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2009-12-15 15:22:37)转载▼标签: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一、当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界定为了能够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首先要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可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就很难界定。

一)当代中国究竟是什么社会?1、在改革开放之前,一般皆宣称中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

主要是经过1956——58年“一化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和个体商贩经济的改造),实现了工、农、商业的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为公有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成了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虽然这一宣称,后来因坚持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被打破,但未改革之前,我国始终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这个称呼,有时还出现在某些媒体上,但似乎不很理直气壮了,因为我国实际上已经不是单纯的社会主义社会啦。

2、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我国社会的性质,是“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应称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但此说也难以成立,因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时似乎主要是指我国的社会经济还比较落后,没有实现“四个现代化”,虽然实现了一切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却与社会主义的称号尚有较大距离;所以称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3、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各类私有经济的引进和国内公有经济制的打破,这“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有了一些变化,指的就不单仅仅是经济尚不发展,而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私有经济为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初级阶段”。

4、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性质,就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提出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来为这一特别的“社会”,做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证。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吗?当然已经不是社会主义。

是资本主义社会吗?,也绝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吗,究竟是什么社会?因为如果说是资本主义性质,则许多人会大不以为然地反驳:中国经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体部分和土地等都是公有制,绝对不是资本主义。

如果说是社会主义,则许多人也会振振有词地反对说,中国的私有制经济,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而且还在不断上升;而公有制经济部分,大多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哪里还什么社会主义?这两种理论都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认识社会的性质,是“经济性质确定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似乎都有理,但显然又都不确当。

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五阶段发展史学说的理论思想,就很难界定当代我国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社会?我们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来分析,有可能得出科学的认识。

二)从对当代世界的性质分析,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我曾有文论分析过但代世界的性质,得出了当代世界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期的结论(请参见有关文论)。

就可以肯定地说:当代世界各国,都是资本主义社会;虽然除中国等少数国家在试行各类社会主义制度之外,不完全是资本主义;但从经济上说,都是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范畴之内。

这种经济体制,又是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当代世界,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期;则当代中国的经济也应属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期中的新兴经济部分(本人另有专文分析中国经济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2、如果用这一结论来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则似乎就该认定是资本主义性质。

可是认真研究起来,这一分析也是“经济性质决定论”,也不确当。

三)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1、因为和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各个国家比较起来,中国的经济的性质,显然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经济的运行规律,不同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中,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对市场的管理和干与的力度大。

2、其特点有如下不同:甲、比较起来,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进行一定力度的管理和干与,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掌握关系国计民生命脉的经济实体,故其管理及干与的力度不大,不能起重大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而中国国家的管理和干与,由于掌握关系国计民生命脉的经济实体,故其管理及干与的力度大,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是可以起重大的甚至决定性作用的。

乙、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完全按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指导、管理和适当的干与其社会经济;而中国则实行对国家经济的两制管理和干与制。

丙、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集团,都完全是其社会主导阶级的资产阶级中的部分阶级集团,在其资产阶级所谓“民主法制”的监督下,管理和适度调控国家经济的运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各类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的前提下,在各类资产阶级内部激烈的阶级争夺和斗争的情况下,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国家的领导集团,是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领导下,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制,这一体制,是在保护国家利益前提下,照顾各社会阶级的多方利益而进行统筹兼顾的管理体制。

因此,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四)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或者说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中包含资本主义的社会。

这一社会的主要特点是:政治上:工人阶级(通过其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和依靠国内各阶级(其中包括各类资产阶级)组成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表现在政治体制上则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参政制。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虽已分立,但又都受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因此出现了共产党高度集权领导的政治制度特点。

虽然共产党也施行了对党的各级干部官员的党的政法纪律的高度监督,仍因监督不全、监督不力,不能彻底解决权力腐败问题。

因此这一政治制度决定了,不能如同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可以单用民主法律制度,来解决所有社会矛盾问题;需要在运用一定的法律制度之外,还要用党的政治领导来解决,而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这种政治领导的根本体制。

经济上则是中国国家的领导集团,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领导下,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制,这一体制,是在保护国家利益前提下,照顾各社会阶级的多方利益而进行统筹兼顾的经济体制。

二、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首先就必须科学地认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

我曾有专文分析论述了这一问题,现简略转述如下:一)认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的重大意义这是关系全人类生存、发展的大计,也是全人类科学认识当代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可是,全世界一切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教授等等,有谁对这个问题,做过一种较为接近科学的分析吗?请问诸位网友,能够回答吗?可以说根本没有。

二)只有马克思主义曾经做出过明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贯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的矛盾”。

全世界各国的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谁又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分析做过认真的研究,说过一个不字,得出过什么不同的见解?也从来没有!三)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认识的缺陷1、科学发展观理论思想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七大理论思想系统的发展,其实际运用,内涵十分广泛,将涵盖当代世界的各方面问题。

重新分析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得出完全不同的分析结论,就是科学发展观理论思想体系的一项重大的创新思想。

,2、科学发展观理论思想体系,首先列举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概念的缺陷:马主义认为贯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的矛盾“。

可是,这个结论和马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两类基本矛盾中所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并列关系,因而这个立论是二元背反的:因为“社会化的大生产”这一概念,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模式,其中就包含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要件。

3、这两个概念说的是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种不能产生矛盾的并列的范畴。

因此这一结论有几项缺陷:其一、是对社会基本矛盾定论的重复,没有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的或根本性的生产关系中的矛盾的特点;其二、是没有提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中的最重要、最具发明创造活力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其中主要有广大的资产阶级,包涵掌握各类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和各级政府官员、文理各科专家、学者、经济运作中的各类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有产阶级,作为生产力的主体要素,也包括所有的无生产资料的工农及广大三产业服务劳动者等的社会生产力基本要素,参与其在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的重大作用,因此不能解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许多现象和规律。

其三、更大的缺陷,是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资料,其理论范畴狭窄,只指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生产的范围,还没有包括人类进行的六类文明财富的生产部分,故其所分析的“当代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完全背离了社会的实际,自是不科学的认识。

四)为此,本人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体系,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的全新理论:1、首创性地提出任何阶级社会发展阶段,其社会不仅仅只有两类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还有生产关系中的对抗性阶级矛盾和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内部的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第二类矛盾;这一矛盾又是贯穿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始终,是推动该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这样,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只有一类阶级斗争的理论,就提出了任一阶级社会里,有三大部类阶级斗争的学说。

2、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三大类基本矛盾中,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大多数群众在多种私人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实体中,进行社会化的大生产;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束缚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也不能满足人类普遍要求公平竞争和共同富裕的矛盾。

这是第一类两大对立阶级的基本矛盾;其第二类基本矛盾,就是运用六类劳动形态及其掌握六类文明财富生产的生产资料的阶级,也就是包括一般所指的掌握物质财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和掌握其他文明财富(特别是政治文明财富和精婶文明财富及金钱财富)生产资料的各类的资产阶级,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阶级,也是社会的统治阶级,其内部不断进行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经常化的激烈竞争,是充分展示和体现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机制活力的主要内涵;也是推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其详细论述可参见拙著《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体系研究》有关内容)。

其第三类基本矛盾,则是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各类科学技术(包涵人文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而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在资本主义经济母体中逐步产生新兴经济形态;同时产生这一新兴经济形态的代表的新兴阶级群体,它们和旧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与其代表的旧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社会根本性的阶级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