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授课计划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2) 由上图可知:斜度=tan a= BC: AO 1: n(3) 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 2 .锥度(GB/T15754-1995)(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 1: 的形式,(见上图可知:)(2) 定义式:锥度=D/L=(D-L)/I=2 tan a = 1: n (3) 作图方法与步骤:A 、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B 、 从0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 N;C 、 在左端面上取OM k 0.5单位长度,得点MD 、 连接MN 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E 、 过A 点作AC// MN 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 【课堂小结】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课堂拓展】斜度的简 单计算,强 调其格式锥度的计 算稍复杂, 请学生要 细心计算思考边讲解边提 问(学生回 忆初中的数 学知识)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教师演练 n 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 即堂练习)巩固练习 (学生动手 作图,要求 独立学生完 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授课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三、字体(GB/T 14691-1993)1. 基本要求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
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1)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⑵ 字体高度(用h 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 2.5, 3.5, 5, 7, 10,14,20mm 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 3.5m m ,字宽一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
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 基准线成75 °。
四、图线(GB/T 4457.4-2002)1. 线型及图形尺寸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
国标中规定了图线的名称、线型、 宽度以及一般应用见表1-2。
(结合表1-2逐一详细讲解)2、 各种图线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图1-7)(老师结 合表1-3逐 一详细讲解)其中 重点介绍 粗实线、虚 线、细点画 线、细实 线。
(教师板 书,提问)教师演练,学生练习。
机械图样 中的线有 很多种M1-I 戏?0忌用示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 •图线画法绘图时严格执行表1-2中的规定【课堂小结】1、图纸幅面及格式2、图框格式3、比例4、字体5、图线的画法及应用【布置作业】1、字体的书写练习2、图线的画法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画图教师同时要检查留意一下学生的绘图工具是否齐全及准备是否妥当。
严Iffl 1-K线理应.用示割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师生问好,准备上课!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F1赛车道的弯位都是圆弧连接的圆弧连接:一、概念圆弧连接:圆弧连接是指一圆弧光滑地连接两已知线段(直线段或圆弧)的作图方法。
圆弧连接示例如右图所示。
二、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如下:1 •用圆弧连接两直线作图步骤:(1)求圆心分别作与两已知直线AB、BC相距为R的平行线,得交点0,即圆心。
(2)求切点自点0分别向AB及BC作垂线,得垂足K1 和K2,即为切点。
(3)画连接弧以0为圆心,只为半径,自点K1至K2画圆弧,即完成作图。
2•用圆弧连接直线和圆弧用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已知直线AB和圆弧(半径R i)的作图方法如图1 —23所示。
作图步骤:(1)求圆心作与已知直线朋相距为R的平行线;再以已知圆弧(半径为R1)的圆心01为圆心,R1+R(外切时)或R1-R(内切时)为半径画弧,此弧与所作平行线的交点0,即为连接弧教学过程(半径只)的圆必£8朗■贏建播已知直理傑團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用半径为只的圆弧连接两已知直线所示。
AB和BC,如图1-2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同时要求学生练习)讲练结合, 边讲边练。
课时授课计划(3) 连MN 即为1:6斜度线。
(4) 自B 点根据尺寸16mn 和7.6mm 作K 点。
(5) 过点K 作MN 的平行线DC,即为所求斜线。
3)作R6.5mm 连接圆弧(1) 定圆心:分别作直线 DC EF 的平行线,距离R=6.5mm 得交点P,即为连接弧的圆心。
如图1-28所示。
(2) 找连接点(切点):自点P 向DC 及 EF 分别作垂线,垂 足1和2即为连接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师生问好,准备上课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现已知一工字钢的尺寸,请你运用对应的绘图仪器及工具绘制出 如图1-25所示的工字钢图形。
新课讲授 作图方法:JJ FE1)作对称线和已知直线:根据 100mmF和68mm 尺寸,作两条长 68mm 相距 0■」100mm 勺水平实线,过中点画一条细点画线作为对称线,再以细点画线为中心左右对称作两条相距 5mm 的平行实线,如图1-26所示。
2)作1:6斜度线(图1-27)68(1) 在AB 上取AN=6个单位长。
(2) 过A 在中心线上取AM=1个单位长图。
1-26工字钢图形的绘 教师边演 示,学生边 练习。
图1-27工字钢图形的绘制(3)画连接弧:以P 为圆心,P1或P2为半径,作圆弧 12把DC EF 连接起来,这个圆弧即为所求连接弧,如图 1-29 所示。
4) 作R3.3mm 圆弧连接(1) 定圆心:过B 点作AB 的垂线,再用平行线法分别以 3.3mm为距离作该垂线和DC 的平行线,得交点P,该点即为连 接弧的圆心(2) 找连接点(切点)。
(3) 画连接弧,如图1-30所示。
5) 整理图形:擦去多余线条,将图形整理清晰,6) 检查:按照相同的方法作出另三处的斜度线和圆弧连 接,并整理加深图线完成全图(课后完成)课堂小结工字钢的作图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图1-28工字钢图形的绘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师生问好,准备上课【新课导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用物体的投影来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
由于物体的形状不同,表达目的不同,因此,所采用的投影方法也不同。
【示范项目】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一、投影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灯光或阳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上就会产生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
如图2—1所示,将一块三角板放在电灯与地面之间现三角板的影子。
若把灯光的光束看成是从一个点发出的,这个点称为投射中心,用S表示;地面所代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用H表示;从投射中心发出的光线称为投射线,过空间点A的投射线与投影面的交点。
就是点A在投影面H上的投影。
这种在投影面上表示空间物体的基本方法,称为投影法。
二、正投影法投影法一般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类。
1 .中心投影法所有的投射线都从一点(即投射中心)出发,投影法,如上图2—1所示。
灯光照射三角板,在地面上就会出在投影面上得出物体轮廓图形的要求学生思考:要形成投影,需要具有哪些要素。
通过多媒体展示投影的概念,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2-1按沧的甚車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法称为中心中心投影法。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适用于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
但是,由于作图复杂,度量性差,因此,在机械图样很少采用。
2 •平行投影法如果投射中心在无穷远处,这时所有的投射线相互平行,这种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3、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之间的夹角,平行投影法又可以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两类。
科缺傩由]正設毎丘♦正投影能完整、真实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度量性好,作图简便, 是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以后各章节中,如无特殊说明,投影均指正投影。
【课堂小结】投影法的基本知识,正投影法的优点。
【练习项目】提问: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投影法是什么?的特征是什么,这是掌握和理解正投影法的关键。
)课时授课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2、 投影关系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主视图能反映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左视图能反映出物体的高度和宽度;俯视图能反映出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对正(等长) 主、左视图高平齐(等高) 俯、左视图宽相等(等宽)3、 方位关系主视图能反映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左视图能反映出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俯视图能反映出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三、识读三视图的方法1、 初步认识视图,从反映形状特征的图形读起2、 按投影关系想象形体3、 综合起来想象整个形体【课堂小结】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对应关系 【练习项目】 三视图的对应关系1占7"|用多媒体示 范,并通过 提问引导学 生思考和讨 论,正确理 解投影关 系。
课时授课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正投影法有什么好处?为何机械制图多用正投影法? 三投影关系是什么? 【新课导入】点是最简单的基本几何元素。
任何复杂的物体均可看作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掌握了点的投影特点,便可方便地学习直线、平面的投影。
【示范项目】 点的投影一、点的三面投影空间的点一律用大写拉丁字母 A 、B 、C 、…表示,其投影一律采用 与其同名的小写字母表示,且规定:水平投影不带撇、正面投影右上角 带一撇、侧面投影右上角带两撇,如图 3-9所示:E2-7点的三面投影规律二、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 OX 轴,即aa 丄 OX轴;(2) 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 0Z 轴,即a'a"丄OZ 轴。
(3)点的水平投影到0X 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 0Z 轴的距离。
即 aa x =a"a z 。
【教学准备】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复习提问】 三投影面体 系应该再向 学生介绍一 下,要求学 生用纸张亲 自动手折 叠。
在机械制图 中字母的大 小写是有严 格区分含义 的。
何 (b)教师强调三、点的投影与坐标1、点的表示方法:为方便起见,可以把投影面当作坐标面,把投影轴当作坐标轴,这时点0即为坐标原点。
点A到W面的距离用X A表示,点A到V面的距离用Y A表示,点A到H面的距离用Z A表示,如图2 —10所示。
水平投影a由点A的x、y两坐标确定。
正面投影a'由点A的x、z、两坐标确定。
侧面投影a"由点A的y、z两坐标确定。
2、根据点的两面投影,可以求出点的第三面投影,如图2-11所示【课堂小结】点的三面投影【练习项目】P13、P14教师通过作图来说明点的投影规律举例说明,提问学生。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授课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师生问好,准备上课【复习提问】点的直观图作法是怎样的?【新课导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只要做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再将两点的 同面投影连接起来,即得到直线的三面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