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流程
要点:
1、民主评议党员是党支部的一项基本制度,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六月份开展,是在党委。
和上级机关的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的。
建立这项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全体党员进行做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教育、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表彰优秀党员,清除腐败分子和处置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方法:
(1)学习教育阶段
(2)自我评价阶段
(3)民主评议阶段
(4)组织考察阶段
(5)表彰与处理阶段
3、民主评议中的自我评价就是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党员个人对照党员标准或党员干部的条件,认真总结一个时期以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4、评议的顺序和党员接受评议的范围:一般是先评党员领导干部和支部成员,后评普通党员。
5、组织考察贯穿于民主评议活动的全过程。
6、评选优秀党员,鼓励先进,是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党内的积极因素,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7、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方针是: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
8、支部书记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应把握五个问题:
(1)切实加强对评议工作的领导;
(2)引导支委一班人带头参加评议;
(3)评议活动中要自始至终做好思想工作;
(4)评议活动要体现从严治党的精神;
(5)评议中要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
1。
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摸底、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党员的状况,根据党章规定的标准,分析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党员讨论的基础上,列举不合格党员的具体表现。
2.起草评议计划。
研究制定评议工作的实施计划,提出评议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标准、时间、步骤、做法;配合党委宣传部门编写党课教材及民主评议的有关指导资料。
3.作出决议。
听取组织部门调查、分析情况的汇报;讨论通过开展评议工作的实施计划;提出党委加强领导的具体措施。
4.召开党员动员大会。
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要求党员以严肃认证、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评议;党员本着实施求是的精神,对照党员标准、条件和评议细则,在党小组或支委会上,总结一年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一份为二,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第二阶段:评议
1.党内互评。
召开党支部会,在党员自评的基础上,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要求,对党员的表现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群众评议。
选择公道正派、敢于发表意见的群众代表作评议委员,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定量测评等方法,听取群众对党员的反映,并将党内外群众的主要意见及时反馈给党员本人。
第三阶段:考核
1.调查核实。
召开党小组长、支委会,听取党员自评、互评和群众评议情况,对放映出的党员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形成事实材料;组织党员填写“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
2.组织考察。
支委会根据评议和调查情况对每名党员进行综合分析,作出书面鉴定,对被大多数党员和非党群众评为不合格的党员和非党群众评为不合格的党员,提出初步处置意见,并报上级党组织预审。
3.材料预审。
根据党支部上报的不合格党员的材料和处理意见,进行认真审理,重点把握事实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处理是否恰当。
并将预审谒见反馈给党支部。
4.考察意见与本人见面。
党支部将党内外评议的情况和组织上对每个党员的意见转告本人,并将组织考察意见与本人见面,听取本人意见和申诉。
5.复核。
针对本人说明及申诉进行复核调查,坚持原则,尊重事实。
第四阶段:审定
1.党员大会。
报告民主评议党员情况;推荐优秀党员;讨论对违纪党员的处理意见;讨论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意见,表决认定后,填写“处置不合格党员登记表”。
2.向上级报告评议情况。
评选推荐优秀党员,并写出典型材料报党委;写出不合格党员的处置报告,连同其他有关材料,报上级党委审批。
3.审批。
审定优秀党员名单;审阅不合格党员及违纪党员处理报告和其他有关材料,逐个进行认真讨论后审批,是领导干部的,还要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审批
4.总结整改。
总结民主党员工作;分析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宣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决定。
第五阶段:归档
1.归档。
经党组织审查盖章后的的下列材料归入本人档案;“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处置不合格党员登记表”及主要事实依据材料;“优秀党员登记表”及主要事迹材料。
2.善后工作。
加强对限期改正党员的教育,指定党员帮促,制定争做合格党员的计划,对限期届满仍不合格的应予以除名;做好受劝退、除名处理的不合格党员及家属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