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足太阳膀胱经12精品PPT课件

9足太阳膀胱经12精品PPT课件


【主治概要】
1.本穴位于眶上,善治眼病。可用于治疗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 风流泪、近视、目眩及现代医学的眼睑痉挛、夜盲、急性结膜炎、视网 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角膜白斑等眼科疾患。
2.本穴属膀胱经,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经腰背部下行于足。 故本穴可治疗头痛、面瘫,以及腰背痛、腰扭伤。
3.本穴同睛明穴一样,对于呃逆有很好的疗效。 4.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攒竹穴可使心率减慢,故可用于治疗心动过 速;针刺攒竹穴对痔疮术后疼痛有很好疗效;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 手术均有良好的针麻效应。
本穴深部为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丰富,针刺极易出血,起针后要立 即压迫局部1~2分钟,以防皮下出血形成瘀斑(熊猫眼)。
【主治概要】 1.本穴为治疗眼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目翳、视物不明、近视、夜盲及现代医学的色盲、散光、视神经炎、视神 经萎缩、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等眼科疾病。
4.现代研究表明,取风门,配以大杼穴,用化脓灸法对支气管哮喘病 变有较好疗效。
【定位】
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 开1.5寸。
【功能】
调理肺气,补虚损,清虚热,止咳喘 【穴性特点】
本穴乃肺脏之背俞穴,为肺气输注之处, 内外相应,与肺脏紧密联系。肺俞穴具有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补虚损清虚热,祛 风邪、和营血、化瘀滞的作用。《素问》: “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 也。”《针灸大成》:“主咳嗽红痰。” 本穴是临床上治疗肺部疾病的主要穴位。
2.“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天柱穴 可用于治疗现代医学中的小儿脑瘫、痉挛性脑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失 语、舞蹈症等脑部疾病。
3.天柱穴乃是治疗热病的59穴之一,外感热病和风热上扰所致的头面 五官病,以及内风引发的筋脉拘挛、癫痫、眩晕等,皆可取天柱穴治疗。
4.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从巅入络脑。天柱穴有通行气血的作用,针 刺该穴可疏通头部经气,以助气机之调达,气血之输布,络脉之通畅,使 头面五官、脑府诸窍得养,故可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视不明、 青盲,耳鸣、鼻塞、嗅觉减退、咽炎等五官病及脑病。
5.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睛明穴对功能性遗尿、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定位】 在面部,眉头凹陷中。
【功能】解表清热,祛风明目
【穴性特点】 本穴是足太阳经之眼区穴,具有清热 镇痛、活络明目之功效。《针灸甲乙 经》:“头风痛,鼻鼽衄,攒竹主之。” 《针灸大成》:“治泪出目眩,瞳子 痒。”《素问·骨空论》:“从风憎风刺 眉头。”攒竹穴还有祛风散寒之功效。
【定位】 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 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功能】 醒脑开窍,通络镇痛
【穴性特点】
本穴为足太阳经颈项区穴,足太阳“入于天柱、飞扬也”,即天柱 乃足太阳经络之气所入之处,且穴又位于头与脑之间的“头气街”中, 具有通行气血、舒筋通络、补精填髓、清热明目之效。《针灸甲乙 经》:“热病汗不出,天柱主之。”《针灸大成》:“主项强不可回 顾。”
【主治概要】 1.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一身之表,故本穴有解表祛风、清热之效,可
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邪所致高热不退、恶寒发热、烦躁口渴及现代医学的 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及发热。
2.风门穴为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两经皆“入络脑”,故可用于治 疗头痛,眩晕。
3.风门穴属足太阳经穴,位于背部,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可用于 治疗项强,胸背痛,发背痈疽。
2.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经入络脑,故本穴可有效缓解脑血管 疾病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3.眼眶底与脑只有一层薄骨相隔,睛明穴位于额窦下方,故本穴可用 于治疗额窦炎等副鼻窦疾病。
4.本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脉交会穴,手太阳经“循咽 下膈,抵胃”,足阳明经“循喉咙,人缺盆,下肺属胃络脾”,故可以治 疗呃逆,特别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最好。
经 络 腧 穴 学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 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 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 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 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穴性特点】
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起始穴,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 脉之会。《医宗金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 翳眦痒,雀目诸疾。”《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眼,大人气眼冷泪。” 具有散风清热、调肝养血明目之功,是治疗眼病的局部穴位中的主穴,其 功效非常突出,为古今针灸学家所公认。
【主治概要】
注释
【1】交巅:头顶最高点,百会穴处。 【2】耳上角:耳廓的上部。 【3】肩膊:膊为肩胛骨,肩膊即指肩胛部。 【4】膂:脊柱骨两旁的肌肉。 【5】髀枢:髀指大腿,又特指股骨。髀枢指髋关节。 【6】京骨:本经穴位,第五跖骨粗隆。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 凹陷中。
【功能】
祛风、泄热、明目
天柱穴是足太阳经“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的关键部位;是临 床上治疗颈椎病“项七针”穴之一,其治疗病症相当广泛;是治疗头 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首选穴之一。
【主治概要】 1.不可
顾”、肢痛、手足不仁以及现代医学的颈椎病、颈肌痉挛、颈肌凝结症、 急性颈胸椎间盘病变等病症。。
5.“足太阳主筋所生病。”天柱可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急性腰扭伤、 跟腱炎等腰腿部疾病。
风门
【定位】 正坐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2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于两侧肩 胛骨内侧角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 第3胸椎棘突上旁开1.5寸取穴。 【功能】 宽胸理气,祛风解表
【穴性特点】
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乃督脉与足太阳交会之穴,督脉主一身 之阳,太阳主一身之表,本穴具有舒筋通络镇痛、解表清热、清热凉血的 作用。风门穴乃临床上疏散风邪,清热解表的常用穴。《针灸甲乙经》: “督脉、足太阳之会。风眩头痛,风门主之。”《针灸大成》:“主上气 喘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