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有氧训练
用法
训练安排
每天用量
每天运动量
治疗天数
训练频率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大肌群、动力性、节律性) 步行 、慢跑、骑车、游泳、登山、划船、滑雪
低危类:步行、远足、骑车、游泳、登山、划船 高危类:跑步、跳跃、乒乓/羽毛球、
运动处方-运动量
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
运动强度(靶强度) 能够产生心血管训练效应
心电运动试验结果,以及功能恢复的需要,以 书面形式制定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 间、运动频率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的方案,称为 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以提高心肺、代谢、神经、肌肉、 内分泌功能为目的,为避免运动损伤及不良反 应确定的运动标准。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比较
药物处方 药品名称
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
每次剂量(规格/数量) 运动强度(靶强度/时间)
运动处方—运动量
√ Mets 理论上最常用 50% - 70% Metsmax
√主观劳累计分 Borg主观劳累程度分级标准(7 - 20分) 无监护 11 - 13分 心电监护 13 - 15分
运动处方—运动量
√最大吸氧量(VO2max) 评价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最客观有
效指标。 50%-85% VO2max为适宜强度。
判断指标
运动强度 运动量
运动强度
下列情况提示运动强度过大: 不能完成运动。 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 运动后无力或恶心。
运动量
下列情况提示运动量过大: 持续性疲劳。 运动当日失眠。 运动后持续性关节酸痛。 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明显变快或 变慢,或感觉不适。
≥3次/周
有氧训练四要素
运动
有氧运动
注意
方式
事项
运动 强度
运动 频率
作用机理
肌肉适应性 肌肉摄氧 动静脉氧 循环需求相对↓
效应
能力↑ 分压差↑ 血循环效率↑
神经适应性 效应
心率↓ 小血管痉挛↓ 血压(收缩压)↓
心输出量↓
肌肉生物学 工作效率↑
心肌耗氧量↓
效应 能耗↓
心脏作功 ↓
运动能力
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有氧运动
耐
力
持续进行某种活动的能力 人体抵抗疲劳的能力
耐力分类
肌肉
耐 力
全身
动力性 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 有氧 无氧
全身耐力
◆ 全身耐力指进行全身活动的持续能力。 ◆ 全身运动耐力决定于有氧代谢能力,取决于
①心肺功能 ②骨骼肌功能 ◆ 全身耐力训练即有氧训练。运动时的能量供给
依靠体内葡萄糖和脂肪分解。而能量的获得通 过有氧代谢途径(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合 成ATP,ATP水解释放高能磷酸键供能)。
每周3-5次
<3次/周,效果不佳 >5次/周,未必效果叠加
足够强度的一次训练效应持续2-3天
运动程序
运动和内脏调节适应能力之间存在一定 的时间延后间隔,即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心 肺功能不能随肌肉运动的开始而很快适应。
通常每次运动均分为三部分;预备活动 (warm-up)、训练运动(aerobic training)、 放松活动(cool-down)。
的阈值强度。通常用靶心率、 靶代谢当量(Mets)、最大 吸氧量(VO2max%)等表示。
运动处方-运动量
√靶心率 能够产生运动效应而又比较安全的心率。
☞ 70%~85%心电运动试验最大心率 ☞ 年龄预计靶心率=180(170)-年龄 ☞ 心率储备靶心率 (最高心率-安静心率)×60%~70% +安静 心率
供氧 需氧
氧 水 平
运动时间
供氧 需氧
氧 水 平
准备活动(warm-up) 运动时间 放松活动(cool-down
运动程序
预备运动 训练运动
整理运动
提高肌肉温度和心肺功能,避免肌肉 损伤和心肌缺血。 产生运动效应的关键阶段 方法: 1. 持续训练法
2. 间断训练法 3. 循环训练法 保持良好静脉回流、维持一定心 输出 量,防止直立性低血压或诱发心血管 意外。
◆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减少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
的发作 ◆消除制动或不运动对机体的不利影
响 ◆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
适应征和禁忌征
◆适应征 冠心病 、高血压 COPD、 糖尿病 肥胖症 、中风 脂质代谢异常
◆禁忌征 不稳定心肺疾病 传染性疾病 严重关节病变 感染性疾病
运动处方
◆定义 在康复医学中,依据患者医学体检资料和
☞ 运动前的体格检查、功能检查 ☞ 选择合适运动处方,合理把握运动持续性
和强度 ☞ 注意运动环境和运动的合适时间 ☞ 防止运动损伤 ☞ 避免竞赛性运动
运动处方制定流程
心电运动试验
病史 运动习惯史
心率
制定运动处方 实施运动方案 主观疲劳程度 调整运动方案
合理运动的判断
长期坚持同时防止超负荷
因运动强度随个人状态、环境、条件 不同而不同,所以应随时观察运动处方中 运动强度的合理性。
但累计达到靶心率的时间不应小于10-15 min。 ◆ 适用于心脏病患者
循环训练法
◆ 一组不同运动方式组成 ◆ 通常是大肌群、小肌群、动力性运动、静力
性运动交替进行。 ◆ 同时提高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 ◆ 内容丰富,易于患者接受。 ◆ 强度同持续训练法。
运动处方
◆注意事项
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定义
◆ 有氧训练 指持续一定时间、中等强度、大肌群参与、节律
性、动力性运动,以提高机体心肺功能及氧化代谢 能力的训练方法。
是心肺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脏器病的重要 康复手段,同时也是强身健体的主要方法。
定义
◆中等强度 60%~80%最大强度 ◆节律性 有规律的反复进行的动作 ◆大肌群 多个肢体共同参与运动 ◆持续性 连续不低于15分钟/次,
>80%,则对老年人和患者危险性增加。 <70% VO2max,持续运动中乳酸不增高,血液
中肾上腺素等激素保持在较低水平。 <50%,适合心脏病人和老年人
最大吸氧量( VO2max )
最大吸氧量的平台 VO2max是指在递增运动中,VO2出现 平台,不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 。
运 动 处 方—运动频率
持续训练法
◆ 方式:快走、健身跑、骑自行车等 ◆ 强度宜偏小,在60% - 75%VO2 max ◆ 完成运动后有劳累感 ◆ 适用于健康人或经一定时间训练后的患者。
间断训练法
◆ 运动中予以休息,缓解运动的应激刺激。
◆ 被动休息 & 主动休息 ◆ 时间:运动:休息 = 1:1或1:1.5 ◆ 强度:可适当提高(75%-80%VO2 m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