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国环保型PVC热稳定剂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2016年中国环保型PVC热稳定剂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PVC热稳定剂市场概况 31、塑料助剂用量中,增塑剂、热稳定剂和阻燃剂占比较高 32、我国与欧美国家热稳定剂的消费结构相差很大 4二、环保型PVC热稳定剂是发展趋势 81、塑料产品将逐步禁用铅、镉等重金属 82、进入21 世纪,各种环保法规、指令、标准层出不穷 83、我国的国家标准和环保政策也在不断跟进 8三、Β–二酮类PVC辅助热稳定剂市场前景看好 101、PVC热稳定剂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 122、目前我国稳定剂的生产能力超过50万吨/年,生产厂家近1000 家 13四、标杆分析:佳先股份 131、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型PVC 热稳定剂 132、公司竞争优势 15(1)技术优势 15(2)规模和品牌优势 153、经营分析 15(1)营业收入增长较快 16 (2)公司产品盈利能力较强 16 (3)期间费用率控制见效 164、发展趋势 165、盈利预测 176、风险因素 17一、PVC热稳定剂市场概况塑料助剂也称为塑料添加剂,是合成树脂或者合成橡胶加工成制品过程中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

塑料助剂可以分为增塑剂、热稳定剂、抗冲改性剂、阻燃剂等。

塑料助剂的下游有PVC、PP、PE 以及工程塑料,其中PVC 是最大的下游,占塑料助剂消费量的比例约为75%。

1、塑料助剂用量中,增塑剂、热稳定剂和阻燃剂占比较高2013年,全球塑料助剂产量和消费量近1300万吨,其中增塑剂占全球塑料助剂总量的近60%;第二是阻燃剂,占全球塑料助剂总量的15%以上;第三是热稳定剂,占全球塑料助剂总量的8%;其他依次为冲击改性剂与加工改良剂、润滑剂、抗氧剂、发泡剂、抗静电剂和光稳定剂。

2009年,我国塑料助剂的产量为280万吨,增塑剂所占比重为534%,阻燃剂和热稳定剂所占比重为135%和128%,三者合计所占比重为797%;2010年,国内塑料助剂总消费量约300万吨,其中热稳定剂消费量40万吨,热稳定剂在塑料助剂中占比为133%。

我国塑料加工产品的结构特点使聚氯乙烯增塑剂成为塑料用助剂中产销量最大的品种,其消费量约占塑料助剂消费总量的60%左右;热稳定剂、阻燃剂、着色剂各占近10%;其他助剂品种共占不足20%。

2013年全球塑料热稳定剂生产和消费总量为近100万吨。

北美热稳定剂消费量占全球热稳定剂总消费量的10%以下,西欧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5%,我国占全球总消费量超过40%,其他亚洲国家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20%,其他国家和地区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15%。

2、我国与欧美国家热稳定剂的消费结构相差很大北美有机锡热稳定剂占总热稳定剂消费量的55%,混合金属盐类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45%(其中钡/锌和钡/钙/锌类占总消费量的20%以上,钙/锌类占总消费量的近20%,钡/镉/锌类占总消费量的5%以下),含铅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以下。

西欧钙/锌类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近55%,钡/锌类占总消费量的10%,有机锡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0%以下,含铅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8%,有机基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8%。

我国混合金属盐类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32%,含铅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32%,单一金属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18%,有机锡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9%,稀土热稳定剂占总消费量的7%。

分析国内热稳定剂行业的格局,有铅盐类产品、有机锡类、钙锌复配、稀土复配四大体系。

以产量和行业认同感来讲,目前钙锌类产品排在首位;复合钙锌热稳定剂是世界上公认的无毒、环保型热稳定剂,且具有价格低廉、润滑性良好等优点及协同效应,使其成为近年来复合稳定剂中最活跃的品种。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在禁止或限制铅盐等重金属热稳定剂在产品中的添加,这有利于促进钙锌和稀土热稳定剂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环保型稳定剂助剂产业的发展。

美国通过发展有机锡热稳定剂成功地从技术上替代了含铅热稳定剂,在北美含铅稳定剂的消费量已经很低,趋于被淘汰;欧盟计划将于2015年实现完全取缔含铅热稳定剂;虽然我国最近也出台了一些规定限制有毒热稳定剂的使用,但由于含铅的热稳定剂具有应用性能优势,再加上含铅热稳定剂价格便宜,目前我国在PVC加工中仍大量使用。

从欧美国家热稳定剂发展的过程看,锌基和有机锡热稳定剂是主要的发展方向,相比之下锌基热稳定剂具有更现实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市场空间。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将是有机锡热稳定剂,将以年均12%~14%的速度增长,混合金属盐类热稳定剂将以年均11%~13%的速度增长。

据塑料助剂专业委员会热稳定剂分会统计,PVC 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3%的热稳定剂,在国内市场和欧洲市场中,以Ca-Zn 为代表的复合金属盐类热稳定剂分别约占热稳定剂的1/3 和1/2,热稳定剂的构成中有5%来自β-二酮(DBM 和SBM)。

随着我国PVC工业的快速发展,热稳定剂消费量大幅增长,2005-2010 年我国热稳定剂产量年均增速为8%,2010 年达40 万吨,其中铅盐类占3175%、硬脂酸盐类占1925%、复合型占32%、有机锡类占875%、稀土类及其他占825%。

2009 年和2010 年国内复合金属热稳定剂产量分别为106 万吨和128 万吨。

二、环保型PVC热稳定剂是发展趋势1、塑料产品将逐步禁用铅、镉等重金属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相继明确提出了在一些领域中禁止使用铅、镉类稳定剂的要求。

1988 年,欧盟组织实施了“与镉的环境污染斗争”的行动计划,PVC 行业承诺从2001 年3 月1 日起不再使用含镉热稳定剂。

2、进入21 世纪,各种环保法规、指令、标准层出不穷2000 年,欧洲议会通过了环保法案76/769/EEC—PVC 材料环保要求绿皮书,要求从2003 年8 月开始,在电器类材料中禁止使用铅盐等18 种有害物质,到2015 年全面禁用铅盐稳定剂。

REACH 法规于2007年6 月1 日开始实施,其中铅限量标准为1000 mg/kg。

EuP 指令于2007 年8 月1 1 日实施,由于是框架性指令。

意味着以后可以有无限多的具体法规制定出台,因此其环保指标比RolS 和REACH 法规更为严格。

3、我国的国家标准和环保政策也在不断跟进1996、1998 年,国家前后两次修改了生活饮用水输配设备的国家标准,GB/T17219—1998 标准比GB/T10021—1996 标准铅浸出量低200 倍,镉浸出量低l0 倍。

建设部于2004 年3 月1 8 日颁发了《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含铅PVC 管材为限用产品之一.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供水硬质聚氯乙烯(UPVC)管必须使用非铅稳定剂,而2006 年8 月1 日开始执行的GB/T10002.1 新标准则注明饮水用PVC 管材必须为“非铅盐稳定剂生产”。

2009年6 月16 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管道专委会通过了在给水用PVC 管道中禁铅的宣言。

“欧洲承诺在2015 年全面禁铅.中国也应该同步走。

”《塑料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要求,积极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钙锌类、有机类热稳定剂,并提高其加工性能的稳定性、改善制品质量外观。

“十二五”末,基本淘汰含铅、镉热稳定剂。

三、β–二酮类PVC辅助热稳定剂市场前景看好环保型辅助热稳定剂DBM和SBM 是在世界范围的热稳定剂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未来几年发展将迎来巨大机会。

DBM 和SBM 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塑料产品禁铅带来的PVC 热稳定剂向钙锌复合稳定剂转移;二是PVC 产量和消费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热稳定剂用量也将相应增长。

2000-2013 年国内PVC 产能由342 万吨增长至2468 万吨,2014 年PVC 消费量已达到1603 万吨,保持快速增长。

国内PVC 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期,未来有望保持在5%-8%的增速。

从全球PVC 产量来看,在2007 年到2012 年间增长231%,2012 年PVC 产量达到5320 万吨,同比增长431%。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机构IHS 预测,2014 年全球PVC 产量将达到6200 万吨。

按照全球2012 年5,320 万吨的PVC产量估算,β-二酮(DBM 和SBM)的市场消费量在26 万吨以上,未来几年β-二酮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

目前,DBM 和SBM 世界消费市场则主要集中在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各行业集中度高、不注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的产品的生产与开发,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在产品和消费环节的环保意识又主导着世界潮流,因而环保型新材料的消费量占主导地位。

在RoHS 等环保指令的助推下,热稳定剂行业沿着无毒、环保、高效的方向取得长足进步,产品结构日益优化,产品性能不断提升。

2010 年钙锌类环保型热稳定剂产量比2005 年增长70%。

随着国内塑料禁铅时限的来临,国内PVC 热稳定剂无铅化进程将加快。

估计到2015 年,国内PVC 热稳定剂产量将超过60万吨,其中铅锌类热稳定剂比例有望超过50%。

1、PVC热稳定剂市场市场集中度较低PVC 热稳定剂市场格局和国内塑料助剂市场竞争格局大致相同,在细分领域多数厂家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从全局竞争格局来看,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罗门哈斯和陶氏化学等国际领先的塑料助剂企业竞争实力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多在沿袭国外成熟产品和成熟工艺路线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和改进,技术实力偏弱,国内企业多为某个产品的行业龙头,因此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抗氧化剂,稳定剂等领域,国内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竞争实力明显偏弱,高附加值以及高性能的产能基本依靠进口。

国外领先企业重点发展抗氧化剂以及稳定剂等产品,通过产能扩张、收购行为以及开发新产品提高综合竞争力。

2、目前我国稳定剂的生产能力超过50万吨/年,生产厂家近1000 家就β-二酮而言,该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欧洲也有部分生产。

国内厂商中,公司是国内DBM 和SBM 领军企业,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厂家包括巨野正和化学有限公司、德发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连云港欣港化工等。

四、标杆分析:佳先股份1、公司主营业务为环保型PVC 热稳定剂佳先股份于2006年4月成立,主营业务为环保型β-二酮类聚氯乙烯(PVC)辅助热稳定剂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二苯甲酰甲烷(DBM)、硬脂酰苯甲酰甲烷(SBM)。

公司建有世界先进工艺的生产线和全球最大规模的DBM生产装臵,DBM产量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生产β-二酮的生产商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