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体组织牙体组织Dental Tissues本章重点☐釉质的组织结构☐牙本质的组织结构、增龄与反应性变化☐牙髓结构特点、功能☐牙骨质结构特点牙体组织的组成:硬组织(3硬)釉质(Enamel)牙本质(Dentin)牙骨质(cementum)软组织(1软):牙髓(Pulp)三种硬组织交界面1、釉牙本质界(EDJ)2、牙本质牙骨质界(DCJ)3、釉牙骨质界(ECJ)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 1. 牙骨质少许覆盖釉质• 2. 牙骨质与釉质端端相接• 3. 牙骨质与釉质不相连接牙本质牙骨质界(Dentino-cemental junction)•平坦的线•纤维互相绞绕第一节釉质 ( Enamel)【特性】☐覆盖在解剖牙冠的表面☐是一种坚硬的、无细胞、无血管、无神经的组织☐在前牙切缘和磨牙牙尖处最厚,前牙切缘厚约2mm,磨牙牙尖厚约2.5mm一、理化特性物理特性:1、颜色:乳白色或浅黄色2、厚度:不一致3、硬度:最硬、相当于石英或软钢4、脆性:相当脆化学特性1、无机盐:占总重量的96%羟磷灰石 [Ca10(PO4)6(OH)2]六角形晶体,含有较多HCO3-还含有Cl-、Na+、Mg2+、Sr2+、Zn2+、Pb2+2、有机物和水:4%二、组织结构:(一)釉柱(enamel rod)1、形状:纵切—柱状,直径4-6um,表面>深面。
横切—鱼鳞状电镜:球拍样,头部较大,近乎圆形,尾部较细2、排列特点:(1)从釉牙本质界放射状排列至表面;(2)窝沟处釉柱向窝沟底集中;(3)近牙颈部排列近似水平状;(4)表面1/3为直釉,深面2/3为绞釉(二)、釉质的特殊结构:1、与釉质最初形成时相关的结构:釉牙本质界、釉梭、釉丛、釉板【釉牙本质界EDJ】代表来自上皮和外间充值两种不同矿化组织的交界面。
外形呈连续贝壳状,凸向牙本质。
釉牙本质界处的蛋白质可能是最初形成釉质的矿化中心,并且起粘附作用。
【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体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
【釉丛 enamel tufts】在磨片近釉牙本质界内1/3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釉板 enamel lamellae】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2.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横纹、釉质生长线【横纹】釉柱上有规律间隔的横纹,横纹之间约距4um,这是釉质发育期间基质节律地层积而成,横纹处的钙化程度稍低,当牙齿轻度脱钙时较明显。
【釉质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芮氏线形态:纵磨片中—绕牙尖呈环行排列,深褐色横磨片中—呈同心圆排列成因:釉质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发育不良的牙齿更明显新生线:乳牙及第一恒磨牙上常可见一加重生长线,新生儿出生,生活环境改变而致意义:研究釉质发育状况【新生线】见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由于出生前后环境与营养变化所至3.与釉柱排列方向有关的结构:绞釉、施雷格板、无釉柱釉质【绞釉Gnarled Enamel】釉柱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施雷格板 (Schreger band)】落射光观察牙纵向磨片时,可见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釉质内4/5. 【无釉柱釉质rodless enamel】A.釉质最内层,首先形成的釉质B.多数乳牙及恒牙表层成因:托姆斯突尚未形成;成釉细胞分泌活动停止及托姆斯突退缩三、釉质的表面结构4、釉质表面结构:釉小皮、釉面横纹☐窝沟:漏斗型、烧瓶型,多见于咬合面☐釉小皮:新萌出牙表面有机薄膜,咀嚼即磨去☐釉面横纹(牙面平行线):水平浅凹,间隔30~100uma 平行排列浅凹线纹b 围绕牙齿表面,在颈部明显,呈叠瓦状c 是牙齿节律性发育的现象釉帽、托姆斯突凹四、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1.釉板中的·有机物与龋病的关系2.牙面上的窝和沟与龋病的关系3. 釉柱的方向与劈牙的关系4.矿物质、酸蚀的作用第二节牙本质 (Dentin )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组成: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细胞间质一、理化特性70无机物:羟磷灰石 20有机物:胶原蛋白+糖蛋白 10水物理特性1. 颜色:淡黄色2. 硬度:低于釉质略高于骨组织3. 有弹性,有良好的渗透性4. 对外界剌激有反应5. 随年龄增长可不断再生二、组织结构☐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埋在牙本质基质中的小管起自髓腔面,达到釉牙本质界排列:放射状,在颈部呈S形直径:4μm,内粗外细沿途分出侧支,与邻近小管吻合(根部>冠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成牙本质细胞的原浆突位于小管中,其细胞体位于牙髓中【拓展】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牙本质物质交换场所限制版:牙本质小管内壁的一层薄的有机膜,可调节和阻止牙本质小管矿化☐细胞间质(胶原纤维钙化机制)1管周牙本质peritubular dentin(环形透明带,构成牙本质小管小管壁,脱矿后消失)•胶原纤维少•钙化程度高2管间牙本质intertubular dentin•胶原纤维多,排列与小管垂直•钙化程度低3前期牙本质Predentin:刚形成还未钙化的牙本质4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 dentin多位于冠部近釉牙本质界处,钙化小球之间遗留未被钙化的间质5托姆斯粒层(Tomes granular layer)•位置:位于根部牙本质表层•黑色颗粒状未矿化区•认为是成牙本质细胞突起末端膨大,矿化不全6生长线(von Ebner线)牙本质发育的间歇线又称埃布纳线 Lines of von Ebner 长时/短时垂直牙本质小管•加重的牙本质生长线:欧文线 Owen line(矿化不良)•新生线 Neonatal line(出生前后)三、牙本质的增龄性变化按形成时间先后:1.原发性牙本质 primary dentin☐最先形成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科尔夫Korff纤维)与小管平行在冠部称:罩牙本质 mantle dentin在根部称:透明层 hyaline layer☐髓周牙本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内侧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细,排列方向不如罩牙本质规律2.继发性牙本质 secondary dentin•根尖孔形成后再形成的牙本质(咬合关系建立后)•与原发性牙本质之间有明显分界•小管走向改变•使髓腔变窄四、牙本质的反应性变化☐修复性牙本质 (Tertiary dentin)(反应性牙本质/骨样牙本质)牙本质受刺激时形成(未分化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其中小管少且不规则☐透明性牙本质 (hyaline layer ) or (translucent zone)又称硬化牙本质胞浆突起变性→钙盐沉着与间质折光率相同☐死区 (dead tract)受刺激→胞浆突起变性坏死→分解小管充满空气镜下为黑色五、临床意义1.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痛觉传递。
避免刺激牙本质(流体动力学说)2.牙本质小管是龋病扩散的途径第三节牙髓(pulp )☐来自外胚间叶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髓腔内。
☐功能:形成牙本质、营养、感觉、防御和修复一、组织学结构☐疏松的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神经、血管、淋巴管及基质组成☐牙髓可分为四层:成牙本质细胞层-无细胞层-多细胞层-髓核(一)细胞:☐1、成牙本质细胞部位:位于牙髓周与前期牙本质相接处,单层排列整齐。
形态:牙冠部细胞呈高柱状,牙根中部为立方状,根尖部为扁平状。
细胞顶端有一长突起位于牙本质小管内。
功能:合成牙本质☐2、成纤维细胞(牙髓细胞)牙髓的主要细胞形态:细胞呈星形,有胞浆,突起相互连接功能:合成胶原3、组织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位于毛细血管周围,是一种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受刺激时可分为结缔组织中的任一种细胞。
☐4、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5、淋巴细胞(二)纤维:胶原纤维、嗜银纤维,无弹力纤维。
(三)基质:主要由蛋白多糖复合物和糖蛋白组成(四)血管(五)淋巴管(六)神经有髓神经—传导痛觉;无髓神经—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特点:丰富,只能感受痛觉,不能区别冷热触压;定位不清,缺乏本体感受器二、临床意义1、增龄变化:年龄↑→髓腔↓、细胞数↓、纤维↑、活力↓2、功能:☐形成功能☐营养功能☐防御修复功能☐感觉功能第四节牙骨质 Cementum位置:在解剖牙根的表面•从釉牙骨质界到根尖孔,有时还伸到牙本质的内壁•在牙颈部较薄;在根尖孔及根分叉处较厚。
•牙骨质在一生中不断增加一.理化特性• 1. 颜色:淡黄色,缺乏光泽(单凭颜色无法区分牙本质和牙骨质)• 2. 硬度:相当于骨组织• 3. 化学成份•无机盐:45-50%羟磷灰石,氟含量较高•有机物和水:50-55%二、组织学细胞:牙骨质细胞(Cementocytes)•由成牙骨质细胞转化而成•细胞卵园,有许多突起,主要向着根面•细胞位于基质形成的陷窝内基质:•胶原纤维,蛋白多糖,钙盐•与根面平行,形成层板结构•层板间为生长线Sharpey'S fiber(穿通纤维、沙比纤维)①来自牙周膜②插入牙根牙骨质内分类1. 无细胞性牙骨质(acellular cementum)•没有牙骨质细胞•位于牙骨质内层•分布从牙颈至近根尖 1/3处2. 细胞性牙骨质(cellular cementum)•位于无细胞牙骨质表面•根尖部全部为细胞牙骨质三、牙骨质生物学特性及意义☐生理情况下牙骨质可新生☐补偿咬合磨损☐修复根折☐牙髓及根尖病治疗后封闭根尖孔☐正畸治疗牙齿移动后重建牙体牙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