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像解剖学》教学大纲

《影像解剖学》教学大纲

《影像解剖学》教学大纲(学分:4.5 学时:90)一、课程目的与要求1. 目的影像解剖学是随着影像诊断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影像基础学科。

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医学影像专业课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能够从影像学的范畴观察辨认人体正常的结构,从而奠定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2. 要求在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采用X线和断层影像学的方法学习,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影像表现,为后期临床影像学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分两个板块讲授:①断层影像解剖学5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为2:1。

掌握人体各部横、冠、矢不同断面典型结构表现。

②X线解剖学4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为1:1。

掌握人体各系统X影像正常表现。

二、选用教材:1.X线解剖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刘丰春主编,第1版。

2.CT解剖学,刘丰春主编,青岛大学医学院,第1版。

3.断层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树伟主编,第2版。

4.参考教材:断面解剖学,姜树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

5.辅助教材:《X线解剖学》CAI出版物,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CT解剖学》CAI出版物,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断层影像解剖学第一部分、影像解剖学简介和断层解剖学绪论一、主要内容:(2学时)1.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概念、特点、研究范围和意义。

2.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历史、现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3.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二、教学要点和要求:1. 掌握断层影像解剖学医学术语:CT值、部分容积效应、边缘效应、T1和T2加权像、流空现象、回声。

2. 了解影像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定义、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史。

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解剖学的异同点三. 重点和难点:1、重点:部分容积效应、边缘效应、流空现象、回声。

2、难点:CT值、T1和T2加权像。

第二部分颅脑的断层影像解剖学一、主要内容(一)颅骨CT解剖(3学时)1.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2.颅盖骨的CT解剖。

3.颅底骨的CT解剖;面颅和咽喉部的CT解剖。

在颅底五个层面中包括平视神经管的层面、颞骨岩锥上份层面、颞骨岩锥中份层面、颞骨岩锥下份层面、颅底下面层面。

(二)脑膜脑池脑室CT(3学时)1.脑膜的CT解剖。

包括大脑镰的CT解剖、小脑幕的CT解剖。

2.脑池的CT解剖。

包括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池、终板池、环池、鞍上池、桥小脑角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延池。

3.脑室的CT解剖,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三)大脑断层解剖1.大脑断层导论。

(2学时)大脑外面、内面和底面观主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脑膜形成主要结构、脑池和脑室位置。

2.颅脑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

包括:(4学时)中央旁小叶层面、半卵圆中心上部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

半卵圆中心下部层面,包括胼胝体干层面、帆间池层面(胼胝体压部层面)、大脑大静脉池层面(松果体层面)、前连合层面、乳头体层面、视交叉和漏斗层面、垂体层面。

3.颅脑的冠状断层解剖及MRI图像。

包括:(3学时)额窦和大脑额极层面;额嵴层面;筛骨鸡冠层面;上颌窦中份层面;上颌窦后份层面;大脑颞极层面;胼胝体膝层面;垂体层面;乳头体层面;红核和黑质层面;小脑中脚层面;松果体和四叠体层面;胼胝体压部层面;侧脑室后角层面;小脑镰层面;窦汇层面。

4.颅脑的矢状断层解剖及MRI图像。

包括:(3学时)头部正中矢状面右面观;头部正中矢状面左面观;内囊膝层面;苍白球层面;壳层面;颈内静脉层面;茎突层面;颞下颌关节内侧份层面;颞下颌关节外侧份层面;外耳道层面。

(四)脑血管影像解剖(3学时)脑血供特点及脑血管的断面区域配布。

包括:颈内动脉系包括颈内动脉的虹吸部、大脑前动脉的分支、大脑中动脉的分支的DSA图像正、侧位像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包括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分支的DSA图像正、侧位像表现。

大脑的静脉,包括大脑大静脉和大脑深静脉及脑底静脉环。

二、教学要点和要求:1、了解:(1)颅盖骨的CT解剖、面颅的CT解剖。

(2)不同层面上脑膜的CT表现、不同层面上脑池的CT表现、不同层面上脑室的CT表现。

(3)脑的背侧面观、脑的内侧面观和脑的底面观。

(4)脑静脉的DSA影像表现。

2、掌握:(1)颅底骨五个层面的CT解剖。

(2)颅后窝脑膜的不同CT表现类型、CT图像上脑池和脑室的鉴别。

(3)帆间池和大脑大静脉池层面脑的横断层解剖。

(4)胼胝体膝部、中部和压部层面脑的冠状断层解剖。

(5)大脑基底灰质区脑的矢状断层解剖。

(6)大脑前、中、后动脉在DSA图像上的正、侧位像表现、椎动脉在DSA图像上的的正、侧位像表现。

三. 重点和难点:1、重点:(1)颅底骨五个层面的CT解剖。

(2)颅后窝脑膜的不同CT表现类型。

(3)脑的背侧面观、脑的内侧面观。

(4)帆间池和大脑大静脉池层面脑的横断层解剖(5)胼胝体膝部、中部和压部层面脑的冠状断层解剖。

(6)大脑基底灰质区脑的矢状断层解剖。

(7)大脑前、中、后动脉在DSA图像上的正为位像表现、椎动脉在DSA 图像上的的正位像表现。

2、难点:(1)颅底下面层面的CT解剖、视神经管与眶上裂的鉴别、中鼻甲和下鼻甲的区分。

(2)CT图像上脑池和脑室的鉴别。

(4)脑的分叶和各脑叶的沟、回。

(5)大脑前、中、后动脉在DSA图像上的侧位像表现、椎动脉在DSA 图像上的的侧位像表现。

第三部分胸部断层影像解剖一、主要内容:(一)纵隔(3学时)1、纵隔的横断层解剖,包括以下层面:经第一胸椎体的横断层;经胸膜顶、肺尖的横断层;头臂静脉汇成处的横断层;经颈静脉切迹平面、第二胸椎间盘的横断层;经左、右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上缘三大分支的横断层;经主动脉弓稍上方平面和第四胸椎体的横断层;经主动脉弓的横断层;经主动脉弓起始和奇静脉弓的横断层;经肺动脉分杈的横断层;经肺动脉窦的横断层;经主动脉窦和左、右上肺静脉的横断层;经左、右下肺静脉、四心腔横断层的横断层;经左、右下肺静脉底段静脉干的横断层;经三心腔的横断层;经膈腔静脉孔的横断层;经左、右肺韧带的横断层。

2、IASLC纵隔淋巴结的分区。

(二)肺的断层解剖(3学时)1、支气管肺段的划分。

2、肺动脉段支的划分。

3、肺静脉分支与肺动脉分支的异同。

4、肺段在横断层上的划分。

5、肺门的横断层解剖。

6、胸膜及胸膜隐窝的断层解剖。

二. 教学要点和要求:1、了解:(1)纵隔淋巴结的断层影像表现。

(2)肺动脉、肺静脉和肺内支气管的造影基本影像表现。

2、掌握:(1)主动脉弓层面纵隔的断层解剖、气管杈层面纵隔的断层解剖。

(2)肺动脉、肺静脉和肺内支气管造影相互间异同点比较;肺段在横断层上的划分。

三. 重点和难点:1、重点:(1)典型层面上纵隔的断层解剖。

(2)肺动脉、肺静脉和肺内支气管造影相互间异同点比较。

2、难点:(1)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杈层面等主要层面上纵隔结构自上而下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2)肺段在横断层上的划分。

第四部分腹部一、主要内容:(一)腹膜和腹腔间隙(3学时)腹膜的分布和形成的主要结构,包括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囊、网膜孔;在肝、胃、脾周围形成的主要韧带等;在肠管形成的各种系膜位置,以及在断层上的位置特点,主要包括连续横断层上网膜囊的出现规律。

肝周间隙、肝肾隐窝、腹膜后间隙划分和界定,以及在断层上如何辨认区分,主要包括连续矢状断面上肝周间隙发生的变化。

(二)肝内管道和肝段的划分(3学时)包括:肝内管道的组成、走行分支分布,主要包括肝门静脉分支分布,尤其是肝门静脉左支分部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囊部,在层面上可作为肝段划分的标志性结构,肝静脉分为左中右尾状叶静脉和右下后静脉等,在肝内肝门静脉和肝静脉在影像上的鉴别原则。

肝段依据肝静脉所在的肝裂把肝脏分为左内外叶、右前后叶和尾状叶五叶,又依据左右段间裂左外叶和右前后叶分成上下两段,加上尾状叶自成一段,共八段。

(三)腹部的横断层解剖(3学时)腹部横断层以肝门平面、和十二指肠水平部平面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肝内管道和肝段变化,以及肝周间隙、胃、脾不同表现,膈脚后间隙、右肾上腺三角、门腔间隙,第二阶段主要是腹部大血管及主要分支出现,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出现的层面表现;胰的不同层面表现;十二指肠上部、降部和升部、水平部在不同层面的位置分布和表现。

第三阶段是小肠及其系膜、血管的出现在不同层面的表现特点。

二. 教学要点和要求:1、了解: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左肝上后间隙、左肝下前间隙。

肝的表面形态、肝表面分叶与分段。

下腹部不同断层解剖层面上的器官结构基本位置、排列与毗邻。

2、掌握:左肝下后间隙、肝段在层面上的的划分。

肝内管道的分支分布和特点、肝段在层面上的划分。

上腹部在肝门以下不同断层解剖层面上的器官结构基本位置、排列与毗邻。

三. 重点和难点:1、重点:肝周间隙的在不同层面上的识别、肝段在层面上的的划分。

肝内管道的分支分布和特点。

上腹部横断层解剖2、难点:左肝下后间隙在不同层面上的识别、肝段在层面上的的划分。

肝段在层面上的划分。

胰腺出现层面上腹部横断层解剖。

第五部分盆部横断层解剖一、主要内容:(3学时)(一)第一阶段:从第5腰椎间盘至髋臼上缘。

主要包括:1.盆壁:髂骨翼、骶髂关节、第5腰椎、骶骨上份、髂腰肌、臀肌。

2.下腹壁。

3.髂血管与淋巴结、腰丛和骶丛。

4.腹膜腔下份:回肠、盲肠、阑尾、乙状结肠、直肠,输尿管。

(二)第二阶段:从髋臼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主要为盆腔结构,包括:1.盆壁:髋臼、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耻骨支、耻骨联合、坐骨支、坐骨结节、髂腰肌、臀肌、大腿肌、盆底肌。

2.腹股沟区与精索。

3.盆腔脏器的动脉及静脉丛、股血管、淋巴结和坐骨神经。

4.泌尿器-膀胱、输尿管、尿道、生殖器-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直肠。

5.精囊腺三角是指精囊腺与膀胱壁之间的向外夹角,此角消失可能为病变所致。

6.子宫直肠陷凹-横断层上子宫与直肠之间形成的陷凹,是女性盆腔积液易存留的部位。

(三)第三阶段:为耻骨联合下缘以下主要为男性会阴部的结构及大腿上段,包括:1.会阴肌。

2.男性外生殖器-阴茎、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男性尿道、肛管。

3.股骨及周围肌群。

二、教学要点和要求:1、了解:男、女性盆部的冠、矢状断层解剖。

2、掌握:男、女性盆部横断层解剖。

男性盆部前列腺出现层面上横断层解剖。

女性盆部子宫出现层面上横断层解剖。

第六部分脊柱和四肢断层解剖一、主要内容:(一)脊柱的断层解剖(3学时)1、颈段脊柱的断层解剖。

2、胸段脊柱的断层解剖。

3、腰段脊柱的断层解剖。

4、骶尾骨的断层解剖。

5、脊髓及其被膜的断层解剖。

6、椎管侧隐窝的周界、交通、前后径测量。

7、腰神经通道。

8、UTAC(二)四肢的断层解剖(3学时)1、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断层影像解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