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优缺点

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优缺点

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优缺点
‘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一直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健全、最有效的。

在全球资本市场里,华尔街也被认为是比较成熟、完善的。


会计上有两大流派,一个是美国为主的rules based, 一个是以英国为主的principle based, 美国的rules based有效性在会计研究中一直都受到很大受质疑,rules base的缺点是其准则的制定是发散形的,规定了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但是在会计实际操作中总是有方法来饶过rules based的规定来达到报表编制者的目的,这就是后来‘安然-安达信’,’worldcam-安达信‘事件的发生。

-‘I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积极向美国靠拢。


毫无疑问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所有公司在美国上司筹集资金必须遵循SEC的要求编制报表披露信息,其准则制定对很多大公司来看的确很重要,但是对其他中小型企业(经济环境中最大的团体、small-medium enterprices(SMEs))US GAAP并不重要。

‘I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积极向美国靠拢。

这观点是错误的,应该是美国积极向IASs靠拢。

所有IASs中只有在IAS 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是以美国的观点来设计的, IAS 39 在欧洲受到很大的质疑,尤其是商业银行和风险投资投资公司,这一准则的争论后来发生了多事情,如欧盟对IAS 39 的解释出现了两个版本(IASB一个,欧盟一个),法国极力反对,英国ASB也说英国公司不要理会欧盟对IASB的政治介入,这是一个big topic,够写几篇论文了
- ‘我国加入WT0后,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务市场均将陆续开放,与国内大多行业一样,会计业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国际化要求’
会计准则制定和WTO没什么关系(似乎现在什么都扯上wto),会计准则差别是由于国家之间的法律系统,经济环境,文化,和政治因数不同所造成的,Shyam Sunder(yale university)在《regulatory competition among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in and across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尝试辩证全球会计准则一体化是否值得,他提出一些观点很有建设性:一国会计准则制定充分体现了该国的经济、法律等特点(如税收系统)他用game theory来假设如果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向于美国GAAP的话必会增加投资者信心并且吸引更多的投资? 因为从报表的使用者观点来看,IASs会降低投资的风险同时uncertainty小了。

Broadly speaking, 健全的信息披露系统无论对公司或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加入IASs 体系会得到很多好处,其中最重要一点可以制定更适合国情的游戏规则,从资本市场的观点来看国内股票市场的混乱导致了很多公司(新浪,盛大等)选择海外(US)融资,目前为止加入IASs只是对大上市公司有好处,对经济中最主要的团体中小型企业来说IASs的要求和成本太高,
关于Principles based和rules based的争论,
在安然事件和worldcam之后,以美国为主流的rules based原则开始受到置疑,美国后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如Sarbanes-Oxley Act, (一个从提议到立法不到一个月的议案,美国法律历史上少见的快速)
会计业这事件视为分水岭,以原则性原则为基础的国际会计准则IASs更受到世界上会计业的关注(个人认为这也会是中国会计准则发展的方向),2005年开始全
欧盟的上司公司开始采用IASs, 新西兰,澳洲,香港(中国)等不属于欧盟体系的国家采用此准则,中国,韩国,日本也相续在今年中旬与IASB进行会议讨论采用IASs的议程。

(今年中旬开始中国香港和B股市场一些公司已经采用IASs 的要求来编制报表来披露信息,)
中国自从2006年推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后全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所以和国际会计准则一样都是原则导向型,所以我们的准则数量并不多,国际会计准则也不没有美国这么多,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是规则导向型的,很多东西都规定得非常非常细来规范执行。

原则与规则最大的区别就是判断可以存在的空间,规则导向型判断的很少而原则很多,所以原则导向型更需要财务人员有很清晰的判断~会计准则制定的规则导向模式在美国受到了冷遇,原则导向模式却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欢迎,两种模式之间各有优缺点,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原则与规则的有机结合。

会计准则制定;原则导向;规则导向
规则导向是指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倾向于用具体、复杂、明确的规定,来规范会计业务的核算。

原则导向是指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倾向用简单、明了的原则来指导会计业务的核算。

“安然事件”后,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之争的讨论迅速升温。

一、规则导向的窘境
美国的会计准则被以为是规则导向的典范。

迄今为止,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案例分析表明,ATT在收购RCA的过程中,为了使该项收购符合“权益结正当”的规定,而多支付了至少5000万美元;在2002年爆出的施乐财务舞弊案中,为符合FASB在租赁准则中设置的量化标准,施乐巴西子公司蓄意将复印机的经济寿命估计为4年,而实际出租复印机的经济寿命通常为5年。

规则导向制定的准则第二个明显的缺点是过于庞大和复杂。

如SFASNO.33“财务会计与物价变动”正文加附录共占241段68页;SFASNO.19“石油自然气生产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表”共275段53页;1998年6月发布的SFASNO.133“衍生工具和避险活动会计”,长达245页,分540段,包括34个举例。

法国银行联合会主席米歇尔。

佩伯罗也以为,美国的会计准则洋洋洒洒4500页,很少有人能够把握这些规定,而企业主也不可能对此有全面了解。

规则导向的缺点还表现在无论会计准则多么具体都轻易挂一漏万,在对一些经济事项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同时又缺乏原则性规定的情况下,会计监管就暴露出了漏洞。

2、原则导向的利弊分析
原则导向的利弊正好与规则导向相反。

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较不易被企业精心策划的“业务安排”和“组织设计”所规避;会计准则的内容和形式变得相对简洁;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孕育以专业判定取代机械套用的氛围。

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更注重经济事项的实质,而不是形式上的细微差别,能更好地遵循“实质重于形式”。

正如普华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官DiPiazza所说:“在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全面描述
一个公司的经济景象”。

但原则导向并非没有缺点。

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必须能够以公众利益为已任进行专业判定,不恰当的判定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原则导向还会降低财务的可比性,并且会留给公司和审计师太大的判定空间,即使同一专业人士对类似的案例也不可能保证每一次都能做出相同的判定。

公司治理层也可能会利用以原则为导向的准则缺乏具体规定的特点,打着职业判定幌子而行利润操纵之实等等。

3、理性的选择
原则导向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它的应用基础是建立在健全的公司制度、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基础上的。

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的转型期,至少在现阶段还不适合完全采用以原则导向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

2003年1月,美国会计学会现任会长彼德。

威尔逊到浙江财经学院做了一场出色的演讲,他以为:“在高速公路上,仅做出‘不许开快车’的原则是不够的,但是假如要具体规定晴天、雨天、下雪天和有雾天的行车速度,并且对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不同的速度,规则可能就不胜其烦,谁也记不住这么多的规则,监管反而失往了效果.因此,目前的对策是,既要积极制定有建设意义的原则,但同时也要保持适当数目的规则”。

他的观点,可以视作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一种理性选择。

平来禄,刘峰,等。

后安然时代的会计准则: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会计研究,2003,
薛文艳。

欧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鉴戒.山西财税,2003,
陆德明,邱昱芳。

会计准则制定:以原则为基础还是以规则为基础.财经论丛,2003,
汪祥耀,刘宁军。

当前美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趁势及若干思考.会计研究,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