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素质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
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审美观、实践能力等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比较,应试教育的弊端主要是在于不能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智育而轻德、体;重考试科目而忽视其他学土,有极大的片面性(片面追求升学率),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素质教育则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实行“素质教育”,就是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真正体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现在从这五个方面浅谈素质教育:
一、德育
德育是学生整体素质的灵魂,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内。

倘若灵魂肮脏,就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或破坏。

我们的德育观有四要素: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全心全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口德;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三是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是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

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缺德的人有何用呢?所以要把培养学生德育放在首位。

二、智育
智育是关键,必须培养一声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智育不好,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特别是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低下,生产力就不能提高,在国际竞争中就会落后。

振兴民族希望在教育。

智育要具备四要素:一是识字,识字是基础,只有识字才能博览群书,吸取多方面的营养;二是知识面要广,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主潮流,计算机、信息网络是当今必备的常识。

因此,课程的设置,讲授的艺术就必须讲究;三是注重实践,必须摆脱“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框套。

教活、读活、用活,学以致用,使学生不断寻求睅越的能力等;四是学科技,运用科技,搞发明,搞创造,引得学生开拓创新。

教师不能老师牵着学生走,要教学生自己走,而且应该鼓励他(她)们比老师走得更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社会发展的“水”在涨,对人才素质要求“船”就越高,继往开来。

三、体育
体育是保证,有了好身体才能搞好工作,病夫式的人,有德、有智也使不上劲。

体育也有三要素:一是要懂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道理,加强体育锻炼,促其身体健康发展;二是要懂得保健知识,合理调节,提高体魄上的自健能力,才能永保青春;三是要懂得一定的体育理论,才能巧练,不能蛮干,体育锻炼有要领,才能事半功倍。

人人身体健康,要搞好革命和建设的物质基础。

四、美育
美育是建设“四个文明”(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先决条件。

要使社会文明、进步,按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在美育上下功夫。

美育也有四要素:一是心灵美,这是根本。

人人都有一颗美好的爱心、善心、孝心、忠心、信心,何愁我们的社会不文明、进步?二是语言美,语言是交际工具,没有美的语言,对外洽淡交流,对内联络办事都会砸。

言而无礼、惹人生厌;三是为美,文明处事、礼貌待人,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四是要有正确的审美观。

对人、对事、对物、对环境的审美观,要看内涵和本质,不能光看表面,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看,不能错位。

五、劳育
劳是实践,是行动。

在这方面有两要素:一是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可以改选世界可以创造财富。

没有劳动,社会就不会进步,乃至倒退;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

二是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不论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技能技巧都非常重要。

体脑劳动相结合,是社会发展对每一个人的要求,也是消灭“三大差别”的需要。

素质教育,就是要针对这“五育”的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教育和教学。

教师的实践,教师的知识和修养如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老师的要求也要量力而行,能歌则歌,能舞则舞,能书则书,能画则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素质教育中绝不能忽视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有一桶水(甚至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

素质教育的多面性、针对性、灵活性、超前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道难题,必须认真研究、具体实施。

“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重大而光荣的任务。

相关主题