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分解

绪论(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分解


克服经济学“学科孤立主义”倾向 经济学“学科孤立主义”倾向:采用高度抽象的方法, 将大量社会现象抽象掉,研究纯粹的经济现象,标榜一种 “纯粹经济学” 。
劳埃德·雷诺兹: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经济学的疆界具有明显的
缩小趋势,而这完全是人们有意造成的。” “今天经济 学家所运用的变量更加数量化了,定理更加严密了,研 究成果更加准确了。虽然准确性有所增加,但却为此付 出了代价,分析的范围缩小了,不那么‘丰满’了。”
罗雪尔: “国民经济学并非单纯的货殖学或单纯的致富术,而 归根结底是一种认识人类的政治科学。我们的目的在于记 述各个国民在经济方面想了些什么,发现了些什么;他们 做了些什么努力,有了什么成就;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努力,
又为什么获得成功。这样的记述只有同有关国民生活的其
他科学、特别是同法制史、政治史以及文化史紧密地结合 起来,才能做到。”
熊彼特:
“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 不属于纯经济的‘制度方面’事实:因此历史提供了最好 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怎样联系在一起 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该怎样联系在一起。”
经济史学的结论推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新经济史学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促进一系列经济增 长因素的内生化(有关经济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考察 促进了经济制度的内生化,有关经济增长热力学与生理学 (营养改善、人口体形与重量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分析 促进了经济分析中人口因素的内生化 );将公共选择、社 会知识、意识形态、法律制度等因素纳入了经济理论的视 野。
免费的“自然实验”
曼昆:虽然经济学家象其他科学家一样运用理论与观察, 但他们面临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挑战性的障碍:在经济学中试 验通常是困难的。研究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可以在他们的实 验室里扔下许多物体以得到检验他们理论的数据。与此相比, 并不允许研究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家仅仅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 而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经济学家和天文学家与进化论生物 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这个世界碰巧向他们提供的数据。 为了寻找实验室试验们使我们能了解过去的经济,更 重要的则是因为他们使我们可以说明并评价现在的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开始:非历史主义成为主流 自新古典经济学开始,尽管经济学一直标榜实证主义, 但是作为历史方法本质的经验实证方法往往让位给纯粹的 抽象演绎方法。经济学与经济史被割裂开来,经济学家沉 醉于以演绎推理建立经济学体系,而不愿意接受经济经验 的验证,经济学家所强调的实证主义成为一句空话。经济 学家为了求得逻辑上的完美无缺,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历史 的现实视而不见,试图从一个或一些不变的前提假设出发, 进一步演绎和论证,得出现实主义的结论。
用以进行生产与分配的技术与制度,人口的规模及人口所
享有的物质福利,等等。”
(三)中国近代经济史主要研究什么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考察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列强变中国独立的民族经济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曲折演进,中国社 会经济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历史。
一些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一种脱离正轨的发展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与经济史 三、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一、经济史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经济史
经济的历史(弄清历史上的经济发展状况)。
历史上的经济(分析各种经济因素的内在联系,解释 经济运行的方式及其机制)。
过去的经济实践(不仅仅研究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的 演变,更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实 践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现实的经济活动提供历 史的借鉴)。
料对经济学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
经济学中的任何一个前提假设,都隐含着对经济史实证 经验的观察和归纳。经济理论中这种经济史的经验验证,之 所以是隐含着的而不是直接的,是由经济现象的特殊性所决 定的:大量的经济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似乎是一种无需 验证的事实。但事实上这种假设既包含了大量的现实经济经 验,更包括了大量的经济史经验。例如,经济学中最常用的 经济人假设,事实上是通过经济史上大量现象的归纳而得出 的。这种公理性假设,绝不可能从短期的经验中得出,而必 须从对长期的经济经验的归纳中得出。

历史主义方法的持续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德国历史学派:从历史出发证明建立德国国民经济 学的必要性,试图从历史事实出发反对英国古典学派的 自由贸易主义 熊彼持、库茨涅兹、罗斯托、希克斯等,既是经济 学家,又是经济史学家
现代新制度经济学
(二)经济史的研究对经济学的意义
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 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 过实证材料的归纳提出假设,而另一方面是利用实证材
现代化(“冲击—回应”模式、“传统— 现代” 模式、刘易斯模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模式)
市场经济 政府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学与经济史
(一)经济学与经济史的分合
古典经济学:具备历史视野的经济学 亚当· 斯密首先是从历史中抽象出他的理论体系的一系 列范畴和原理,如分工、市场、分工导致市场扩大,市场 规模制约分工程度等,然后专门研究了经济发展的历史阶 段,在历史中抽象了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揭示了不同类 型形成的历史原因,历史地证明了他的分工与市场理论。
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不是经济学的流。
熊彼特:
“‘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经济课题进行 思考、谈论与著述的人们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 而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类: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结 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而“史家的技术 好比是经济分析这辆大公共汽车上的乘客。”
吴承明:经济史是“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
的经济实践(如果已经认识清楚就不要去研究了)”。
希克斯:经济史“可以看成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即一个具 有可以认识其趋势(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过程”。
(二)经济史研究什么

丹:
经济史研究,乃是“以证据为基础,经济史家对一个
确定的时空范围内的经济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这些特征 包括:该经济所生产的工农业产品的种类、数量与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