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议题《世界粮食危机》介绍

模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议题《世界粮食危机》介绍

模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议题《世界粮食危机》介绍1.本次模拟活动将模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会议,在世界粮食计划署委员会成员国中我们选取其中的12个国家进行此次模拟活动,它们分别是:巴西、中国、埃及、法国、印度、日本、墨西哥、尼日利亚、菲律宾、俄罗斯、泰国、美国。

2.《世界粮食危机》议题简介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和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状况影响,全球粮价飞涨已演变成最急迫的经济问题。

继2007年小麦、玉米、大豆的全球涨价狂潮后,2008年,东南亚稻米价格也急剧上涨。

由于担心粮荒蔓延影响国内社会稳定,中国、埃及、越南和印度,这四个大米出口量共占全球1/3的国家,2008年以来已收紧大米出口。

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埃及、印度尼西亚、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和塞内加尔都先后发生骚动或暴乱。

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而深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食品价格高涨将把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置于忍饥挨饿的境地。

在一些贫穷国家,民众几乎将微薄收入全都用在吃饭上,食物涨价对他们可谓灾难。

粮价上涨引发的社会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如何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包括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内的各个国家及国际组织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严峻的问题。

3.《世界粮食危机》议题背景材料3.1国际粮食危机的发生与原因据统计,世界主要粮食价格自2005年来已上涨80%。

2008年3月,大米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小麦价格创下28年来最高。

仅2008年头两个月,世界粮食价格就上涨了9%。

在泰国,大米价格上涨还加剧该国通货膨胀。

据统计,2008年2月份泰国通货膨胀率为 5.4%,创20个月来最高点。

如果米价在短期内得不到控制,泰国通胀率有可能继续上升。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乔塞特·希兰认为,粮价上涨由多种因素组合造成,如能源价格上涨,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收成,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和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等。

3.1.1粮食紧缺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就提出警告,指全球粮食存量处于25年来最低水平。

美林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小麦、稻米及玉米等谷物的全球库存只够满足60天的需求。

联合国粮农组织(FAQ)警告谷物价格的涨幅已令贫穷国家难以负担,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洲。

即使在价格尚未暴涨和供需矛盾尚未突出情况下,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全球死于饥饿以及与饥饿相关病症的民众每年超过 2.5万人。

3.1.2全球粮食涨价有预测说此轮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10年。

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报告,亚太地区各国面临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将是未来几年内的最大挑战。

粮价上涨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迫使普通百姓勒紧裤腰带。

现在印度很多家庭开始将一日三餐改为两餐。

联合国人道主义粮食救援计划也面临5亿美元的亏空,不得不考虑缩小援助规模,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承受饥饿。

由粮价上涨引起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及社会不稳定,也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3.1.2全球粮食价格增长的原因3.1.2.1全球人口危机据预测,到本世纪中期,全球人口将达90亿。

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量大增。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粮食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与粮食。

人口的增加自然在大范围内对地球的资源形成压力。

土地、水、石油以及食物等资源都十分紧缺。

3.1.2.2粮食低储备和高消耗有专家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

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

3.1.2.3大米出口国削减大米出口量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及印度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

3.1.2.4全球变暖导致粮食减产因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

在过去100年间,北半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了0.76℃。

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危险紧急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威胁。

在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粮食主产国,由于天气恶劣,也导致产量严重受损,粮食库存急剧下滑。

3.1.2.5供不应求在粮食生产因气候干旱而减产的同时,需求方面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持续改善膳食结构。

这加剧了原来就有的供不应求,同时推高了其他食品价格。

由于全球都市化的影响,加上人们富裕后总会摄入更多蛋白质和卡路里,人们不再满足以米和大豆为主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消费模式改变对全球谷物市场的长期影响不应忽视。

”3.1.2.6生物燃料发展近些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

据联合国测算,当原油价格超过每桶60至70美元时,生成生物能源将有利可图。

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甚至超过每桶100美元,这对利用粮食生成生物能源具有非常高的吸引力。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2007年底通过的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预定到2022年增至360亿加仑。

美国农业部预计,未来美国玉米产量的1/3将用于乙醇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齐格勒曾经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料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

他认为,农业作物应该首先用来应对饥饿现象,而不是生产生物燃料,美国等国把数千万吨玉米、大豆转化成乙醇燃料对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场灾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呼吁,有关国家需要重新考虑生物燃料计划。

联合国于2008年10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西方国家需要重新思考生物燃料热潮了,它对推动粮食价格上涨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起的作用。

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表示欧洲和美国鼓励发展生物燃料的政策将维持食品价格的压力,但是在使司机减少使用汽油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

联合国粮农组织年度报告指出:“报告发现在未来十年中,生物燃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化石能源的使用,但是对农业和食品安全却有很大的影响。

”3.1.2.7高油价高油价也推动了粮价的上涨,粮食运输和从石油中提炼的肥料的成本也随之上涨。

3.1.2.8粮食贸易的垄断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与粮食贸易的垄断性有关。

目前,世界上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

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定价权。

这意味着,任何国家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都难逃被这些粮商鱼肉之苦。

而且,由于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许多国家释放储备粮以获取暴利,这是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降到历史最低点的根本原因,而粮食库存的降低又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粮食供应紧张的担忧,刺激粮价的进一步上涨。

3.1.2.9人为控制供应激化投机最后,造成米价高涨的人为投机因素亦不容忽视。

泰国总理此前表示,其实泰国大米供应非常充足,保证国内供应和出口都没有问题。

但是泰国大米出口公会要求限制大米出口,希望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3.1.2.10市场投机扭曲价格粮价走高与国际金融市场走向也有关。

自2007年夏天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欧美等国家多次下调利率,这些国家的固定收入投资回报率明显减少。

加上欧美股市屡屡下挫,急于为手头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者自然转向商品期货,包括农产品、能源和金属等在内的期货全面涨价。

3.1.2.11长期“轻农”造成粮食产量减少东南亚国家近年来推行的“快速工业路线”,强行让制造业快速“上轨”,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惜让农业做出巨大牺牲,尤其在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后,东南亚各个粮食出口国的资源和人力均集中于发展第二产业,农业发展因不受重视而长期停滞不前,一些国家的粮食生产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将本属于自身的粮食生产任务推卸到其他国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则建立在日渐薄弱的农业基础之上,就当前全球粮食危机埋下了伏笔。

3.1.2.12种粮收益低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迫于通货膨胀压力,各国的粮食生产必需品价格都有大幅度上升,这大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种粮收入。

虽然许多国家给予种粮农民各种补贴,但对比起石油价格和农资的上涨国家补贴并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收入问题。

由于种植粮食的收益大幅减少,这使得国内许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降低。

长久以来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使得他们国家的农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当低廉,这种做法抢占了很多农业国家的粮食市场,不但扭曲了农产品贸易,还降低了粮食进口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伤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

3.1.2.13各种天灾及其它影响近些年来恶劣的气候因素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部分国家出现干旱及飓风都使粮食生产减少,很多国家的粮食库存也随之减少。

其中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的印度和越南近年遭逢旱灾涝害,遂使稻米产量剧降,不得不减缓出口以确保国内供应稳定。

而在出现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后,各国资本家为高粮价中获取利益,更是进行“屯粮”“炒作”等活动,严重影响了市场上粮食的正常供应,导致市场上粮食价格的迅速上涨,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

全球粮价的上涨有着复杂的成因。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世界各国在遭遇这股涨价冲击波时,承受力却是不一样的。

发达国家可以依靠坚强的财力后盾来平抑物价波动。

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非洲欠发达地区的民众来说,这却是一个关乎生存的问题。

3.2全球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3.2.1粮食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由于担心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导致粮食价格飞涨影响国内局势,中国、埃及、印度和越南这4大粮食生产国宣布通过实行提高关税等措施以限制国内粮食出口,这虽然稳定了其国内的粮食供应,但对国际粮食供应造成了巨大影响。

导致许多国家正面临着粮食极度短缺的问题,加上燃料价格的高涨,人民正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这直接导致了这些国家的社会局势的极度不稳定。

3.3援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近些年来非洲各国连年遭受洪灾及飓风的影响,许多地方道路遭到严重破坏,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救援物资的迅速到位。

而许多国家民众由于不满粮食短缺及通货膨胀进行示威游行活动甚至发生流血冲突,导致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这也使得国外救援队伍无法将粮食等救援物资安稳地送到当地并合理地发放。

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国家经济衰退也为救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许多西方国家无法筹集大量的援助资金以帮助受灾国尽快渡过难关,而受灾国人民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能够购买的粮食越来越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居民的粮食短缺问题。

3.4.国际社会曾经采取的行动3.4.1联合国2008年5月2日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以在2006年成立的“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的名义呼吁发达国家给予资助,以帮助非洲国家在5至10年内将粮食产量翻倍,并改善水土流失问题,用于从根源上消除非洲的贫困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