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心理学
二、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W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发表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 1948 )
媒介传播的关系图谱
从“传授者”到“传播主体”与“接收主体”
从“我与它” 走向“我和你” 从“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际关系”
从“控制、影响” 走向“交往”
三、课程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①掌握神经生物论、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
(四)传播心理学与媒介心理学
媒介心理学的主要实践和研究活动包括:
①心理学者作为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来宾或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主要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解答心理问题;
②为印刷媒介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咨询; ③为报纸、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④对大众进行媒介教育; ⑤帮助没有媒介经验的心理学者有效地从事媒介活动,使心理学知识为一般受 众所理解; ⑥研究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媒介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⑦研究媒介新技术环境下人机相互作用,特别是受众对新刺激的认知和情感反 应; ⑧帮助开发新的媒介技术产品,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和心理研究领域 的应用等。
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②能够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分析媒介内容或现象; ③了解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④能够洞悉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学策略。
*课后拓展阅读书目*
《大众传播心理通论》
作者:李永健
第一章 传播与心理 第二章 心理学与大众传播效果 第三章 认知与信息传播
第四章 公共情绪与大众传播
《传媒心理学》
作者:方建移 张 芹
第一章 传媒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与传媒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传媒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 影响传媒致效的因素 第五章 传媒表征与刻板印象 第六章 受众心理 第七章 传媒暴力的效果研究 第八章 色情传媒心理影响研究 第九章 传媒影响与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第十章 儿童与电视 第十一章 新闻心理 第十二章 广告心理 第十二章 互联网心理
第五章 大众传播功能的社会心理学解释 第六章 社会知觉理论视角下的第三者效果 第七章 社会角色与大众传播 第八章 观察学理论与大众传播
第九章 阅读心理与新闻文本阅读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
作者:刘晓红 卜 卫
导言 关于大众传播对人的影响的一般性讨论 第一部分 大众传播的内容及影响因素——从社会真实到媒介真 实 第一章 大众传播的内容 第二章 影响大众传播内容的因素 第二部分 大众传播影响过程的研究 第三章 媒介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第四章 媒介内容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第五章 媒介讯息影响态度改变的过程 第三部分 大众传播的结果
……
绪
论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传播心理学是一个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诸多研究的总称, 而不是一个具体学科的称名。 这些研究可能是:
①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讨论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及诸要素;
②描述人类传播的心理学基础问题,如注意、理解、记忆 等(认知心理学); ③讨论大众传播对人心理的影响。
(一)传播心理学是传播学的二级学科吗?
《互联网心理学》
作者:华莱士 译者:谢影 等
第一章 网络心理学 第二章 网络中的人性——印象心理学 第三章 互联网的面具和伪装 第四章 电脑空间中的团体动力 第五章 团体内部的冲突与合作 第六章 怒火与争斗——网上攻击心理学 第七章 网上喜欢与爱情——人际吸引心理学 第八章 网上色情内容的心理分析 第九章 互联网——时间的吞噬 第十章 网上利他主义——助人心理学 第十一章 网上性别问题 第十二章 生命给养:互联网
大众传播心理学
主讲教师:赵剑
人类进化图
媒介:现代的柏拉图洞穴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行为主义: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手脑白金。” 精神分析: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人格分裂:《绿茶》、《搏击俱乐部》、《沉默羔羊》
精神分裂:陈凯歌《百花深处》
观察学习:暴力影视与儿童 积极自我:为何要拍美化的艺术照 刻板印象:为何中东人都像恐怖分子 注意力:高视觉能量的广告
有人认为:传播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之一种,是用心理学 的原理和方法来对传播中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把握的学 科。
心理现象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感觉和知觉;意识
和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意志;智力;人格 等(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以及社会中的自我;从众;偏 见;攻击行为;利他;社会信念;冲突与和解等(戴维· 迈尔 斯《社会心理学》)。
1.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教育水平低的士兵在适应方面遇 到更多问题。(比起那些“社会”大学的毕业生,知识分子对 战斗带来的焦虑更不适应。)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岛屿气候。( 南方人适应炎热。)
3.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多年压迫,降低 成就动机。) 4.南方的黑人士兵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非来自北方。 (南方长官更习惯和黑人打交道。)
学的二级学科不太妥当。
(二)传播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二级学科吗?
心理学是一门正在走向科学的科学。 威廉· 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 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心理学家,第
一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 第一座心理实验室。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心理 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 心理学自身是否是科学还存在争议,但 是作为学科,远比传播学成熟。
(本章完)
(三)传播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关系密切
社会心理学: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 又如何相互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其研究点包 括:
①社会思维: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我们的信念是什
么?我们所做的判断?我们的态度? ②社会影响:文化与生物从众的压力;说服;团体。 ③社会关系:偏见;攻击;吸引力与亲密关系;助人。
《媒介心理学》
作者:哈里斯
第一章 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海洋 第二章 大众传播研究及其理论 第三章 媒介中的群体形象:变形的社会映像 第四章 广告和营销:诱饵、上钩 第五章 儿童和媒介:不仅仅只是小大人 第六章 体育和音乐:沸腾的情感 第七章 新闻:设置世界的议程 第八章 政治:通过新闻和广告赢得选举 第九章 暴力:观看一切与混乱确实密切相连的 第十章 性:色情、性暗示和强奸带来的刺激 第十一章 教授价值观和健康知识:作为家长、牧师、医生和 道德家的媒介 第十二章 应对媒介:和新技术同行、传播媒介
(美)德弗勒:传播心理学是一个交叉学科 ,是研究传播学和心理学均不能独立解决的交叉 问题,同时,传播学自身就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兴 趣的领域。 (美)施拉姆:传播现象的性质决定了它不 太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由学术围墙包围着的任何
一个单一社会科学学科的一部分”。
因此,从逻辑上来讲,主干学科界域尚不清 晰,就无从讨论分支学科,说传播心理学是传播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①社会思维: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我们的社会直觉力量 很强大,也很危险;态度塑造行为。
②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塑造行为;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③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同样也是生物性行为;对他人的感 受和做出的行为,有时候是积极地,有时候是消极的。
社会心理学做出来的结论都是常识?下面是一些解释性评论: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
作者:刘晓红 卜 卫
第六章 媒介内容的认知影响 第七章 媒介中的刻板印象 第八章 媒介暴力 第九章 媒介使用与儿童发展 第十章 第三者效果:一种对媒介影响的知觉 第四部分 兼论:心理学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关系 第十一章 心理学研究传播现象的历史和心理学在传播研 究中地位的党政军变 第十二章 心理学和传播研究 附录:媒介心理学及美国心理学会
《大众传媒心理学》
作者:方建移 章 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三章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四章 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五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第六章 传媒心理学研究方法:概念及常用工具 第七章 传媒心理学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八章 传者心理 第九章 记者心理 第十章 编辑心理 第十一章 播音员主持人心理 第十二章 受众心理 第十二章 儿童受众心理 第十二章 青少年受众心理 第十二章 成年受众心理 第十二章 老年受众心理 第十二章 网民受众心理 第十二章 传媒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