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觅趣悟人生张鸿祺
国人之于茶,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茶不仅可以解渴生津、提神醒脑,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的中华民族朴素而精深的文化内涵。
作为芸芸众生的我,饮茶虽已年久,却不知其中奥妙之所在。
小时候,睡眼惺忪地随娘舅去松江的茶馆喝茶,谁料夜幕未收、星辰犹存之时,茶楼却早已有捷足先登者。
进得门来,堂倌照例笑脸相迎、引领入座(老茶客都有固定的座位)。
于是,涮壶沏茶之后,娘舅悠然地点上一支烟,与邻座的茶友谈京论昆起来(舅妈是苏州人,所以,娘舅既会京剧也会昆曲)。
我小孩子不会喝茶,口袋里放着花生瓜子,嘴不停,腿也不停。
时间长了,活狲屁股坐不住,就催娘舅早点回去。
娘舅嘴里应着,人却不动,无奈之下,只得撅着个嘴,趴在桌上打瞌睡。
长大后,除了不喝白开水,什么茶都喝。
喝茶对我而言,只是解渴闻香,至于对茶叶的种类、茶史的发展、茶具的优劣乃至茶道的精髓均知之甚少,在茶文化修养方面仍是一个十足的“文盲”。
然而,好饮茶而不会品茶是十分可惜的,犹如临大海而不闻涛声,登极顶而未观日出,其中的精粹与你擦肩而过,岂不冤哉。
然而我知道什么是“品茶”,那是后来的事了。
记得一次旅游在外,观看茶艺表演。
身着旗袍的茶艺小姐,将摆放在桌上古色古香的茶具依次排开,经过洗壶、滤茶等步骤,又将开水不间断地把半个乒乓球大小的茶盅冲刷一遍,然后倒掉。
一边做,一边说,这是“关羽巡城”。
随后,高高举起茶壶,再下沉玉臂,上下之间、手起水落,将细细的茶水,犹如绝壁飞落的清泉,一一注入众多小盅中,说,这是“韩信点兵”。
之后,将茶盅端到每一位游客的手中。
完成表演,她笑道:“诸位客人先不要喝,请先观赏茶叶之形、茶汤之色,再闻其香,最后轻抿一小口,使茶水在舌尖上流动五六次,慢慢咽下,这时你就会领略到茶的清洌和香醇。
它先苦后甜,入口润舌、下肚沁肝,足令品者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我闻言如法炮制,味道果然不同寻常。
前些年,有一次朋友请我到茶城普洱的一家茶庄品茶,茶艺表演的流程相仿,只是茶叶和茶具略有不同。
因为普洱茶是一种半发酵茶,且又经压制成饼,故须先将茶饼揉开,放入紫砂壶中,倒少许开水泡软滗干,谓之洗茶,再以急水冲沏。
茶盅也非桂圆壳般大小的小盅,而是可容纳二两左右的白瓷盖碗。
普洱茶庄之特色在于古雅二字。
其门庭的匾额廊柱在众多店铺中别具特色。
正厅内古色古香的雕窗镂格配以书画对联、盆花宫灯,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
侧厅摆放着镶有底座的各式茶饼,宛如书法展品。
大理石嵌面、蒼虬古朴的花梨木根雕茶几茶凳,使茶室古意盎然。
寒暄落座之后,茶庄主人净手奉茶,自己也欠身细细地抿了一口,说:“此茶虽不名贵,却也是我珍藏多年之物,今日借花献佛,乃三生有幸,诸位上宾可细细品味。
”原来朋友事先介绍此茶楼的品位不错,庄主经营有方,在普洱众多茶庄中小有名气,且对茶道也颇有见地。
看到主人这番举止言谈,果然名不虚传,心中先有三分喜。
几番谦让毕,主人道:“既然如此,我就献丑了。
在此能款待贵客、品茶论道,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本人才疏学浅,原不应班门弄斧,然而作为地主,介绍茶事、增添茶趣,一则使茶场风雅,二则交朋识友,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从茶的起源、茶史的发展,到普洱茶的品饮和制作,娓娓道来,说的风趣,听得也入了神。
不觉之中,茶已过七八巡。
他开玩笑说:“这就是我的不是了。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到栊翠庵饮茶,庵主妙玉说,一杯是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
我们几人饮了不下三五杯,何止是驴,都成了驴祖宗、驴大王了。
”
于是大家哈哈一笑,尽兴而别。
茶座的文化氛围提升了茶客的素质修养,有品位的茶馆可以约束茶客的言行,使之与茶楼的格调相吻合。
品茶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文化积累和艺术修养的过程,也是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
好茶之人,往往有着一种恬静、清淡的心境。
善品茗者,多数礼让谦和,读书人则倍添几分文人的雅趣和灵性。
古人云:“茶是儒,是仁、义、礼、智、信;茶是佛,是来世净土的精神寄托;茶是道,是乐天知足的自我心灵安慰;茶是和,充满着怡情温柔,至善至美;茶是静,充满着清淡天和,养精蓄锐。
”
一旦与友人相交,清茶一杯,细啜慢饮,此时无声胜有声。
促膝之间,顿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悟。
有人说:“茶集山川之灵气、天地之精华,她含英吐蕊,喷翠蕴玉,为上天之杰作。
”对大自然的这一造物,饮茶人应懂得欣赏和珍惜。
爱茶的我,除了在有关茶的书籍文章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外,也有幸与自然状态的茶树有数次亲近之缘。
一次,我在普洱山中的茶园参观,那些使茶客们如痴如醉的绿色植物整齐地伫立着。
一眼望不到边的茶林给蜿蜒起伏的群山铺上了一层绿色的绒毯。
早晨的雾气尚未散去,叶片上还挂着露珠。
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不由人都深深地呼吸起来。
远处有人在采茶,身在其中,只觉得很有诗意。
然而,下山后在茶农家做客时才得知,一斤鲜茶当时的收购价仅为两毛钱,听后大吃一惊,这难道就是数千片嫩芽加上汗水的代价!试想一下,这些茶农要养活全家是何等的不易。
茶妇们在烈日风雨中劳作,有多少女性的脸被晒黑,手指变得粗糙僵硬,在背篓中的片片翠玉有着她们多少期待和艰辛! 无意间,得到了一个深沉的认知,原来采茶绝非拍蝶般浪漫。
不过另一次邂逅却充满了惊险的色彩,带给我快乐和难忘的回忆。
那是几年前到武夷山旅游,与一位素不相识的男旅友结伴同行。
天下着雨,我们两人因迷路误入了景区深处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四个小时的茶山穿行中,没有见到一个人和一声狗叫,满眼所见的是的不尽的山峦、层叠的茶林和一间破败的佛堂。
为了找到下山的路,跨过好多小河,翻过不少山梁,却找不到一条类似景区里的石阶路。
虽然所过之处,景色诱人。
朦胧的山岚为群峰披上轻纱,夹雨的凉风卷起层层绿浪。
溪水奔流,草深苔滑。
神醉了迷途的游客,使人流连忘返,但终究天色渐暗,心里着慌,两个人撑着伞,高一脚低一脚,顺小河往山下赶。
直到转过最后一道山梁,豁然看见山下的村舍,这才放下心来。
到了村口问人,才得知此地是崇安县一个名叫兰汤村的地方。
回到旅馆,全身湿透,皮鞋里倒出半盆泥浆。
也来不及洗刷,先掏出裤袋里焐热、早先摘的半把茶叶,闻了闻新鲜茶叶独特的清香,顿时旅途的劳累烟消云散。
于是,满满地沏了一杯。
这是我第一次品尝新鲜茶叶冲的茶。
有惊无险中,意外地得到了这样的福分,好像是茶仙对我的特别眷顾。
时下恶炒的茶价(这与茶农无关)随同几乎所有物品的价格如火箭般再度飙升,希望我们这些喜爱饮茶的人,还能享受得起一杯普通的绿茶。
唐代诗人杜甫《重过何氏五首》诗云: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也有“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之句。
可见品茶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极大的享受,这是别的食品无法比肩的。
我之品茗,简约之极。
仅白瓷盘、玻璃杯、几片寻常茶叶而已。
当开水冲下,绿茸翻飞,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随之,氤氲淡去,杯中绽立的玉针枕卧杯底。
但见茶汤如翡,清澈明亮。
赏心悦目之后,此时不妨手捧一本书,挑灯夜读。
人茶书合而为一,将三寸烦恼抛却脑后,揽十万良言铭刻于胸,不亦乐乎!
20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