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养分与施肥

土壤养分与施肥


(三)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钠和硝酸钾等,
其共同特点是:
1. 易溶于水,是速效性养分(与铵态氮肥相似)。硝态氮肥 的溶解度大,吸湿性强,在雨季吸湿后能化为液体。
2. 硝酸根为阴离子,难以被带负电的土壤胶体所吸附,在 土壤剖面中的移动性较大。因此,在灌溉量过大的情况 下易引起硝态氮肥向下层土壤淋失,不利于发挥其肥效
2. 硝酸钙
硝 酸 钙 〔Ca(NO3)2 , 含 N13-15%〕 是 白 色 细 结 晶 , 肥 料级硝酸钙是一种灰色或淡黄色颗粒。硝酸钙极易吸 湿,贮存时应注意密封。硝酸钙易溶于水,性质稳定 ,只在高温下(516oC)分解。
生理酸性(碱性)肥料
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如植物吸收肥料中的阳 离子比阴离子快时,土壤溶液中就有阳离子过 剩,生成相应酸性物质,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土 壤酸化。这类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反之, 即为生理碱性肥料。
2. 氯化铵
氨化铵(分子式为NH4Cl, 含N24%-26%),简 称氯铵,是一种重要的铵态氮肥。 2000年,我国年产氯铵约为300万吨。
我国氮肥的发展
1935年我国在大连和南京建成了两座氮肥厂生产 硫铵;
1953年我国氮肥产量以养分计算为5万吨
1969-1978年为各类肥料厂大发展时期,全国新 建1000余座小氮肥厂和10余座年产30万吨合 成氨的大型氮肥厂;
1983年全国氮肥产量猛增至1109万吨(N),列 世界第二位;
1991年以后全国氮肥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据 中国农业年鉴统计,1995年我国氮肥(纯养 分)施用量高达2021.9吨,占全国化肥总用 量的56%。
——氯化铵和硫铵一样,均属生理酸性肥料。
氯化铵适用于酸性和石灰性土壤,而不宜用 于盐碱土,以免增加Cl-对植物的危害。
酸性土壤连续施用氯化铵应注意配合施用石灰, 以中和土壤酸性。石灰性土壤中施用氯化铵时, 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
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氯化钙可随降雨或灌 水淋洗掉,但在排水不良或干旱地区氯化钙就会 积累,提高土壤溶液中盐的浓度,对植物生长不 利。
3. 在通气不良或强还条件下,硝酸根(NO3-)可经反硝化作用 形成,N2O和N2气体,引起氮的损失。
4. 大多数硝态氮肥在受热(高温)下能分解释放出氧气,易 燃易爆。故在贮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因此,硝态氮肥 不宜作基肥和种肥,作追肥时应避免在水田施用。
1. 硝酸铵
硝 酸 铵 (NH4NO3 , 含 N33-35%) 简 称 硝 铵 , 它 是 一种白色晶体,含氮量高。其中铵态氮和硝态 氮各占一半,兼有两种形态氮肥的特性。由于 它具有极易溶于水,吸湿性极强以及易燃、易 爆等硝态氮肥的特性,因此常把硝铵归入硝态 氮肥。
1. 硫酸铵
硫酸铵[(NH4)2 SO4,含氮20%-21%],简称硫 铵,俗称肥田粉,是我国最早使用和生产的氮肥 品种。纯净的硫铵为白色品体,有少量的游离酸 存在。
硫铵物理性质稳定分解温度高(≥280oC),不 易吸湿,易溶于水。 我国现行硫铵的标准为: 含N:20.5%-21%,水分0.1%-0.5%,游离酸 <0.3%
硫铵施入土壤后,由于作物对NH4+吸收相对较多, SO42-较多残留于土壤中易引起土壤酸化,故硫铵 是一种典型的生理酸性肥料* 。SO42-在石灰性土 壤,很易与CaCO3或土壤胶体置换下来的Ca2+起反 应,形成难溶性的CaSO4虽不会明显影响土壤pH值 ,但易堵塞土壤孔隙,引起板结现象。因此,土
纯净的氯化铵是白色晶体,吸湿性略高于硫 铵(20oC时氨铵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79.3%),但 比硝铵小得多,易溶于水,不结块,物理性质较 好,便于贮存。
氯铵的品质标准为 (20oC时,可溶解氯铵 37g/100g水) :含 NH4Cl 90-95% (N: 24-25%) ;NaCl 0.6-1.0%;硫铵及其它杂质<3.0%; 水分 1.5%-3.0%。
壤中施用硫铵时应注意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在酸
性土壤中还应注意加石灰中和土壤酸性,以消除
其副作用。
硫铵宜作追肥用。还可作基肥和种肥施用。值得 注意的是,水田不适宜施用硫铵,因为SO42-在淹 水条件下易被还原为H2S,造成水稻根系的毒害。 由于硫铵性质稳定,习惯上施用时多撒施土面, 但为了减少氨的挥发损失也应提倡深施。此外, 硫铵中含24%的硫,同时也是一种硫肥,供给作 物硫的需求。
硝酸铵中所含氧分全部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不残 留任何酸根或盐基,是一种生理中性肥料。硝铵最 适宜于旱地和旱作物,并以追肥为佳。
硝铵不宜作种肥,因为硝铵浓度高、吸湿性强, 与种子直接接触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硝铵施用时也应提倡深施,并注意降雨情况和对 下渗水流的控制,尽可能减少NO3的淋失和反硝化 损失。
第八章
土壤养分与施肥
第七节 肥料及其施用
化学肥料
一 概述
氮肥
氮肥的生产在化肥工业中占据至关主要的地位。
由于世界土壤的平均氮肥力不高,氮素不 易在土壤中积累,而现代集约化农业又容易引 起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过多消耗,因此在多数 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或肥效,相对于磷钾等 化肥而言,是最为稳定和显著的。
二、主要氮肥的品种及性质
(一)液态氮肥 1. 氨水 2. 液氨 3. 氮溶液
(二)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
挥肥效; 土壤胶体对铵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故铵
态氮肥施入土壤后移动性小,几乎不存在淋 失的问题; 铵态氮肥的另一个特点是遇碱性物质易产生 氨的挥发损失。
自1970年以来,不论是引进国外大型合成氨装置的 建成投产,还是中型氮肥企业的改造、建设,小氮 肥的产量一直占我国氮肥产量的50%以上,超过大 、中型氮肥企业产量的总和。目前小氮肥企业共有 616个,总资产600亿元,从业人员60多万人。2000 年生产合成氨1693.5万t、氮肥1218.2万t(折纯氮 ),分别占全国合成氨、氮肥产量的50.35%和 50.8%。自1960年以来,小氮肥累计为农业提供氮 肥2亿多t。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小氮 肥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煤炭、电力、机械制造、运输 等行业的发展,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