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ppt课件
腹膜后脂肪肉瘤 病理图片
•
图1 多形性脂肪肉瘤 HE×160图2 硬化性脂肪肉瘤,梭形细胞间散在奇异型巨细胞 HE×160图3 硬化性 脂肪肉瘤,梭形细胞区细胞稀疏、纤维纤细,图中心部是一个巨细胞,胞浆内含细小空泡 HE×160图4 硬化 性脂肪肉瘤,部分梭形细胞肌动蛋白阳性表达 LSAB法×160
临床检查
• 病史 • 体格检查 • 肛门指检
X线 和造影检查
• • • • • • X线摄片 :无特异性 ,价值有限 胃肠钡剂检查:缺乏特异性,但有一定的定位价 值。 泌尿系造影术 :判断泌尿系是否梗阻及梗阻程 度。了解肾脏功能。 通过胃肠钡剂检查、泌尿系造影术 可间接诊断腹 膜后肿瘤。
X线
胃肠钡剂检查
B超:腹膜后纤维肉瘤
B超:腹膜后纤维肉瘤
CT、MRI检查
• CT:是腹膜后肿瘤术前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它用 于发现腹膜后肿瘤、判定肿瘤特征、分析肿瘤来 源,显示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的程度,周围器官、 血管的移位情况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具有 较强可靠性。 • MRI:可提供比CT更多的信息,不用造影剂术前 即可判断腹膜后肿块的血管特征及血管受累程度。 •
腹
膜
后 间
隙
腹膜后的脉管系 统及输尿管
肾上腺
腹膜后的神经 分支:
灰交通支:连于5对腰神经
腰内脏神经:包括腹主动脉丛和 肠系膜下丛
腰神经节:
12胸椎体下半到腰骶椎间盘范围 内的交感神经节,一般为5个,数 目由于节的融合或缺如而有变异。
肿瘤的组织来源
• • • • 来自胚胎生殖泌尿残留组织 来自间叶组织 来自神经组织 来源不明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来自神经组织
• 来源于体神经(脊神经): • 神经鞘瘤 和恶性神经鞘瘤 •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纤维肉瘤 • 来源于交感神经: • 神经母细胞瘤 • 嗜铬细胞瘤 • 副神经节瘤
来源不明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 腹膜后纤维性变 • Castleman疾病,又称血管滤泡型淋巴结增生、 • 淋巴错构瘤、巨淋巴结增生或滤泡型淋 • 巴网状内皮瘤。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目的要求
• • • 了解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掌握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掌握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类型。 熟悉腹膜后肿瘤的治疗。
概述
• 发病率:占全身肿瘤的0.07 -- 0.2% • 常见为软组织肿瘤 ,可起源于胚胎、泌 尿生殖系残留组织 、交感神经系统 • 多为恶性,以各种肉瘤最多见。 • 手术不易切净,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仍 是主要致死原因。
动脉造影的表现
• • • • 动脉移位:最重要的征象,以肾动脉移位最常见 血管异常 :扩张、拉长、延伸、分离、簇状等 动脉包绕 :是恶性征象之一,但较少见 动脉梗阻:常提示该动脉血供之器官被肿瘤犯。
B超检查
• 因肠襻阻挡 ,B超诊断腹膜后肿瘤并非理想,其 意义在于: • ①能显示出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实体或 • 囊性,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 ②鉴别腹腔内肿瘤和腹膜后肿瘤,可显示临床 • 上尚不能触及的肿瘤; • ③B超诊断是非特异性的,不能明确肿块的组 • 织学类型,但近年来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 • 检术弥补了这一不足; • ④B超这一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还可用于腹膜后肿瘤 • 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
诊断
症状和体征
• • • • 压迫性表现 占位性表现 毒性反应表现 内分泌功能紊乱性表现
压迫性表现
• • • • • • • 胀、酸、麻、痛 上腹饱胀感、恶心、呕吐 肛门排气和大便不畅感 小便不畅、尿急、尿频、尿潴留 腹壁、会阴部和下肢静脉怒张 、下肢和会阴部 肿胀和沉重感 腹水
占位性表现
• 腹部肿块 • 盆腔肿块
来自胚胎生殖泌尿残留组织
• • • • • • • 畸胎瘤 绒毛膜上皮瘤 内胚窦瘤 浆液性囊肿和黏液性囊性瘤 子宫内膜瘤及Mullehan管囊肿 脊索瘤
来自间叶组织
• • • • • • • • 多见 脂肪肉瘤 平滑肌肉瘤 纤维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间皮肉瘤 血管肉瘤 恶性神经鞘瘤 少见 横纹肌肉瘤 滑膜肉瘤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间叶性软骨肉瘤 未能上腺嗜铬细胞瘤
CT
• 肠系膜下静脉向前移位。CT增强显示胰腺后方一个边界清楚的强化肿块,但未压迫临近器官; CT显示肠系膜下静脉向前移位(箭头),肿块位于腹膜后间隙。证实为:腹膜后毛细血管瘤
CT
• CT增强显示胰腺后方一个边界清楚的强化肿块,但未压迫临近器官; CT显示肠系膜下静脉向 前移位(箭头),肿块位于腹膜后间隙。证实为:腹膜后毛细血管瘤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范围
• • • • • • • • 上 界 :横膈 下 界:提肛肌和尾骨肌所组成的盆膈 外侧界:腰方肌的外侧缘 前 方 :后腹膜、肠系膜根部以及肝右叶后方裸 面、十二指肠、升结肠、降结肠和直肠 后 方 :腰大肌、腰小肌、腰方肌和腹横肌的腱 部,在盆腔内其后壁则为髂腰肌的连续 部、闭孔内肌和梨状肌。
MRI
• 腹主动脉向前移位,轴位T2WI MRI显示腹主动脉周围一个均匀低信号肿块。证实为: 腹膜后淋巴瘤。
毒性反应表现
• 发热 • 全身营养不良 • 尿毒症
内分泌功能紊乱性表现
• 低血糖 :巨大肿瘤的首先症状 • 阵发性高血压: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 • 胞瘤的特有症状
检查方法
• • • • • • 临床检查 X线摄片 胃肠钡剂检查 实验室检查 泌尿系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 • • • • B超检查 CT MRI 针吸细胞学检查 病理诊断
血管造影术
• 目的:了解血管内侵犯情况 ,以帮助制定治疗 • 措施 • 动脉造影术: • 腹主动脉造影 •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 下腔静脉造影等 • 静脉造影术: • 下腔静脉造影术
肾动脉造影
肝动脉造影
选择性动脉造影诊 断腹膜后肿瘤的意义
• • • • • • • • ①发现肿瘤的血供,通过选择性注射,可确立肿 瘤的起源; ②根据动脉造影所显示的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行 经、分布及形态等改变,可以区分腹腔内 或腹膜后肿瘤; ③了解肿瘤内血管分布情况; ④排除肾及肾上腺病变,确定肿瘤大小及位置, 尚可提示肿瘤的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