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绪论(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分解
绪论(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分解
克服经济学“学科孤立主义”倾向 经济学“学科孤立主义”倾向:采用高度抽象的方法, 将大量社会现象抽象掉,研究纯粹的经济现象,标榜一种 “纯粹经济学” 。
劳埃德·雷诺兹: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济学的疆界具有明显的
缩小趋势,而这完全是人们有意造成的。” “今天经济 学家所运用的变量更加数量化了,定理更加严密了,研 究成果更加准确了。虽然准确性有所增加,但却为此付 出了代价,分析的范围缩小了,不那么‘丰满’了。”
罗雪尔: “国民经济学并非单纯的货殖学或单纯的致富术,而 归根结底是一种认识人类的政治科学。我们的目的在于记 述各个国民在经济方面想了些什么,发现了些什么;他们 做了些什么努力,有了什么成就;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努力,
又为什么获得成功。这样的记述只有同有关国民生活的其
他科学、特别是同法制史、政治史以及文化史紧密地结合 起来,才能做到。”
熊彼特:
“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 不属于纯经济的‘制度方面’事实:因此历史提供了最好 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怎样联系在一起 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该怎样联系在一起。”
经济史学的结论推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新经济史学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促进一系列经济增 长因素的内生化(有关经济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考察 促进了经济制度的内生化,有关经济增长热力学与生理学 (营养改善、人口体形与重量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分析 促进了经济分析中人口因素的内生化 );将公共选择、社 会知识、意识形态、法律制度等因素纳入了经济理论的视 野。
免费的“自然实验”
曼昆:虽然经济学家象其他科学家一样运用理论与观察, 但他们面临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挑战性的障碍:在经济学中试 验通常是困难的。研究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可以在他们的实 验室里扔下许多物体以得到检验他们理论的数据。与此相比, 并不允许研究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家仅仅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 而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经济学家和天文学家与进化论生物 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这个世界碰巧向他们提供的数据。 为了寻找实验室试验们使我们能了解过去的经济,更 重要的则是因为他们使我们可以说明并评价现在的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开始:非历史主义成为主流 自新古典经济学开始,尽管经济学一直标榜实证主义, 但是作为历史方法本质的经验实证方法往往让位给纯粹的 抽象演绎方法。经济学与经济史被割裂开来,经济学家沉 醉于以演绎推理建立经济学体系,而不愿意接受经济经验 的验证,经济学家所强调的实证主义成为一句空话。经济 学家为了求得逻辑上的完美无缺,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历史 的现实视而不见,试图从一个或一些不变的前提假设出发, 进一步演绎和论证,得出现实主义的结论。
用以进行生产与分配的技术与制度,人口的规模及人口所
享有的物质福利,等等。”
(三)中国近代经济史主要研究什么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考察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列强变中国独立的民族经济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曲折演进,中国社 会经济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历史。
一些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一种脱离正轨的发展
绪
论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与经济史 三、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经济史
经济的历史(弄清历史上的经济发展状况)。
历史上的经济(分析各种经济因素的内在联系,解释 经济运行的方式及其机制)。
过去的经济实践(不仅仅研究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的 演变,更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实 践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的经济活动提供历 史的借鉴)。
料对经济学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经济学中的任何一个前提假设,都隐含着对经济史实证 经验的观察和归纳。经济理论中这种经济史的经验验证,之 所以是隐含着的而不是直接的,是由经济现象的特殊性所决 定的:大量的经济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似乎是一种无需 验证的事实。但事实上这种假设既包含了大量的现实经济经 验,更包括了大量的经济史经验。例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 经济人假设,事实上是通过经济史上大量现象的归纳而得出 的。这种公理性假设,绝不可能从短期的经验中得出,而必 须从对长期的经济经验的归纳中得出。
历史主义方法的持续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德国历史学派:从历史出发证明建立德国国民经济 学的必要性,试图从历史事实出发反对英国古典学派的 自由贸易主义 熊彼持、库茨涅兹、罗斯托、希克斯等,既是经济 学家,又是经济史学家
现代新制度经济学
(二)经济史的研究对经济学的意义
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 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 过实证材料的归纳提出假设,而另一方面是利用实证材
现代化(“冲击—回应”模式、“传统— 现代” 模式、刘易斯模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模式)
市场经济 政府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学与经济史
(一)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分合
古典经济学:具备历史视野的经济学 亚当· 斯密首先是从历史中抽象出他的理论体系的一系 列范畴和原理,如分工、市场、分工导致市场扩大,市场 规模制约分工程度等,然后专门研究了经济发展的历史阶 段,在历史中抽象了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揭示了不同类 型形成的历史原因,历史地证明了他的分工与市场理论。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不是经济学的流。
熊彼特:
“‘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经济课题进行 思考、谈论与著述的人们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 而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类: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结 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而“史家的技术 好比是经济分析这辆大公共汽车上的乘客。”
吴承明:经济史是“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
的经济实践(如果已经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
希克斯:经济史“可以看成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即一个具 有可以认识其趋势(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过程”。
(二)经济史研究什么
李
丹:
经济史研究,乃是“以证据为基础,经济史家对一个
确定的时空范围内的经济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这些特征 包括:该经济所生产的工农业产品的种类、数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