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文化特色及活态保护
E ]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l区 域经 济
鄂伦春族文化 特色及活态保护
王慧 元 中 国环 境 管理 干 部学 院 河 北秦 皇 岛 0 6 6 0 0 4
基 金 项 目: 黑龙 江省 教 育厅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项 目 “ 鄂伦 春 族 史诗 《 英 雄 格 帕 欠》 典 籍 英 译 ” ( 1 2 5 1 2 0 0 1 ) 阶段 性 研 究 成果 。 摘要 : 随着 经济 全球 化 的发展 , 民族文化 随之 受到 了冲击 , 鄂伦春 族 文化 即将 面临着 变异 , 保护 文化 刻不容缓 。 本文在对活 态保
护 的分析 基础 上 , 阐述 了 鄂 伦春族 的 民族 文化特 色, 并从 多方 面 提 出在 活态保护 原则之下对 鄂伦春族 文化 的具体保 护 对策 。 关键 词 : 鄂伦春 族 ; 民族文化 ; 特 色; 活态保护
一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内涵
“ 活态流变 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 ,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活态保护要保证其本质特征, 进行以 “ 活态”和 “ 流变”为特 的保 护。 “ 活态 ”的特 l 生 决定了其保护需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传承 性, 保证更多的群众参与l 生,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依然存活。 “ 流变” 的特性骂捌 甜 中也夏 亍 仓 0 发 展。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活态保护”内涵可以理解为: 在非物质文 化遗 产的 “ 活态”和 “ 流变 ”特 征基础上 , 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待 其保护对象, 要注重对传承人的保护 , 以 “ 人”为本, 同时正确对待对文 化空间的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 要以不断创新的思想为基 础, 加大立法或相关政策的推行, 政府给予财政支持, 并鼓励群众的参与 性, 非物质史 也 产的开发要注意适度的原则, 进行产业化发展。
二、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特色分析
鄂伦舂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本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鄂 舂 吾 属阿匀 泰 钾 揉游 厦 芒 圻 吾 彭 臣 折 语支, 己 方 { 4 。号 仑 春 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通用汉语。鄂伦春 以万物有灵为主观念的萨 满教 。 1 、独具特色的游猎文化。直到上世纪中叶, 鄂伦春族仍是我国唯 全 民族 以狩 猎为 生的民族。f 电 1 门 生活在大 小兴安岭 , 这 里山高 谷深、 溪流纵横,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 鄂伦舂 人世世代代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 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 鹿, 游猎在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之中。直到上世纪5 O 年代, 他们才走出森 林, 开始半阱 定居生活。 2 、鄂伦春族文学主要是 “ 口头创作”。鄂伦舂族人通过 口耳相 传, 将其文学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其形式主要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歌谣、谜语等。 “ 历史神话传说”是鄂伦舂族文学口头创作中的最早 形式, 此外还有歌颂英雄人物和集体战胜大自然或邪恶势力的传说故 事, 以动物为主题的童话和民间故事等, 吾也是鄂伦春族的一种口头 创作文学形式 , 内容 主要来源 于传统的狩猎生活。 3 、独特 的手工艺 品。鄂伦春族 的手 工艺品是用桦 树皮制作 的 , 主 要有盒、篓、桶 、箱和轻巧的桦皮船等, 并雕绣精美图案, 这凸现了鄂 伦春 族的狩 猎文化特色 。这些桦皮器 皿做工精致 , 造型 美观 , 装饰手法 剌打花和剔刻为主。纹样以植物纹、几何纹居多。桦皮盒、箱、 篓上多加纹饰, 目 设计华美, 色彩绚丽, 其中象征爱隋的南绰罗花( 兴安杜 鹃 最 多、最漂亮。 4 、刺绣工艺。鄂伦春族的刺绣方法主要有两种 , —种是用各种颜 色的花线直接在皮制品— 匕 刺绣, 另—种是将皮子剪成各种花纹后缝制在 皮制品上 。早期刺绣用的是骨针和用鹿、狍子的筋制成的线, 近代以 来, 多用铁针和彩色丝线。 5 、传统节 日。鄂伦舂族的传统节 E l 不多, 只有吞节、氏族的 “ 莫 昆”大会和宗教活动 “ 奥米纳仁”。近现代, 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 发生了根本 性的变化, 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 莫昆”大 会和 “ 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听取代。每年的腊月二十三, 鄂伦舂族家 庭都要进行 “ 送火神上天”的仪式, 每年六月- F AE l 是鄂伦春族最盛大 的篝火节。现在的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 也过中秋节、端午节、 新年等 节 日。 6 、具有原始 昔 文 化特色的丧葬 风俗。鄂 伦春人的葬式有三种风 葬、土葬、火葬。 鄂伦舂人以游猎为主的生产方式, 男子在社会、家
庭中的地位大大高于女子, 所以每个成年男子死亡的葬仪也就特别隆重 和神秘 。
三、鄂伦春族民族文化活态保护的对策
1 、对 “ 人”的保护更为重要。对鄂伦春族文化的活态保护 , 在要 求保护 其文化 实物 的同时 , 更要 求对 “ 人”进 行加 以保 护 。众 所周 知 “ 人”是 传承的主体 , 因此 对传承人的保 护就显得更 加重要 了, 这也 是 当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重点和准 。 2 、保护 要依据活态 保护 原则进 行。鄂伦春族 文化的活态保护应遵 循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原则进行, 并使其贯穿于过程中, 对于 其保护的宣传活动、展示展览、保护立法等事宜部应注重其原则。在 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也要保证其真实} 生和人员参与 。 3 、部分文化遗产消失的必然陛。保护更是为了发展 , 鄂伦春族文 化的保护 目的在于能够使其存在民间, 具有可续炷, 但是 , 客观来看, 人 和事物的消失性也是必然存在的, 所以部分文化的消失我们也 见 对 待。 4 、正确认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文化是不断创新和变化过 程中代 代传 承下来的 , 因此 , 文 化遗产不 同于 自然遗产 , 文化遗 产只有在人们 的 创新 当中存活并 发展下来。 5 、正确认 识文化 的 “ 创质文化遗产的 “ 原真l 生 ’ ’ 和 “ 完整性”基础 匕 昕进行的, 这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