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摘要:本论文作为音乐欣赏课作业,先对这一学期所学进行了简单总结。

然后着重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浅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

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8年冬,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整个乐曲分三个部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

论文最后简单地对其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爱情;情感;真挚;西方音乐。

欣赏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理性的欣赏。

音乐作家创作音乐作品,很大程度上根据生活背景,有时创造背景,移情于音乐。

音乐可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乐理、声乐等。

而中国的戏剧又分为昆剧,京剧,豫剧、川剧、秦腔,河北梆子、评剧,黄梅戏,越剧等。

人们对不同的戏剧进行欣赏,不同的戏剧有不同的特点。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戏剧音乐的特征四功五法令人钦佩。

而在其他方面一些因素也很重要——音乐与画面的位置关系,音画同步,音画对应,音乐蒙太奇…因为它们影响着音乐的表达效果。

中国的优秀音乐如《梅花三弄》,《广陵散》,京韵大鼓,四川评弹,阿炳的《二泉映月》,陈钢与何占豪的《梁祝》……数不胜数。

对于西方的音乐,分为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神曲《创世纪》,就是古典乐派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交响乐队在西方形成,其组成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在贝多芬的作品下基本形成。

音乐家的经历是传奇的,也是艰辛的。

对于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生活经历,及创作历程,可以说少年得志,一生精品层出,却英年早逝,他的《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令人如痴如醉。

而音乐巨人贝多芬,他谈了十三次恋爱,却一次未婚,可谓一生坎坷。

他的命运交响曲,《欢乐颂》,《命运》等可谓传世之作。

令人惊奇的是,大音乐家有时也是家族性的。

,老约翰·施特劳斯以《拉德斯基进行曲》闻名于世,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则更高一筹。

当然音乐更需要创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可为其中表率。

音乐的世界是美妙的,德沃夏克的《幽默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可被称作天外之音,而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也是精妙绝伦。

当然,还有更多西方音乐巨匠,如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待被介绍……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语言”,倘若真的是如此的话,那么,欣赏音乐则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

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也是不同的。

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音乐是由情而发的,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本人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

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

下面就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特色,进行浅析。

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自问世以来,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同时打破了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

它不仅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千年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梁祝》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1】。

她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奏鸣曲式。

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一作品的结构和主题(一)呈示部这部分首先要能分辨长笛、双簧管、竖琴、小提琴、大提琴的声音以及演奏方式。

1、引子:音乐的开始首先传来几声空旷悠远的弹拨,仿佛让人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传来了婉转的长笛声,如同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和乐队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清新典雅、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江南春色。

2、爱情主题(主部主题):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以悠扬的曲调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3、草桥结拜: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

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4、副部主题: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5、结束部(长亭惜别):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

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二)展开部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

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1、抗婚: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充分表现了祝英台敢于同封建礼教做顽强斗争的壮美精神。

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2、楼台会: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

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

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

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

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在这段旋律中,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

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

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

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

长笛和竖琴奏出了轻盈飘渺的仙境般的音符,仿佛在一抹轻烟中两只蝶儿久久地幽怨地徘徊在坟前,伴随着进行了弱音处理的小提琴再现的爱情主题,似惋惜,似沉思,似同情,也似在咏叹,乐队齐奏,伴着那两只翩翩起舞的蝶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共同祝愿高飞。

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

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虽然对多数人来说没有很强的音乐细胞,也没有很高深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具备这样一种特质。

它那优美的曲调,让人的心儿不知不觉中总会随着音符的跳跃而颤动不已,会使人沉浸陶醉在那美妙的天籁之音,她所歌颂的为追求自由的爱情而奋不顾身的抗争精神也同样为人们所动容。

与此同时,她是东方的灵魂,育于西方的形式。

据资料,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已经有多位睿智而富于远见的学者指出,未来的文化,必然是东西方相交融的文化,未来的世界,也必然会出现世界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统一,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中西文化融合必然会出现极为壮丽,极富于表现力的作品,这必然是天下之大美,大境界。

《梁祝》,正是这样的一部典范或者说一种成功的探索。

它采用越剧的曲调素材,使用交响曲的表现形式,奏鸣曲的结构,而又结合的如此完美无瑕。

在小提琴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多种使用在二胡上的技法首次使用到了小提琴上,也正是这样,这首曲子才在表现控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婉无奈,惹人叹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