的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两极对抗格局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逐渐解体:
(1)对两极格局第一个重要冲击就是新中国的崛起;
(2)西欧德发展变化从根本动摇了两极对抗格局;
(3)日本和亚太地区的迅速崛起是两极对抗格局的又一重大冲击;
(4)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反霸斗争的开展,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终结,进而成为两极格局中一股范围广大的国际力量;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使战后两极对抗的格局终于解体。
2、第二阶段:一强多级的格局。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国际形成了美国是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多个力量并存的格局。
(1)军事上,美俄成为两个超级军事大国;
(2)经济上,美国、欧盟、中国、日本成为世界对大的经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