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徐丽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徐丽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CT检查
能显示乳腺内的解剖结构 能发现较小的乳腺病变 能同时显示胸壁情况及腋窝淋巴结情况 作为钼靶X线摄影的补充
USG
可多角度扫查 能清晰显示乳腺内各层软组织及其内肿 块的形态 能分辨囊性肿块及实质性肿块 可显示腋窝淋巴结 对钙化灶不能显示
中南医院 乳腺影像学主要检查方法
乳腺X线摄影(钼靶和CR)
正常乳腺X线表现
美国放射学会 (AC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 据系统(BI-RADS)将乳腺在X线上密度 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
脂肪型乳腺(腺体组织<25%) 少量腺体型(腺体组织占25%~50%) 多量腺体型(腺体组织占50%~70%) 致密型(腺体组织>75%)
正常乳腺X线分型
脂肪型 少量腺体型 多量腺体型 致密型
乳腺基本病变
1、肿块 ●良性肿块:边缘整齐,锐利呈类圆形,密度均匀 ●恶性肿块:边缘模糊不清,有长短不一的毛刺 2、钙化 ●良性:较粗大、呈条状、新月形、环形, 密度高
、分散 ●恶性:细砂样、粗细不均、浓淡不一、密集 3、皮肤局限性增厚、回缩:多见于恶性肿瘤,或手
术后瘢疤所致 4、乳头内陷:见于恶性肿瘤,或发育不良 5、血管增粗、迂曲:多见于恶性肿块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
2、CT表现 平扫:●类圆形肿块,轮廓整齐
●可见粗大钙化或爆米花样钙化 增强:腺瘤呈均匀性强化
较大腺瘤边缘强化 3、MRI 4、USG
乳腺纤维腺瘤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生于<30岁的青年女性,无自觉症状 ●结合钼靶X线摄影多能作出诊断 ● CT作为补充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小叶弥漫性片状、 棉絮状或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边界不清
●有时可见分散的大颗粒状或条状钙化
乳腺小叶增生
2、CT表现
●乳腺组织结节状增生
●囊性增生为椭圆形水样密度,无强化
●可见钙化
中南医院
乳腺癌
乳腺癌的病因学
饮食及饮食相关因素 肥胖(绝经后) 高脂肪饮食 高纤维素饮食 酒精 多食蔬菜水果
中南医院
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徐丽莹
主要内容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 乳腺正常解剖结构及正常影像表现 基本病变表现 疾病诊断
乳腺增生性疾病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癌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钼靶摄影或CR 乳腺导管造影
超声检查 MRI检查 CT检查 乳腺最佳检查时间为月经后1-2周
乳腺癌的X线表现
直接征象
肿块 钙化 局限性致密浸润
间接征象:
乳头内陷 皮肤增厚水肿 肿瘤周围粗大血管 影 腋窝淋巴结肿大
直接征象( primary signs )
➢ 肿块(breast mass):结节状或不规则,多有毛刺 X线片上显示的肿块小于临床触诊
➢ 钙化(calcification):簇状、沙砾样、针尖状 ➢ 局限性致密浸润(local compact infiltration)
乳腺正常解剖
正常乳腺X线表现
1、青春期 ●乳腺主要为腺体组织,呈均匀致密影 ●皮下脂肪及腺体间脂肪呈磨玻璃样密度 ●乳腺导管呈放射状分布 2、成人期、哺乳期 ●腺体增殖,脂肪增加,腺体呈结节状致
密影
3、老年期:腺体萎缩 ●主要为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
●表现为低密度背景上向乳头方向集中的 索条状及网状影
电离辐射
激素及生殖相关因素 月经初潮年龄早 初次足月产高龄 未经产 绝经年龄晚 口服避孕药
女性乳腺癌
乳腺癌家族史
乳腺良性疾病
临床症状(clinic symptom) ➢ 好发年龄:40-60岁妇女 ➢ 症状:乳腺肿块,乳头回缩、溢血 病理类型(types of pathology) ➢ 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 ➢ 非浸润性导管癌
为起源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有恶变 趋势,多发病灶恶变约10% 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40-50岁的中年妇女 持续或间歇乳头溢液,呈血性或浆液性
乳腺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小叶增生
●又名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 ●与体内雌激素不平衡有关 【临床与病理】 ● 30~4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 ●症状与月经周期有关 ●病理上分囊性、腺性、纤维性小叶增生
➢乳腺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乳腺疾病的普查手段
乳腺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乳腺疾病重要检查方法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乳腺的解剖结构 乳房由输乳管、腺叶、腺小叶、腺泡以及 间质(脂肪、纤维、血管及淋巴管等) 乳腺的结构 1、腺泡→腺小叶→腺叶→乳腺 2、腺泡→小叶内终未导管→小叶间导管→ 排乳管→输乳窦→ 15~20条输乳管→乳头
乳腺X线摄影方位
轴位(CC位)
侧 斜 位(MLO位)
乳腺导管造影:适用于 有乳头溢液的患者,经 溢液导管开口注入对比 剂后摄片,可发现导管
内病变
乳腺MRI检查
俯卧位,双乳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内 扫描方位:横断位为主,辅以矢状位、冠状 位 成像序列:脂肪抑制序列非常重要 增强扫描:常规应用,且需动态增强检查, 对比剂为Gd-DTPA,0.1~0.2mmol/kg,静 脉团注
正常乳腺
乳腺疾病的基本CT表现
肿块:通过CT值的测量可判断肿块的囊变、出血、坏 死和钙化情况 增强扫描:良性肿瘤中等强化,恶性肿瘤明显强化
钙化 :良性病变钙化多较粗大,恶性病变多呈沙粒样 乳头内陷及局部皮肤增厚回缩:恶性肿瘤常见 乳腺后间隙消失及淋巴结增大:恶性肿瘤常见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乳腺纤维腺瘤 ●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发病率占乳腺肿瘤的首位 ●多发于30岁以下,多发生于一侧
乳腺纤维腺瘤
【临床与病理】 1、临床 ●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 ●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多小于5cm,质韧、光滑、可推动,
生长缓慢 2、病理
起源于小叶内纤维组织及腺上皮组织
乳腺纤维腺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多为1~3cm ●边缘光滑,可有分叶,周围有薄层晕环 ●部分见粗大钙化,呈环状、块状或斑点
良性肿块
恶性肿块
良性肿块钙化
恶性钙化
乳腺癌:乳头内陷 皮肤增厚
乳腺导管造影:充盈缺损
四、正常乳腺CT表现
1、平扫 ●乳腺皮肤:弧线状影,厚5~15mm ●乳头 ●皮下脂肪CT值-50Hu ●腺体呈小片状或团块状软组织影,CT值
10~20Hu ●乳腺后间隙 2、增强扫描:有强化
正常乳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