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课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及再认识
五初中杨永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一战、二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理解识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比较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的联系及相互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紧扣教材,理清两次世界大战的线索,并巧妙地将中国与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的历史与现实横向、纵向地联系了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培养了学生的和平史观及世界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对战争的前因、后果的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中学历史事件学习法”,强化师生互动,体现学
生主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战争带来灾难组图》,让学生有主观感受。
2、复习讲练:
学案(一)梳理知识:复习已学的知识,根据下面的提示,理出所学知识的线索,并将知识梳理成体系。
依据自身情况,已掌握知识不用填写;没掌握的知识需要动手翻一翻书,动一动笔完成并强化记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2)导火线:______________
(3)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战交战双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战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一战的结果:
(1)结束:(时间和失败者):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争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战争前(1)英法面对法西斯侵略采取_________政策;
(2) 慕尼黑协定(时间/内容/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1 )二战的全面爆发:(时间和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战的扩大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的转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要国际会议:(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意/德/日相继投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二战结束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二)比较知识:把两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运用已梳理的知识,找出两者的异同点。
根据自身情况选填以下内容:
类别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起止时间
交战双方
转折战役
性质
战后格局
战争启示
学案(三)整理知识
请同学们动一动手,整理出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年表(注意大事年表的相应要素:时间+事件+影响):
学案(四)联系知识
我们中国与人类历史上的这两次战争都有关,结合所学内容列举相关事项
一战:
二战:
学案(五)情感升华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战争的伤痛,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请写出自己的感言。
学案(六)链接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
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
”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2、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A. 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3、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①恐怖活动会威胁世界和平②刺杀行动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③恐怖主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④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拯救民族危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南京大屠杀D.三大战役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A.协约国进行的侵略战争B.同盟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C.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D.塞尔维亚为民族独立而点
6、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
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7、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它”指的是
A.英国B.德国C.日本D.美国
8、影片《珍珠港》反映的场景是
A.苏德战争爆发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诺曼底登陆D.日本无条件投降
9、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为了
A.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B.根除经济危机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组建欧共体
10、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建立联合国
B.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决定建立联合国
C.1942年《联合国家宜言》的签订,标志着这一组织的正式形成
D.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11、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注明的战役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A.德国闪击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
C.诺曼底登陆
D.珍珠港事件
12、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上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幕。
“这一幕”应是A.法国签署停战协定B.日本签署投降书
C.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D.德国签署投降书
13、2011年3月16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发生了核辐射,对日本乃至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
历史上日本有两座城市也曾遭到核打击,这两座城市是
A.东京、大阪
B.广岛、东京
C.广岛、长崎
D.长崎、大阪
14、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
反思二战,你得出的最深刻的认识是
A.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B.战争有利于尖端武器的研制与发明,从而推动科技进步C.人类应热爱和平,远离战争D.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识图训练
1.用三角形分别把同盟国和协约国国家连接起来
2.在上图方框中填出: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B攻克柏林反击战C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请回答:
(1)材料出自于26个国家签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2)文中“法西斯轴心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3)这一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打败法西斯后,为维护世界和平,1945年10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5)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
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
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