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高青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县属以上企事业单位:农业标准化是运用标准化手段将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转化为标准,通过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业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活动和农业资源的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活动。

为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措施。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运用标准化技术和管理规范,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我县不断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技术,有效促进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但是,农业标准化技术的应用面还不广,到位率还不高。

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利于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群众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各镇、各街道办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努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上新台阶。

二、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大力发展以山东黑牛为重点,以都市农业为方向,以品牌农业为依托,以打造黄河三角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基地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十大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坚持发展规模特色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服务。

(二)近三年农业标准化的主要目标1、结合“十大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我县确定建设山东黑牛、奶牛、肉鸭、大米、西瓜、蔬菜、水产、桑蚕、花卉、苗木林果等十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结合这十大基地,每年补充或新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2—3项。

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进一步完善我县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体系。

2、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2个国家级,3个省级,3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

3、加强农产品的产品认证工作和品牌创建工作。

在3年内全县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绿色农产品得到国家认证36项,有机农产品得到国家认证20项,国家地理商标保护产品4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项。

4、初步建立健全满足我县农产品生产需要的农业标准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体系。

5、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县的农业标准化进程(一)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的技术基础建设工作,建立与国家、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

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原则,围绕我县五大特色产业和十大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的建设,要从环境要求、优质品种标准及繁育技术规程,无公害、绿色、有机种养技术规范、病虫害防治,疫病检疫测报、优质农产品等级标准、安全卫生标准,农产品的采收、保鲜、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技术要求,农产品抽样、制样和感官、理化指标、安全卫生指标的检验方法标准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等方面形成协调配套的综合标准体系。

要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农产品品质提升、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地方标准研制,努力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

各镇、各街道办要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研究制定相应农业标准规范;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研制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或联盟标准,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鼓励产学研各方联合开展农业标准研究,引导有条件的农业生产主体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抢占标准“制高点”。

(二)大力促进农业标准花的实施和推广工作。

各镇、各街道办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引导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化综合管理,从而建立起“龙头+合作社+标准化基地”的联动发展机制。

在我县现有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中,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选择一些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较强的基地,以及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加以建设和推广,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向上申报,争取纳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以获得更大的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

重点建设无公害大米示范区、黑牛养殖示范区、肉鸭养殖示范区、西瓜种植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力争三年内国家、省、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累计达到6—8项。

(三)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检测资源,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包括农副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检测在内的项目齐全、分工明确,能就近就地进行快速检测的社会化检测服务网络。

质监、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检测机构要统筹兼顾、合理分工、加大投入、强化管理。

质监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奶制品、化肥、农药、饲料等项目的检测体系,开展就近就地对农药化肥等残留量快速检测工作。

农业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对土壤、病虫害、疫情种子、种苗、种畜、种鱼等检测体系。

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指标的监测。

(四)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的监督体系,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

严格产品质量控制,进一步强化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监测保证体系。

严格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加强对生产技术规范、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农产品真正达到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执法检查,重点跟踪监测蔬菜、果品、肉鱼等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种子等农资的质量问题,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销企业依法处理并公开曝光。

凡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初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四、加强领导,落实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措施(一)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镇、各街道办、各部门要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统一思想,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成立高青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分工协作。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协作,确保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县质监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全县农业标准化的规划和计划,负责农业标准的备案和农业标准信息的收集,依法开展各类农业标准实施情况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检验,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农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并监督实施;农业、畜牧、水产和各镇、各街道办负责本行业、本区域的农业相关标准、技术规程、管理规程的起草和标准、规程发布后的宣传贯彻与实施,负责本行业、本区域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安全生产的指导,组织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的申报工作;科技、农业科研机构负责农产品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开发,以及对各示范区的技术指导;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项目的编报与立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商标注册、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检查以及农产品贸易和集贸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农业标准化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

(三)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的宣传与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在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培训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自律机制的建立。

建立健全快捷方便的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健全农业标准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及时、准确、系统地收集和发布国内外农业标准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四)积极探索适应我县实际的农业标准化运行机制。

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推广中,要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采取不同的推广模式。

对于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形式,要以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千家万户的分散小生产形式,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或农业经纪人、农业中介组织等社会力量从事标准的宣贯、技术培训。

通过农资统一供应、统一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建立起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推广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以满足我县农业生产不同水平、不同层面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需要。

(五)增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扶持。

对农业标准的制订、宣传、实施和监督检查、农业标准信息服务、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督等工作所必需的经费,要给予保证。

各镇、各街道办、各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农业标准化项目资金。

同时,鼓励和动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相关单位或企业主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制定的,分别奖励企业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申办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试点)任务的,奖励申办组织牵头单位20万元,申办山东省标准化示范项目(试点)任务的,奖励申办组织牵头单位10万元。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龙头企业为主体、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格局。

附:高青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高青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刘忠远(县长)副组长:刘军(副县长)于双胜(副县长)成员:孙广新(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杜加平(县水务局局长)孟军(县财政局局长)张彩青(县科技局局长)王拥民(县农业局局长)刘云勇(县林业局局长)许延辉(县卫生局局长)王建永(县环保局局长)郭成民(县水产局局长)刘元阁(县广电局局长)王泽法(县畜牧局局长)邵磊(县质监局局长)王洪升(县工商局局长)孙广义(县质监局副局长)李永(田镇街道办主任)王建泉(芦湖街道办主任)孙秀娟(青城镇镇长)冯斌(高城镇镇长)王晓飞(黑里寨镇镇长)高辉(唐坊镇镇长)董振利(常家镇镇长)王其凯(花沟镇镇长)高平(木李镇镇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邵磊兼任办公室主任,孙广义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质监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