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图》教学中方法及技巧研究论文

《机械制图》教学中方法及技巧研究论文

《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方法及技巧研究
【摘要】通过对机械制图教学难点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制图教学特点的目标教学、讲练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多媒体教学、体验性教学五种教学方法,论述中结合实例使所述教法行之有效。

【关键词】目标教学,讲练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多媒体教学,体验性教学
1.机械制图的教学意义及现状
机械制图是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形来表达设计思想的学科。

在工程技术界中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图形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把机械制图作为基本素质及基本技能,称其为“工程界的语言”。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沿袭传统教育思想,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中机械恪守大纲,缺乏对教学对象客观情况和职业方向的分析,教学单一、枯燥,学生很难达到机械制图建立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要求。

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制图教学有了多元化要求,而教学对象存在客观的差异,促使教法必须从单一向多样化发展,有计划、有创造的设计教学。

2.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方法及技巧
2.1 目标教学。

所谓目标教学就是要使教学目标化、系统化、科学化,实行“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三个方面。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
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因而“教学目标”这一环节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教学无效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教学重难点要突出。

如在讲解投影法时,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1)介绍投影法的概念、种类、应用。

(2)讲解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3)介绍三投影面体系和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

其中第三个教学目标是机械制图从“空间-平面”的重要理论依据,因而在第三个教学目标讲解中又可设定小教学目标:①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②三视图的形成。

③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活动中应切合学生能力层次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师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学生根据目标积极活动。

2.2 讲练教学。

本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由此教学中应加大学生的习题量,在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学中应采用“讲-练-评”的教学模式。

对教材中不易理解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练习题选择应做到重点、难点明确,每个练习题要“有所指”。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及时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再练”,对习题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讲“组合体的画法”中,由于该节是后继“零件图”学习的重要知识基础,因而本章节的教学组织中应加强学生对组合
体组合形式的认识,加强对不同表面连接关系的绘图训练,教学中精选习题反复练习,让学生利用“形体分析法”熟练掌握组合体的绘图。

通过讲练教学可将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内在的一种技能、技巧。

2.3 分组讨论教学。

讨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一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启发、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锻炼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

如在“零件图”、“机件表达方法选择”、和“装配图表达方案及零件的测绘”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分组讨论的优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

小组成员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各小组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观点阐述,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

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能作为倾听者、激发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他们在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中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即增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也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4 多媒体教学。

由于机械制图中很多概念、原理抽象空洞,若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挂图和模型,教学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若
运用于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他们的多种感官功能,使之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的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

例如在“物体三面投影图的形成”、“投影基本规律”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立体造型及动画功能,将物体三个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及三个视图之间的关系动态的展示出来,这样能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每条线、每个点的来龙去脉。

即减轻了教学难度,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剖视图的绘制”教学中,要求反映物体的内部结构,因而可利用计算机的立体造型功能让学生“走”进物体的内部,总结剖视图的投影规律,这样的教学活动,遵循了人类的认知规律:“直观-抽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螺纹”、“装配图”的教学中可通过放映录相,将螺纹的加工过程及从“零件-部件”的装配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兴趣又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

2.5 体验性教学。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在制图教学中体验教学能克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陷,通过立体模型、展开模型的制作完成立体图与平面图的相互转换。

如在“补第三视图、补缺线”的教学中可用橡皮泥制作立体,让学生找出“线”或“面”之间的关系。

在“零件图与零件”、“装配图”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为中心,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框架,拓宽、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