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坤卦 【 】2. 【白话】 【解读】特别是“元”“元”只有在乾卦是指创始,在其他卦则是指开始。不过坤卦的指继创始之后的最初生成作用。这一点在《彖传》会有所说明。万物生成之后 所形成的整体,自然也是通顺畅达的。相对于乾为天,坤是地,是万物之母。,而不是普遍的利贞。牝马是母利牝马之贞”“坤卦异于乾卦之处,是马,柔顺而健行,所以取为象征。在此,牝马象征坤道有如大地,顺着天的法 则健行不已,又能养育万物。时,要参考坤卦的随顺,而不能率先带头。随顺在君子有攸(所)往”“ 后,则会找到主人,亦即以乾卦为其依归。《易经》有阳先阴从的观念。西南是阴方,坤可以找到同类;东北是阳方,虽然失去同类,但是获得了主人。因此以上二者皆为有利。关于方位,在此可参考《后天八卦图》:
西南皆为阴类,东北则属阳类。
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领先而走会迷路,随后而走会找到主人。有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并在东北方丧失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六爻皆阴)【
2.】
《彖》曰: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1 / 14
【白话】 《彖传》说:至广啊!坤卦所象征的元气,万物借它而得以生成,它也由此顺应了天 体。坤卦所代表的大地以其厚重来承载万物,功能也响应了无边无际的需求。它包容宽裕而广阔远大,使各类物种都通顺畅达。母马是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而没有疆界,性格柔顺而适宜正固。君子在前进时,率先行动会迷惑而失去正道,在后随顺就可以获得恒常法则。在西南方得到朋友,是指伴随同类前进;在东北方丧失朋友,是指最终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在于配合大 地而没有疆界。 【解读】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接上《彖传》与《象传》(《大象》)。然后是分述各爻爻辞。爻辞的《象传》(《小象》)则直接附于其爻 辞之后。有微妙无比的之意,在此译为至广,是为了配合地的属至”至哉坤元”,““,有如父与母,代表原始的生命力。有此可知,《易””,乾与坤称“元性;“坤元经》在以乾为首时,并未忽略要靠乾坤并建、阳与阴合作,才可充分说明万物,各有功“顺承天””;乾是“统天”,坤是资生资始生成变化之理。乾是“”,坤是“ 能,不可或缺。我们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即出于类似观点。坤卦六爻皆阴,所象征的是无比的承受力与柔顺度。这正是与天相对应所利贞”“的地。像母马那样,既能健行又至为柔顺,如此恒常坚持,就是它的在。换言之,这种柔顺其实也是一种刚强。君子效法坤卦,随顺而行,但仍可 ”。“得常“西南得朋”与“东北丧朋”各有其利。譬如,女子年轻时有众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众友而与男子成亲,二者皆利。朱震说:
“得君者,臣之庆;得亲着,子之庆;得夫者,妇之庆。庆者,未有不离其朋类而得者也。”有此可知,乾与坤(阳与阴)的关系是可以应用在多重人际关 2 / 14
系上的。一般而言,阳主阴从,阳先阴后,阳为主动者,阴为受动者。坤卦以 “安贞”为吉,其故也在此。 【 2. 】 【白话】 【解读】《大象》是解说全卦的。坤卦由下坤上坤组成。它所代表的是地,而其 性质则是顺。 《象传》说: 大地的形式顺应无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得道来承载万物。 《象》曰:厚德载”,坤卦是“相对于乾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物”。两者搭配,则过程与目的同时显现,而君子的认生规划也十分清楚。
【 2. 】
【白话】 【解读】”履”初六,位居最下,有如人之足,所以用“坤卦第一爻是阴爻,称为“ 字。霜是稀薄的碎冰,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见微知著,可以判断将有坚冰。程颐说:
“犹小人始虽甚微,不可使长,长则至于盛也。”《易经》常以阴爻比拟小人,可供参考。
【
3 / 14
2._x0005_】 【白话】 【解读】六二居下卦之中,又是阴爻居柔位,并且二是地位,所以是最足以代表 地道”的描述。全卦之爻。爻辞无异于对坤卦作为“古人认为天的运动是圆环状,地的运动是直线状,有此形成天圆地方的 观念。孔颖达云:换”“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是万物各自依其条件直接产生,只要条件成熟就自然出现了。能够”“直言之,”光的“如此,才会使万物遍及四方,由此造成广大无边的大地现象。“地道光也” ”。“通广“地道”是“直方大”,君子在效法时,“直”代表真诚,“方”代表方正,“大”代表包容。对内真诚而对外方正,互为表里,而根本态度则是包容。“习”是不必可以修习或修治,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无不利”之意是无有不利(而不是没有不利),如此文义较六二。直接产生,遍及四方,广大无边,不必修习,无不有利。
《象传》说:
六二这一爻的活动,是直接产生而可以遍及四方。不必修习却无有不利,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
《象传》说:
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到来,这是因为霜是阴气开始凝结。循着此一规律初六:
4 / 14
履霜,坚冰至。 《象》曰: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坚冰。 是因为大地之道广大无边。顺并且符合“地道”的性质。 【 2.】 【白话】 【解读】六三进入人位,相较于天位而言,它代表了臣道。此外,六三处于下卦 之上,必须待时而动。 此时虽有文采(亦即德行可观),也要正固守之,等待时机成熟。字,代表可能性,这是配合六三的位置而言。如果真有或””的““或从王事。处于”,不谈功业,要将荣耀归于君王,如此才会“有终这种机会,也须“无成” ”。”通“广光知光大也危疑变动之际,最重要的就是“”。“由全卦看来,六三已经形成一个单卦的坤,具有坤的基本德行,但是由于处于下卦,所以合言之是“含章可贞”。其次,六三尚未形成完整的坤卦(无成),但是下卦已经走到(终点)。
【
2._x0007_】
【白话】
【解读】
5 / 14
是不管才华括囊”六四开始进入上卦,处境危疑不安,最好加以收敛。“ 如何杰出,也须扎起袋口,不要外露,像守口如瓶一般谨言慎行。,但是相对的也不会有任何称誉。如果与乾卦的无咎”如此,自然可以“ 九三与九四对照,可知处在 ”,就应该满意了。四这二爻能做到“无咎三、 扎起口袋,没有灾难也没有称誉。六四。 《象传》说:
扎起口袋而没有灾难,是因为谨慎所以没有祸害。 括囊;无咎,无誉。六四。 《象》曰: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蕴涵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没有功业却有好的结六三。 局。 《象传》说:蕴涵文采而可以正固,是要等待时机再作发挥。或者跟随君王做事,是因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三。 《象》曰: 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为智虑周延而远大。【 2.8】
【白话】 【解读】 / 6 14
是中色,依后”六五是阴爻居阳位,并且是中位。这时应该怎么办?“黄现代五行之说,黄是土之色,并且位居中间(东为木,青色;南为火,红色;是下身之衣(古代所谓西为金,白色;北为水,黑色;中为土,黄色)。“裳”的衣裳,是指上衣下裳),所以译为衣裙。六五居中位,所以穿上黄色(中色,又是土地之色)的裳。裳是下衣,表示阴之顺阳,不敢居上位。因此,配合大地之色,又是居中的黄色,穿上黄色衣裙,匡威完全符合坤卦的角色,因 。“大吉”的美好程度最高,超过了此称之为“元吉”。“元吉”,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无异于以臣代君,以妇如果在此没有采取“黄裳”,则再度强调有文采而能守中的重”“文在中也可能成为大凶。至于代夫,“元吉” 要。 【 2.9】
【白话】 【解读】上六是坤卦完成的一爻,此时六爻皆阴,阴气极盛,也可以称为龙。它 与象征乾卦的龙在郊野(上六居六爻最外,有如在大地的边远地区)作战。是受伤之证,表示阴爻在让位前血”“黄”是地色。“为青色,是天色;“玄” 的挣扎,出现交接之际的玄黄混杂阶段。,都在提醒我们上位是个结”穷“”亢,坤卦上六象辞说“乾卦上九爻辞说束,必须改弦更张。只有变化才可能找到新的出路,也才可能让生命力持续发 展。 【 2.】 利永贞。用六。
象曰: / 7 14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龙在郊野战争,它的血是青黄色的。上六。
《象传》说: 龙在郊野争战,是以为它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战龙於野,其血玄黄。上六。 《象》曰: 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黄色得衣裙,最为吉祥。六五。 《象传》说: 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是因为既有文采又居于中位。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白话】 【解读】,是《易经》中仅有的两句附加象辞。由于坤卦”“用九“用六”有如乾卦的永说明如何应用于全卦。由于坤卦本性柔顺,所以须由“六爻皆阴,就以“用六” 而有利。贞”乾为始,坤为终。乾创始万物,坤接纳万物,犹如大地让一切安顿,把上天所造的一切都加以完成。为了扮演此一大的终局,则要靠“永贞”。
【
2. 】
8 / 14
【白话】 《文言传》说:坤卦最为柔顺,但活动时却是刚健的;最为静止,但功能遍及四方。它随后而走找到主人,但却有恒常法则;包容万物,并且化育广大。坤卦的原理就 是顺应吧,它顺承天体并且按照时序运行。 【解读】《文言传》只论乾坤二卦,无异于揭示纯阳与纯银的性质、功能及启 发。对于理解其余六十二卦的阴阳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易经》有一套相对观,就是以阳表示动、刚、圆、开,以阴表示静、柔、方、合,但是阳与阴并非截然二分,而是彼此相含,有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有阳眼,阳鱼有阴眼)。以坤卦为例,它是至柔的(顺承天体),但活动却已然刚健(按时许进行而不曾中止);它是至静的(宛如没有任何变常被译为德行方正,这是联想到人的“德方”化),但功能却遍及四方。在此, 修养功夫,离本段主题稍远。 ,可知本段所指:直方大”最能代表坤卦的是六二,配合六二爻辞的“化(遍及四方),“是描写“方””动也刚”是描写“直(直接产生),“德方”“时,再回归到《彖传》的主旨。”(广大无边)。最后谈及“坤道大光”是描写“”本段以下分别述及各爻,则发挥《象传》主旨,其中着重君子所得之启发。这 译为德行方正的原因之德方”也是我们不把本段的“
一。“承天而时行”一语中的“天”,是指天体或天体的运行法则(此时可称为天道)。在此若使用“天道”一词,必须强调其自然义,否则“时行”二字失去对应。
【
2.
】
《文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