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教案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实习生谭建华学号114012006024 本校指导教师刘国皇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罗花金原任课教师罗花金年月日(星期) 第节课(本人本次实习第个教案)实习学校建阳市第一中学实习班级高一(7)班实习科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题所用教材教材名称: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第一册,第章节,第课时自用参考书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课时安排教学用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评价这几种消费心理2、理解四种合理消费的基本原则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接受个人消费不仅是个人的私事,而且关系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从而明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必然性;从态度上认同正确消费观的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领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板书设计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消费心理面面观1.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二、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有选择买某件东西和不买某件东西的权利,也有选择买这一件或买那一件的权利,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大家回顾下都有那些?问女生:有没有看到一个一件衣服,然后就很冲动地把衣服买下来,等买了之后又后悔了? 问男生:有看到其他同学买了流行运动鞋很好看,自己也去买?学生:有这些都是消费行为都是受到什么的影响?学生:消费心理教师:没错,不同消费行为都是由我们各自不同的消费心理而引发的。
消费心理有那些?哪怎样消费才合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了。
(二)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都存在有哪些不同的消费心理呢?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教师:同学们看看20页上面这个例子,每逢新年互送贺卡,生日的时候互送礼物,你们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吧?学生:是教师:为什么你们要送呢?学生:增进友谊教师:增进友谊一定要送礼物吗?不送不行吗?增进友谊的方式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平时以诚待人,乐于帮助别人。
是不是大家都送了我不送就感觉比较奇怪呢?很另类?学生:是教师:其实这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别人送了我也得送。
大家看课本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相关的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效仿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和行为的带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心理。
这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什么特点呢? 特点:(别人送我也送)仿效性 (别人送你再送)重复性 (盲目跟风)盲目性我们因该如何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呢?大家看到课本: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 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会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态度:(课本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教师:有时候流行一种款式的衣服,很多人都穿了。
有些人偏偏不买,他们要买大家都没有的款式,这种情况大家有没有遇到呢?比如说课本上小林的故事……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大家都阅读完了吧?展示个性,引起别人关注,这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个性的展示,有时要借助消费活动来体现。
三星电子公司听说有一批顾客对手机有独特的审美需求,这些要求有点离奇古怪,而三星公司就专门对这些有独特审美要求的顾客订做了一批怪模怪样的手机,这些人的消费心理叫求异心理。
小林的行为也是消费心理的体现,你们有没有小林这种心理呀?学校规定同学们上课必须穿校服,同学们喜欢校服吗?学生活动:不喜欢,不好看。
教师活动:有些同学觉得校服不好看,可是既然大家都穿一样的校服,就没有谁的衣服好看,谁的衣服难看的区别了呀,其实一些同学不喜欢校服是认为校服没个性,体现不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是一种求异心理。
学生活动:同意或不同意教师活动:求异心理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就拿穿校服来说,在学校要有学生的精神面貌,不应该奇装异服,这就是课本上说的要考虑社会的认可。
同学们回家了,换上各自喜欢的衣服,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张扬一下个性也是应该的。
当然,也要考虑代价,不能为了买自己喜欢的衣服花费大量金钱。
也不能过分标新立异了,不要穿件怪衣服出去吓坏了老阿婆。
教师过渡:无论是前面说的送礼物,还是刚才说的买衣服,有些同学都喜欢和别人比,比谁的礼物贵,谁的球鞋是名牌,谁的MP3好,如果比不过别人心理就不痛快,觉得没面子,下次要买个比别人更贵的才甘心。
这种心理就叫做攀比心理。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一下攀比心理有什么危害。
待会儿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板书:攀比心理教师活动:XX同学,你认为攀比心理有什么危害呢?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攀比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马季先生有一段相声,说的就是这个事:两人比起来了,一个说我的级别比你高,一个说我家的房子比你家高,比来比去,最后说了,我的血压比你高。
这种人前被夸、人后吃苦的消费行为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大家现在还是学生,花的是父母的钱,更不应该攀比消费,要知道爹妈持家辛苦啊!教师过渡:我读高中的时候踢足球,有个同学买了一双李宁的真皮球鞋,三百八。
咱不和他比,咱穿的是回力鞋,28元钱。
一是鞋质量不错,运动起来感觉不错,耐穿;二是便宜,踢足球鞋损坏得快,老用名牌,我可受不了。
这既满足我运动的需要,又经济实惠,何乐而不为呢?这种心理叫什么啊?学生活动:求实心理。
板书:求实心理教师活动:对了,求实也就是讲究实惠。
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考虑,去决定取舍。
有句广告词不是说“取舍之间,彰显智慧”嘛!这种理智的消费心理值得提倡。
教师过渡:我们要拒绝攀比心理,一分为二地看待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提倡求实心理,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成为理智的消费者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教师活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推动了我们消费观的更新。
改革开放前说艰苦奋斗,大家都能认同,现在有些人生活条件好了,就不赞同艰苦奋斗了,大兴奢侈之风。
大家看看21页上面的例子,反映了哪两种消费观念?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板书:二、做理智的消费者教师活动:勤俭和奢侈这两种消费观念是相互碰撞的,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坚持正确的原则,课本上第一个原则是什么?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板书: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教师活动:课本上说借债消费是缺乏理智的,而平时我们看到处处都是车贷房贷的宣传,这里面有没有矛盾?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教师活动:我们要注意课本上说的举债有两个条件,一是为了撑面子,二是不顾偿还条件,这就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而我们宣传的贷款消费,应该是一种以合理理财,提高生活质量为动机,且考虑偿还能力的。
因此这里没有矛盾。
适度消费除了不过度消费,同样不能过于紧缩消费、抑制消费,这样就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了。
板书: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教师活动:老师之前说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因为挡不住打折的诱惑,狠狠心买了。
回来以后又有些后悔,自己不但花了好多钱,鞋子的款式其实并不喜欢。
你们有没有这样“一时冲动”的消费经历呀?学生活动:有!教师活动:那我们都还没有做到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哦!这段话包含三层意思:不盲目从众、避免情绪化消费、物质精神消费要平衡。
大家可以简单记为:有主见,不冲动,重平衡。
学生活动:记笔记板书: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教师活动:有些同学中午傍晚待在学校,懒得出去吃饭,就打电话叫餐或者叫同学帮忙打包,你们也知道发泡塑料餐盒和塑料袋污染环境,可是依然在用它对吧?学生活动:是啊,快餐店都用这个装饭菜,没办法啊!去年国家出台了限塑令,现在超市买东西都不免费提供袋子了,大家说这样的法令好吗?教师活动:保护环境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大家从这样的小事做起,就是身体力行这一原则了。
这也是符合党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国策的。
说到吃,课本上又提到了一个现象:将饭店吃不完的剩菜打包回家,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有些同学会不会觉得没面子呢?我们讲完这个原则后再回来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板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师活动:看到这八个字,有的人就皱眉头:土!那么要求我们坚持它理由何在呢?从历史上看,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史至关重要的,尤其在近代,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它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从现实国情来看,大家别看改革开放以来家家户户腰包都鼓起来了,如果奢侈浪费,百万富翁也要倾家荡产!娱乐圈和体育界就有不少反面教材。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我国人口这么多,资源消耗巨大,要是不力行节约而铺张浪费,等资源用完了,山都秃了水都黑了,经济还能发展吗?有同学说勤俭节约是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奋斗是不是稀饭咸菜萝卜干啊?当然不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勤俭节约不是不消费,不是抑制消费,而是不浪费!毕竟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勤俭节约有新的表现形式:比如说你们的饮食,比如说读书与用电。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句活出自何典呀?学生活动:八荣八耻教师活动:对了,他告诉我们一定要牢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三)巩固新课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消费心理以及理智的消费者应该践行的原则。
有没有同学可以不看课本复述一下?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教师活动:人的消费行为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健康的消费心理才会产生理智的消费行为。
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能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请同学们课后将今天所学的内容以及第三课全部知识点复习一下,并预习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学院指导教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