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病句辨析,一面对两面病句辨析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病句辨析,一面对两面病句辨析

病句辨析,一面对两面病句辨析高考成语病句0129 0921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病句吗?1.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学生为什么会误判,原因可能是对隐性“两面”词语“影响”认识不清。

“影响”是个“两面”词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

和( 5 )一样,是个无语病的句子】2 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3.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决定”应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发,一是不发,所以“决定”后应加“是否”逻辑才严密】4.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根本任务”与“能不能”是一面和两面,去掉“不能”】5.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能"或"不能"可持续发展,均"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

这个句子没语病】6.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重要的作用”可以包含正反两方面,所以与“高低”两面对两面】7参加世界杯十强赛的国脚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输赢”与“颜面”都是两面,“荣誉”是光荣的名誉,是一面】8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人才。

×【“能否”和“加速培养”是两面和一面】资料一:说“两面”词语在一次辨析病句的专题测试中,不少学生将下面的一个句子判为病句:( 1 )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

理由是,“素质的高低”讲了“两面”的意义,而“重要的影响”只讲了“一面”的意义,前后照应不周,意义搭配不当。

事实上,这一句子并非病句。

学生误判,反映出部分学生对这一病句类型认识的肤浅,或拘泥于条条,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该”等。

还有一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是否”、“应该不应该”等。

当我们运用这些词语造句时,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的词语搭配,就会造成意思表达的混乱,就是我们常说的搭配不当。

如:( 2 )教师决不能忽视学生活泼不活泼的长处( 3 )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是否真正了解。

( 4 )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三个句子都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由于“一面”词语和“两面”词语搭配不当,以致使前后的意思不合逻辑。

( 2 )中“活泼不活泼”讲了“两面”,“长处”只讲了“一面”。

( 3 )中“转化工作”讲了“一面”,而“是否了解”却讲了“两面”。

( 4 )中“正确与否”讲了“两面”,而“重要因素”仅讲了“一面”。

这些句子的毛病不难认出,一般不会弄错。

实际上还有些词语,似乎是“一面”的,实质上却是“两面”的,我们姑且称之为“隐性两面词语”。

如:( 5 )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

再看( 1 ),学生为什么会误判,原因可能是对隐性“两面”词语“影响”认识不清。

“影响”是个“两面”词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

和( 5 )一样,是个无语病的句子。

我们在使用“一面”和“两面”词语时,要做到前后相对应。

如:( 6 )内容的正确与否,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首要标准。

( 7 )女强人过去往往遭“白眼”,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她们体会到了社会对妇女的卑视和尊重。

( 8 )采取的措施得力不得力,对教育战线能否打赢“课改”战役有重要影响。

这是正确使用“两面”词语的例子,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隐性“两面”词语的运用。

下面简说一下不相对病句的修改。

可采用“增减”法,或将“两面”词语去掉“一面”改为“一面”词语,或将“一面”词语增加“一面”改为“两面”词语。

如:(9)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可以将“能否”改为“一面”词,也可在“加速造就”前加“能否”,变“一面”为“两面”。

(9)可变为“计算机产业要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或变为“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在讲授“两面”词语时,还要和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区别开来,如:( 10 )昼夜勤作息“勤”说了一面,“作息”说了“两面”,这在古汉语中是允许的,因为“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息”是衬词,凑整音节罢了。

(马爱桃)资料二: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病句的辨析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因其考查考生准确、规范地使用汉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成为必考题。

高考考查病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

在搭配不当的语病中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因为既考结构更考内容的特点,有时不好判别。

现加以简单的分析,以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2)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例(1)中“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有“能”和“否”两种情况,其决定因素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也应是“能否”两个方面与之照应。

显然这句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去掉“要”字加入“能否”一词,或去掉“能否”加入“要想”一词。

例(2)中根据还贷能力的有无“决定”也应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发,一是不发,所以“决定”后应加“是否”逻辑才严密,前后才照应。

在高考训练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在要辨别的句子中不管前句还是后句如果出现了“能否”或“是否”这样的两面词,就要注意它往往存在着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的语病。

但既然是“往往”,不排除有些特殊情况,那么一面和两面的照应就不是绝对的。

(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4)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例(3)是病句,一面与两面不搭配,例(4)则无语病。

这两个句子中的前两分句之间搭配都没有问题,“能不能”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关系到前途命运”和“关系到切身利益”也是不确定的两方面,如果前句是“能培养”,“能做到”,那么“前途命运”就好,对“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就有益,反之也成立。

但例(3)中的第三分句与第一分句不搭配,“不能培养四有新人”难道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吗?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而例(4)的第三分句意思是很明确的,“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着想”。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又如:(5)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因。

(6)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

(7)复试在一周后举行,录取与否将决定他的一生。

(8)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

(9)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10)最近公布的手机市场调查报告表明,手机坏了能否方便地、令人满意地得到维修,是引发手机质量纠纷的重要因素。

其中(5)、(6)、(7)、(8)句是正确的,(9)、(10)两句是病句。

句(5)中“能否取得成就”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能”或“不能”;“关键在于内因”,也是不确定的,如果内因起了作用,就能取得成就,反之则不能。

所以这个句子在内容上前后是搭配的。

句(6)是对“判断”下定义,定义中指出了判断的两种形式:肯定的判断和否定的判断。

肯定的判断是肯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否定的判断就是否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

如果单凭结构形式上前后对应的要求,很容易误认为要在“具有”前加上“是否”一词,这样反而表意不明,造成重复了。

句(7)“录取与否”包含“录取”和“不录取”两方面,如何决定他的一生是不确定的,如果录取那么她未来的人生将顺利地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被录取则将经历磨难,遭遇不顺。

所以内容上前后也是对应的。

句(8)是同样的含义。

句(9)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只能与前文中“拍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所以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词。

句(10)中需在“引发纠纷”前加“是否”一词使前后搭配。

通过对以上几个句子的辨析可以看出,一面与两面是否搭配,不能仅以文字结构上词语是否对应为依据,更应从内容上着眼,分析前后句子在内在联系上是否一致,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类病句的根源,做到治标治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