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第2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球蛋白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酶, 运输蛋白,调节蛋白,免疫蛋白等) 多种球蛋白的分析揭示其共同的结构模式(超二级 结构,结构域,a-a转角, β- a- β环, β- 桶)
β-
蛋白质四级结构有简单的二聚体,也有大的复合体 (寡聚体,多聚体,TMV)
蛋白质变性与折叠
• • • • 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 氨基酸序列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 多肽链的折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某些蛋白质的折叠需要协助(分子伴侣,热激蛋 白家族Hsp70)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螺旋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折叠
使多肽链折叠形成片层结构
为什么蚕丝和蜘蛛网的丝心蛋白中Gly, Ala较多?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转角在蛋白质中普 遍存在(几乎占球蛋白的1/3,位于球蛋 白的表面,Gly,Pro常出现)
常见的二级结构都有典型的键角和氨基酸 成分(只有Gly常被发现)
蛋白质工程的研究方法与策略
• • 将某些蛋白质的部分功能进行分解和重组,获得 单一或符合功能的新的蛋白质。如人鼠嵌合抗体。 在目的条件中,对随机诱变基因库进行定向的筛 选和选择。如在高温和高pH下,筛选出耐热和 耐碱地枯草杆菌蛋白酶。 用蛋白质工程方法研究和阐明蛋白质“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 在对一个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深入理解 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分子设计,把它定向改造 成一个具有预期的新的特性的蛋白质。
蛋白质三级结构:
1.绝大部分球蛋白既含α-螺旋,也含β-折叠结构。 2.残基侧链所处位置由其极性决定: ·非极性残基Val、Leu、Ile、Met、Phe常位于蛋白 质内部,形成疏水性内核; ·带电荷极性残基Arg、His、Lys、Asp、Glu常位 于蛋白质分子表面; ·不带电荷的极性基团Ser、Thr、Asn、Gly、Tyr、 Trp常位于蛋白质分子表面(位于分子内部时与其他 基团形成氢键)。
蛋白质工程
• 从DNA入手,改变基因,定做新的蛋白质的技术。 这一新技术综合运用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结构与 功能的详细信息,重组DNA 技术,用定位突变基 因的方法直接修饰或人工合成基因,有目的地按 照设计来改变蛋白质分子中任何一个氨基酸残基 或结构区域,从而定向地改造蛋白质的性质,使 其具有人们所希望的性能的新型蛋白质,或者创 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性质独特的蛋白质。(见下图)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 改变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枯草杆菌蛋白酶的 His64或Ser221用Ala取代时酶的催化效率只有 1/2×105,而酪氨酸tRNA合成酶的Thr51改为 Pro51后,催化活性提高了25倍。 改变蛋白质的稳定性:枯草杆菌蛋白酶易氧化失 活,当以Ala或Ser替代Met222后,可耐受1M 的H2O2的氧化。Asn218变为Ser,在高温下更 稳定。Met50变为Phe,在碱性条件下更稳定。 改变蛋白质的特性:IL-2在体内治疗毒副作用较 大,可改造成新型的IL-2。 用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



• The End
纤维蛋白适合于结构性功能: a-角蛋白:a-螺旋以二硫键交联,头发/羽毛/指甲/角/蹄 丝心蛋白: β-折叠结构,紧密排列,富含Gly,Ala 胶原蛋白:三股螺旋,拉伸强度高与钢丝但不能伸长, 肌腱/骨胶原/ 结缔组织(每条链形成左手螺旋,在形 成右手超螺旋,含35%Gly11%Ala21%Pro)
第二章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1.概述 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高级结构决定其功能) 三维结构的多样性(只有几种在生物条件下占优势) 弱键是稳定蛋白质构象的主要作用力 肽键是刚性的平面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a-螺旋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为什么a-螺 旋比其他的多种可能构象更容易形成呢?为什么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型结构?) 氨基酸序列影响a-螺旋的稳定性 (Glu,Lys,Aln,Ser,Thr,Pro,Ala是如何影响到a螺旋的稳定性? 为什么说N-端是一个带正电荷 的氨基酸的话a-螺旋就没那么稳定了?C-端呢?)
3.球蛋白核心的组装效率高 为了避开水,蛋白质分子内部的非极性基团 紧密排列,密度与某些有机分子的晶体相当,因 此蛋白质分子内部更象晶体结构而不象油滴。 4.长的多肽链形成结构域 200个以上残基的多肽链常盘绕、折叠成两个 或更多的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聚集体,称domain。常与功能相联 系。
蛋 白 质 的 四 级 结 构
蛋白质的功能
• 与配体可逆性结合-氧合蛋白(肌红蛋白,血红蛋 白,协同作用) • 镰刀形贫血症—分子病 • 蛋白质与配体间的互补作用—免疫系统和免疫球 蛋白(巨shu细胞,B-细胞,T-细胞,免疫应答, 细胞识别,抗原抗体的结合紧密而特异) •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沿着肌动蛋白细 丝滑动)
蛋白质寻靶
• • • • 新生蛋白质含有它们最终目的地的信号 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形成分泌蛋白和膜蛋白 信号序列是蛋白质在内质网膜转运的标志-信号肽 信号识别颗粒SRP检测信号序列并使核糖体附着 在ER膜上
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是学习过程 的基本机制
学习行为的神经机制,一直是脑科学的热门研究 课题,近年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神经细胞膜上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大分子,通过其 自身的变构作用就能完成学习的基本过程。细胞 膜上的酶蛋白、受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都具有 变构特性,都可能成为学习过程的物质基础(如 腺苷酸环化酶、S-100酸性蛋白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