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合作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合作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合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使得传统的国内外教育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国际教育市场逐渐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日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不断拉近;各国教育在组织机构、教育方法、控制程序等方面也呈现趋同之势。

但是,做为深层稳定存在的文化,其个性和差异性在这种趋同化潮流中并没有根本改变,具体表现在逐渐形成的国际教育市场中,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无处不在。

如何既保持本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又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将成为教育趋同化时代学校的生存之道。

因此,本文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研究学校如何面对在与国外大学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来看中国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社会流动性强、多元文化社会程度越来越高、宗教问题、高校国际化等等。

再从我们政法大学自身来看主要面临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政法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高校,各种各样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聚集在一起,同时也有着许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源包括韩国、美国、南非以及欧洲各国等,那么,随着学校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平共处也是我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我校高国际化程度日趋增高,例如我校成立于2008年的中欧法学院,是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合作创办的政府间的国际型法学院,其合作团队由世界十六所著名学府组成,这就表明了我校在与国外大学的跨文化合作日益密切,但同时多元文化造成的问题也随之日益增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可能会由于语言的障碍,无法进行必要地沟通,从而引发校园冲突;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对中国校园学术氛围的不熟悉,也会导致学业成就失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宽容,将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演变成校园矛盾,如日本“钓鱼岛”事件,有些无辜的日本学生在学校遭到了很多不理智的行为等等。

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多元的文化所带来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就需要在高校开展跨文化教育。

面对以上问题,中国政法大学要整合不同文化,融合各种文化中的优秀特质,营造新型管理文化,应当根据文化分类系统所提供的思维方式,采取一些步骤,建立起一套适合跨文化条件下的学校管理新模式,使学校能够掌握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特点,从而在学校管理中尽可能避免文化冲突或矛盾,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育政策予以支持,以跨文化合作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我校的跨文化教育尚未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跨文化教育实践也未能自觉实施,尤其是对我国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而言,非常有必要制定政策上的指导文件,指导学校跨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以教育推动社会的融合。

第二,学校提供符合学生需求的项目支撑,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

跨文化教育强调的是互动,有必要增加我校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应只局限于语言,那么,在课程当中,就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不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民族化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相应的跨文化素质,这种跨文化的课程不是要单独设定,为了不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可以将之融入普通课程之中,反映多元文化的特质,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第三,在教师队伍中教师树立跨文化教育观。

在跨文化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的态度至关重要,有必要在师范教育中培养未来教师的跨文化观念,并对我校的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让我校所有教师首先具备跨文化的概念,并用之
于课堂,将学生的差异性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并发挥所有学生的优势;掌握各经济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适时给予帮助。

第四,中国政法大学应从从文化整合的运行轨迹入手,掌握跨文化管理的方法或技巧。

在不同的文化中,皆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物质文化,如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设备、校园建设文化等。

这些物质文化也代表了学校特定的价值观念。

对这些物质文化的有效利用,会使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或个体看得见,摸的着,获得使用价值和切身的感受,易被他们所接受。

不同的教职工和学生对待外来文化所持的态度各异,如果学校中的改革者自身素质高、人文修养深厚,对外来文化的容忍和接受程度就比较高。

因此,在进行学校文化整合时,应先将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和模式介绍给改革者,再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解释或示范,这比学校管理者的直接灌输更加有效。

同时,也要针对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同群体制订专门的管理和培训措施,使之易于适应、融合、学习和借鉴不同的文化。

学校应做好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职工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如采取语言培训、外来文化背景介绍、教职工或学生联谊会等形式来加强跨文化沟通,使之相互了解或理解,找到共同的文化基点,减少文化矛盾或冲突,从而达到跨文化管理的目的。

如今,随着移民浪潮的发展和全球化社会的形成,各个国家日益成为多元文化的社会,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矛盾与冲突,跨文化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中国政法大学应运用跨文化教育这一新的国际教育理念,以一种宽容和开放的方式,面对不同种族、文化和宗教背景的群体之间的社会和文化差异,促进不同社会和同一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努力打破障碍,进行交流和互惠,促进社会的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